历史百科 春秋争霸意义
Posted 诸侯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春秋争霸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春秋争霸意义
在 《春秋》 一书所记载的242年之间,东周列国进行的战争多达483次,朝聘盟会450余次,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几个霸主,秦穆公曾称霸西方,郑庄公、宋襄公、吴王夫差也一度谋求霸主。那一场场争霸战争和盟会,实际上是大国诸侯对小国诸侯的掠夺,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然而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
一、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周家天下八百诸侯,至东周开始时还有百十来个,经过两百多年的争霸,山东各小国被齐兼并,河北、山西各小国被晋兼并,江淮、汉水各小国被楚所并,西北各小国被秦所并,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二、刺激改革,发展了生产。争霸必先富国,富国必先改革,以改革促进生产,繁荣经济,增强国力。
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大国争霸战争,奴隶主贵族集团往往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与削弱,新兴地主阶级步步抬头,逐渐取得权力,奴隶制日趋没落崩溃,封建制由萌发到成熟,正式走上轨道。
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春秋时代,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不断骚扰中原,中原霸主以 “攘夷” 口号与之斗争,也不断讨伐他们,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杂居,老的民族之间地域界限被打破。在某些时候,中原地区又采取“和戎” 政策,甚至通婚,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加强,为以后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成语典故,就产生在这次战争中,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就是晋国的公子重耳
> 战争概述:秦国在逝世后重新燃起了插足中原事务的争霸野心。公元前627年,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率兵袭击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伪装郑国使者犒军智阻,秦军回撤,顺便灭掉亲晋的滑国。随后晋军在崤设伏,截击秦军
> 战争概述: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双方于城濮(今山东临濮集一带)展开决战,晋军避其锋芒,,最终大胜楚军,有力地阻止楚国势力在中原的扩张。>> 重耳继姜小白后,成为中原诸侯公认的一代霸主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入楚国的一场战役。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国家,在寿梦继位之后吴国才开始崛起。当时楚国和晋国正在争霸,晋国采取的战略就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
诸侯争霸的故事 中国强权政治的开端 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 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 而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大大衰微。在这种形势下,春秋时期的社会发生大动荡,周边少数民族乘机入居中原。中原地区的动乱,给边邑地区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当时的楚、齐、晋、秦分别从南、东、西北、西部等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