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万伤亡中走出来的远征军战士 抗战老兵刘新凡

Posted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20万伤亡中走出来的远征军战士 抗战老兵刘新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从20万伤亡中走出来的远征军战士 抗战老兵刘新凡

2、历史军事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

从20万伤亡中走出来的远征军战士 抗战老兵刘新凡

两次从军经历8年抗日战争

刘新凡,新化县白溪镇农科村2组人,1920年6月20日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在三兄弟中排第三。父亲早故,两个哥哥都是木匠,是他们出去做工赚钱送他读的书。小学是在白溪文昌阁读的,家里条件不怎么样,但看刘新凡会读书,两个哥哥尽力送他去新化上梅读中学,读了一年多,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国家和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刘新凡毅然放下课本和笔,没和家里商量,自己跑到长沙去投军,当时报名200师1150团的装甲兵团,从长沙经武汉到南京学习(军长杜聿明,连长是汪绍宽,湖北人),南京失守后回到长沙继续学习,老师是苏联人,是学开车和开坦克。后来长沙守将误传号令,整个长沙城被大火全部烧光了,刘新凡也和部队走散了,只好走路回家。到家后不久,又逢乡里要征兵,刘家三兄弟是必须去一个的,母亲看刘新凡刚回家不久,舍不得他再出门,想要上面两个哥哥去一个,两个兄嫂急得哭,刘新凡也看不过去,只好安慰两个嫂子别哭了,还是由他去当兵。跟着保长到了新化,从新化出发到了邵阳师管区,编入第五军22师特务连(师长廖耀湘),是直接奔赴前线,到了广西南宁的友谊关,在出去执行任务时遇到了以前200师时的一个排长,受他邀约去了第五军汽车兵团,于1942年随部队奔赴缅甸抗击日寇,一直运送战场军用物资,那时军用物质运输线更危险,刘新凡在下面跑,日军飞机在上面轰炸,一不小心就会被击中,随时有生命危险,刘新凡的许多战友就战死了,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回国。

刘新凡回忆,中国远征军战况空前,残烈空前,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战友的遗体、敌人的尸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远征军伤亡20万人,连身经百战的戴安澜将军都未能幸免,以身殉国。

祝祖国强大 祝人民安康

刘新凡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回国后,33岁的刘新凡经不住长辈的挽留,娶了个比自己小15岁的妻子。

妻子陈央秀是圳上镇山塘村人,健在。刘新凡夫妇育有两儿两女,他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两老在家。刘新凡从部队回来后在新化航运公司工作,1980年退休。2010年意外摔伤,股骨骨折,去长沙湘雅医院做了股骨吻合手术,用去医药费10万余元,用光了所有的积蓄。

刘新凡双眼患白内障,左眼术后复明,右眼未做手术,无视力。

因妻子比刘新凡小15岁,所以刘新凡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与乡邻人情往来甚多,相处和睦,受人尊重。骨折之前,刘新凡还能在自家的菜地种菜,现在靠拐杖行走,能看书接电话,说话流畅,思维敏捷。

刘新凡现95虚岁,晚霞夕阳,但他没有一丝伤感,倒是用一种享受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刘新凡很是知足,除了看电视了解世界外,还与乡邻、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畅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他最大的心愿是:祝祖国强大,祝人民安康。

历史军事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

  这是一段足以感动得让人落泪的故事,8年抗战,10年教书,30年当农民,这是刘桂英一生中最艰难的48年,她无数次与死神擦肩,却又无数次挺了过来。回想当年为何只有她一个女兵能走出野人山,刘桂英说,那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在贫女院长大的孤儿,好像一株野草,经历过风霜,有一点韧性,野地里长的草,有风有雨不能够抵抗吗?”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照片)

  总算可以给姐妹们有个交代

  得知国家要将像她这样一批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刘桂英百感交集。“这么多年来,身上肩负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了,我们为国抗战,为国捐躯,而今终于得到了肯定,等到有一天我走了,去另外一个世界见到了那些在野人山牺牲的姐妹们,我也可以给她们有个交代了。”

  刘桂英192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她从小在贫女院长大。1937年,在贫女院里面学习了7年的刘桂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长沙市湘雅医院护士助理班学习护理知识。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子如何踏上远征的步伐?

  回忆起那个晚上,刘桂英说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与死神擦肩的经历。1939年长沙会战打响,“那个晚上炮弹声、枪声不绝于耳。那个时候我才只有十几岁,哪懂得什么事情,我看别人跑我也就跟着跑。大家都往火车站、江边跑。”

  刘桂英说她当时住在北门外,但是火车站在南门,她跟着人群一路在枪林弹雨中幸运地逃到了火车站。“很多人不是被炮弹炸死,是被踩踏死的”。

  跟随着人群,刘桂英来到了衡阳,“那时候当难民也不行,我一想就当兵吧。”刘桂英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新二十二师野战医院,成为一名女护士兵。

  女护士兵跟着远征军进入野人山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了缅甸的首都仰光,切断了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路——滇缅公路,威逼印度和中国的大西南。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刘桂英就是这10万名战士当中的一员。

  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都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他们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地带,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这里山岭纵横,河流密布,传说有“野人”出没,当地人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叫胡康河谷。所谓胡康在缅语当中就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四个姐妹相继惨死在野人山上

  在死亡之路上,死神紧紧地尾随着这支疲惫饥饿的军队,随时都在伺机吞噬脆弱的生命。“到后来女兵包括我在内还剩下我们的护士长何姗、小王、小孙和孙月霞五个人了,我们五个说好要相依为命,无论谁都不能被落下”。

  然而,死神正在悄悄地靠近她们。一天小孙在寻找食物时突然被毒蛇咬伤。经过姐妹的抢救,虽然脱离危险,但身体已极度虚弱。“她当时还能讲话,跟在我们后面走。忽然,我们就听到一声嘶哑的救命声。回头一看,狼把她叼跑了。我们的营长枪法很快,一枪打伤了狼。狼放下小孙就跑了,但是当我们走到小孙跟前,发现她的喉咙已经被狼咬破了。”

  简单地掩埋了小孙,其余四个姐妹相互搀扶着继续前行。除了饥饿、寒冷、野兽、野狼侵袭,瘴气弥漫的原始丛林,疟疾、回归热、破伤风等疾病开始肆虐横行。成百上千的远征军战士倒了下去,刘桂英的另一位女战友孙月霞也染上了疟疾。“我们明明晓得这个病传染,也无法离开她。都是一路走过来的战友,你怎么忍心丢下她一个人走呢。明知道传染也不在乎了,那个时候就想着,你先死,我后死,都是要死的。”

  三天后,孙月霞被疟疾折磨得成了一种癫狂的状态,“那个军毯盖也盖不住,衣服也穿不住全都脱掉了,然后就开始疯狂地跑,跑得很快,跑到一个悬崖边忽然就跳了下去,我们追都追不上,眼睁睁地看着她跳下去,连骨头渣都被山谷吞噬掉了。”

  不久,活泼好动的王平也倒了下去再也没有回来。远征军回家的路白骨累累,前赴后继。被刘桂英视为姐姐的护士长何姗最终也没能走出野人山。“我们是为国捐躯的,我们为国家献出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如果你能回国,你一定要把我们经历的事情告诉国人。”这是何姗和刘桂英说的最后一句话。

  女兵走出野人山轰动了军营

  因为照顾受伤的姐妹,刘桂英早已脱离了大部队,被落在了后面。姐妹们一个一个相继离开后,她只能一个人沿着累累白骨指示的方向不停地走,“那个时候你根本不怕走错路,因为没走三两步就有尸体”。一天,刘桂英和已掉队的几个远征军士兵艰难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我们看见一堆红的、绿的、黄的篷子,一片广阔、蓝蓝的天也特别的亮,老远看,真的像做梦一样,这好像是海市蜃楼吧。”但是这样的场景却令人恐惧,刘桂英根本不敢相信,她说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场景,在野人山上也不可能出现那样好看的东西。

  “我仔细看过去,真的有人在那边,还有人在向我们摇手。那种激动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当时就回头向后面叫,你们快来啊,这里有粮食了。”几天后,李桂英和最后一批走出野人山的战士被送抵位于印度朗姆茄的基地。一个女兵活着走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军营。

  远征军缅北大反攻胜利后,新婚的刘桂英和丈夫随部队返回了祖国。活着走出了野人山,有了自己的家,刘桂英对未来有了种种美好的想象。然而,她根本没想到,还有一座比野人山更凶险的山峰在前方的路上等待着自己。

  1945年,内战爆发后,不愿参加内战的刘桂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怀宁。刘桂英怎么也没想到,回乡后不久,丈夫就和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并把刘桂英和孩子赶出了家门。“这大概就是我的命,处处都是坎坷。我当时住在一个小镇上,小镇上的人都很同情我,有的时候送往一两升米,这样勉强地度日。”刘桂英说,最难的时候她想带着两个孩子去跳河,去死。但是想到孩子还那么小,刘桂英最后还是放弃了死的念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谋得了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这样,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

  然而,解放后的一个又一个的“运动”,再一次,把她推向了绝境。1962年,刘桂英被清除出教师的队伍,送到了农村改造,这一改造就是30年,“人生有几个三十年?”

 

  1990年,70岁的刘桂英被平反。与死神几次擦肩,刘桂英说,“总算还是公平,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换得了我的长寿”。如今已经94岁高龄的刘桂英思维还很清晰,回忆起往事还丝毫没有阻碍。当记者问及是否后悔当年参加远征军时,刘桂英说了一句话,“当家破人亡时,每个人都要尽一份责任,我们只是尽了一份责任。”摘编自合肥晚报

相关参考

护士班五个人只剩她走出了野人山 远征军刘桂英

...已经95岁高龄的刘桂英老人是一位抗战老兵,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是当年远征军护士班在撤退途中,唯一幸存的女护士。虽然已时隔多年,但只要一提起“野人山”,刘桂英老人就会热泪盈眶。为什么呢?1942年4月,中...

93岁抗战老兵用井凉水洗脸,靠捡废品生活,一生积蓄被偷走

滑县老店镇齐寨村,93岁的抗战老兵齐修体弓腰驼背,手拄木棍拐杖,肩扛一编织袋“战利品”——拾荒得来的饮料瓶、垃圾品,举步维艰,走到家中;并把捡来的“宝贝”放到屋里。老人说:进入夏季,一天可以捡到20多

美方在二战时曾提供远征军的中国军人伤亡抚恤金

部分长眠在异国他乡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他们的家属曾收到过来自美国的死亡抚恤金。这份从未面世的档案,就静静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档案馆。10月24日,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档案搜集考察团学者徐重宁教授...

从武昌艺专走出来的红色伉俪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父亲李家桢平生有两大志愿:一是画画,二是革命。作为从四五岁起就喜欢画画的小孩儿,自初中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后,他就立志做

从三峡走出来的历史名人

1、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

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战后,他...

逃出南京 抗战老兵刘保罗

【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战后,他...

日本伤亡超20万,太平洋最残酷的登陆战—— ”破门血战”

1945年4月,小矶国昭和米内光政联合内阁倒台。4月7日,天皇授权日本海军第一元老铃木贯太郎组阁,此时的铃木已经年近80岁。他本人表示不愿意去,他本身是一个文官,他一直反对军人干政,所以他和当时东条英

远征军野人山最悲壮事件,1500多名伤员自焚牺牲,老兵回忆大哭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为了掠夺急需的战争物资,日军开辟了东南亚战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

抗战时八路军缴获了那么多钢盔,为何战士们却很少戴

文/寂寞的红酒在抗战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剧中,日本军队作战时总是戴钢盔,而八路军战士一般是戴军帽。众所周知,钢盔能够有效的保护军人的头部,降低军队的伤亡,钢盔对士兵们来讲是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