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急流勇退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急流勇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急流勇退

疏广、疏受叔侄是封建官僚中急流勇退者的典型代表。

疏广从小好学,精通 《春秋》,在家讲授经书,远方的人都前来学习。宣帝在地节三年 (前67年) 立刘奭为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疏广为少傅。不久,丙吉任御史大夫,疏广升为太傅,疏广的侄儿疏受担任太子少傅。有一次,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向宣帝建议说,太子年纪小,可以要许舜 (许广汉的弟弟)做监护人。宣帝征求疏广的看法,疏广说: “太子是未来的君主,他的师傅和朋友应该是天下的杰出人物,不应该只亲近外戚许家。而且,已经有了太傅和少傅,属官已经配齐。如果叫许舜来监护,就会向天下显示出浅陋,不利于在天下广泛传扬太子的道德。”宣帝把疏广的话告诉丞相魏相,魏相说: “这番见解是我们赶不上的。” 宣帝因此更器重二疏。太子每次朝见,叔侄一前一后跟随着,礼仪周到。天下人都很羡慕二疏的处境。

5年后,皇太子12岁了。疏广对疏受说: “知道满足便不会屈辱,知道适时停止便不会危险,功成身退是天下的规律。我们如此显赫下去,恐怕有后患,不如归老故乡吧。” 于是以老病辞职。皇上、太子赏赐很重,公卿大夫、社会名流、老朋友在东都门外设宴送行,车子达几百辆。围观的人赞叹说: “真是两位贤德大夫!”

疏广回家后,每天宴请宾客。他的子孙们托人进言说: “老人家也留点钱财给子孙添置产业。” 疏广回答说: “我家旧有产业,只要子孙勤劳,足够穿衣吃饭了。再增加,只会叫他们懒惰。贤而多财,就削减壮志; 愚而多财,就增加过错啊!”

相关参考

终成一代妇德的化身 后宫才女班婕妤急流勇退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

后宫才女班婕妤急流勇退终成妇德的化身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

后宫才女班婕妤急流勇退终成妇德的化身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

终成一代妇德的化身 后宫才女班婕妤急流勇退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

春秋战国时的两位军事家,为何功成后急流勇退?最后都下落不明?

春秋战国时的两位军事家,为何功成后急流勇退?最后都下落不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

总管太监苏培盛与槿汐最终选择了急流勇退

对于苏培盛这个雍正皇帝身边的心腹太监,照理来说他应该是侍奉自己的主子忠于自己的主子,可是后期为什么居然帮着甄嬛谋害雍正呢?这里面大致有两点原因促使了苏培盛做了这样的决定。首先一点,应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

此人受遗命辅佐孙权,随时可自行取而代之,急流勇退死后哀荣备至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七十余万伐吴。不料夷陵一役,蜀军被东吴守将陆逊重创,刘备仓皇之下退守白帝城,最终没能返回成都。临终之前,刘备一边落泪一边嘱托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

《史記》賞析 蔡澤在關鍵時刻指點迷津,范雎選擇急流勇退

范雎為了報仇,在逃脫魏國奸臣追殺後投奔秦國,後來改名為張祿成為秦丞相,在秦昭王時倍加寵信。對於魏國,范雎視作仇敵,尤其是魏國丞相魏齊,直至將其項上人頭搬家放罷休。我十分贊成范雎那種嫉惡如仇的性格。當范

《史記》賞析 蔡澤在關鍵時刻指點迷津,范雎選擇急流勇退

范雎為了報仇,在逃脫魏國奸臣追殺後投奔秦國,後來改名為張祿成為秦丞相,在秦昭王時倍加寵信。對於魏國,范雎視作仇敵,尤其是魏國丞相魏齊,直至將其項上人頭搬家放罷休。我十分贊成范雎那種嫉惡如仇的性格。當范

历史秘闻 《史記》賞析 蔡澤在關鍵時刻指點迷津,范雎選擇急流勇退

范雎為了報仇,在逃脫魏國奸臣追殺後投奔秦國,後來改名為張祿成為秦丞相,在秦昭王時倍加寵信。對於魏國,范雎視作仇敵,尤其是魏國丞相魏齊,直至將其項上人頭搬家放罷休。我十分贊成范雎那種嫉惡如仇的性格。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