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Posted 刘保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老兵档案】
姓名:刘保罗
籍贯:南京
出生:1917年
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
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战后,他作为机枪营营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他叫刘保罗,今年98岁,目前住在安徽宣城。近日,记者通过安徽老兵家园志愿者与刘老取得了联系,听他讲述抗日往事。对于70多年前的抗日往事他依然铭记于心,难以忘却。
教会学校上学被改名保罗
我叫刘保罗,今年98岁,住在宣城市宣州区。很多刚听到我的名字,都很奇怪我的名字为何这般“洋气”?这还得从我的童年说起。
我是南京人,父亲是南京下关码头上的搬运工人,母亲帮人缝缝补补。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困,只能到不用交学费的教会学校上学,平时还要当勤杂工半工半读。我原来叫刘小羊,到上海一所教会学校上学后,被改名叫刘保罗。
初中毕业后,我从上海来到芜湖一所教会学校读高中,但学业没读完就被迫中止,因为日本侵华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在我读芜湖读高三的时候,战火烧向了芜湖,我从芜湖逃回南京。
南京沦陷前死里逃生
1937年12月12日晚上11时,南京沦陷前夜,父母带着我们兄妹6人从南京下关码头悄悄登上了一艘难民船,死里逃生。难民船后来来到汉口,我们一家人从这里下船,幸亏江苏同乡会的资助,一家人才活了下来。
这时候,我听说黄埔军校在武汉招生,就决定报考军校,最后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十四期十总队步科特训班的一员,随后我们被集中到江西庐山脚下训练,后来又转到四川丰都进行学习。
带兵抗日巧除日军碉堡
原本黄埔军校学制是三年,但是因为前线伤亡过重,经过两年零两个月的训练,我就被编入部队走上前线,与日军展开正面作战。
因为是黄埔军校毕业,我一到部队就是少尉排长,第一场战役就是南昌会战,敌我两军为了争夺南昌曾反复拉锯。“(1939年)5月6日,我团攻打南昌城外的大塘李村,上级要我排拿下敌人一个碉堡”。但是碉堡防御工事严密,部队迟迟没法前进,我的排副脑子比较灵,想到一个点子,用七八床旧棉被包在独轮车外面,再用水打湿,然后在棉被上穿个孔作为瞭望孔,战士推车接近碉堡,敌人的子弹根本打不穿这个简陋的防弹车,战士接近碉堡后,把手榴弹绑在竹竿上,然后塞进碉堡直接炸了它。
残暴的日军还在战争中使用各种毒气弹,导致我所在的排伤亡很大,我自己在一次战斗中被落在身后的炮弹炸伤,弹片打进臀部,开了两次刀才取出来,至今臀部还留有疤痕。在南昌会战后,我先后参加了诸绍战役、金兰战役、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龙衢会战等大小战役。我的军职也从排长被提升到机枪连上尉连长。
带40多名战友击退日军装甲部队 97岁老兵忆抗战
细雨蒙蒙,松柏环绕的南京光华门凝重肃穆。昨天上午9点多,光华门堡垒遗址前,堆满了菊花。
77年前的12月10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这里展开激战,那场战斗被誉为整个南京保卫战中成功守卫阵地的范例,甚至有抗日将士们不惜全身绑满手榴弹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现年97岁高龄的湖南老兵周广田曾在光华门一战中顽强阻击日军,昨天首次重回77年前的战场,祭扫长眠于此的战友。站在堡垒遗址前,周广田啜泣着举起一坛老酒,洒向一地烛光……
祭奠战友
77年后再回战斗遗址哭祭战友
“哎呀,城墙变高了”“对对对,这就是当年的城垛”……
昨天上午10点多,97岁的抗战老兵周广田头戴嵌有“抗日老兵”徽章的棉帽,走进细雨蒙蒙的光华门遗址公园。
公园腹地的堡垒遗址旁,白色蜡烛摆成“1937”的字样,几捧菊花摆放在周围,两坛陈年老酒似乎在等待一位遥远的客人。
周广田走到遗址旁站定,突然举起右臂致军礼,并迟迟不肯放下。几秒钟过后,压抑不住的啜泣声传来,老人眼圈泛红。
“想起我们在南京,被日军杀了几十万人,我就很伤心。但不管杀了多少,我们都要把鬼子赶走,要不是他们……”说到这里,老人泣不成声。“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志愿者文心在一旁轻抚老人的脊背,“爷爷,我们还是胜利了。”老人这才回过神来,“是的,是的。”
在文心的倡议下,大家在光华门堡垒遗址前默哀,向遗址三鞠躬。周广田小声喊着“敬礼”,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人泣不成声。“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志愿者文心在一旁轻抚老人的脊背,“爷爷,我们还是胜利了。”老人这才回过神来,“是的,是的。”
在文心的倡议下,大家在光华门堡垒遗址前默哀,向遗址三鞠躬。周广田小声喊着“敬礼”,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相关参考
细雨蒙蒙,松柏环绕的南京光华门凝重肃穆。昨天上午9点多,光华门堡垒遗址前,堆满了菊花。77年前的12月10日,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这里展开激战,那场战斗被誉为整个南京保卫战中成功守卫阵地的范例,甚至有
夏继勋,1914年出生,家住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北街66号。为混口饭吃,夏继勋于1933年参军抗日。1937年,夏继勋参加了抗战中最惨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之后,夏继勋被日军俘虏,关押在南京直至抗战胜利
他们是老兵,当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与不屈,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却心存歉疚。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的纪念南京保卫战76周年座谈会上,吴春祥、张修齐
两次从军经历8年抗日战争刘新凡,新化县白溪镇农科村2组人,1920年6月20日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在三兄弟中排第三。父亲早故,两个哥哥都是木匠,是他们出去做工赚钱送他读的书。小学是在白溪文昌阁读的,家里条件不怎么...
历史人物 付心德横跨三个世纪抗战老兵 他的爱国情怀与高尚的医德让人佩服
原中国国民革命军十一集团军71军少校军医主任--付心德于2013年9月逝世,享年113岁。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参加了“8·13淞沪抗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付
抗战老兵102岁老兵韩玉衡离开了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老兵也将会越来越少。他们将带着身上那份抗战的热血,埋入土里。 抗战老兵韩玉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海淀医院举行。韩玉衡老人的遗体摆放在告别厅的
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年的带领下走遍常州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民族英雄”奖章。■老兵讲述当年抗战与当下抗日神剧完全两回事令敌寇魂飞丧胆的河南老兵谢玉松生活在武进区。老人在一次战
2013年10月5日,91岁的抗战老兵盛金云在女儿陪同下,从湖南老家来到云南龙陵县付家老宅,为半个世纪前并肩抗日的战友付心德上了炷香。113岁的付心德是在云南龙陵县自家老宅中安然去世的。在多雨的龙陵,
2013年10月5日,91岁的抗战老兵盛金云在女儿陪同下,从湖南老家来到云南龙陵县付家老宅,为半个世纪前并肩抗日的战友付心德上了炷香。113岁的付心德是在云南龙陵县自家老宅中安然去世的。在多雨的龙陵,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九一八”事变后弃商从军,到见证日本受降,七十余载过去,如今已110岁高龄的董济民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仍因身为“抗战老兵”深感自豪。12月4日,老人寿辰前夕,“互助抗战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