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是如何同张学良、杨虎城建立统一战线的?

Posted 张学良 杨虎城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共产党是如何同张学良、杨虎城建立统一战线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共产党是如何同张学良、杨虎城建立统一战线的?

2、历史人物 如今依然健在的三个女儿

共产党是如何同张学良、杨虎城建立统一战线的?

驻守在陕甘苏区西面和南面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这两支部队与别的国民党军有所不同。九一八事变后,根据蒋介石不许抵抗的命令,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从东三省退到关内。他同日本人有国仇家恨,有较强的抗日愿望,因而对“剿共”并不积极。杨虎城更是早就同共产党有联系,有抗日救国的强烈要求,对“剿共”也不积极。中央一到陕北,十分重视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工作,在1935年12月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这时,日本人策划所谓“五省自治运动”,加紧对华北的侵略活动,民族危机愈加严重了。爱国救亡运动空前高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壮歌声,就是在这一年唱出来的。

由于东北军的驻地和陕甘苏区靠得比较近,红军同他们打过几仗,抓到一些俘虏。会师前,徐海东率领十五军团在甘泉附近的劳山和榆林桥同东北军第六十七军打过两仗,俘虏了好几千人,其中在榆林桥战斗中俘获的东北军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后来在沟通我们同张学良的联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那时我们对东北军的俘虏采取集中训练的办法,给他们讲东北沦陷后的情况,演文娱节目,唱《流浪三部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歌曲;同时,生活上优待他们,派人同他们谈心。我们政治部的秘书长周桓是东北人,家在鞍山附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在当地站不住了,就跑到中央苏区,一直在政治部工作。周桓同那些东北军是老乡,共同语言更多,我们就派他做东北军的工作。经过训练,这些东北军俘虏的觉悟提高得很快,不少人参加了共产党。我们又把他们派回去,这样就扩大了我们党在东北军中的政治影响。

高福源是张学良的亲信,因为脖子上有个疤痕,外号叫高疤脖子,打仗也很勇猛,十五军团同他那个团作战时伤亡较大,所以,徐海东对他很恼火。高被俘后,徐海东打了他两个耳光,以后一直关在那里,因为忙于作战,来不及处理。中央到瓦窑堡以后,就把高福源提出来审问,做他的工作。他提出要回去。当时,彭德怀同志和我带领部队驻在甘泉附近,毛主席给彭德怀打电话,说有那么一个人,我把他送到你们那里,你们好好地优待他,住到一定的时候,他愿意回去,就让他回去。接着,把高福源送到我们那儿。高福源一到我们驻地,彭德怀把他请进自己的窑洞,住在一起。高福源没想到彭德怀这么大一个司令,会跟他住在一起。彭总还交代我们政治部做他的工作。我同他谈过多次话,周桓更是天天陪着他。

那时,红军包围甘泉已经不少日子了。但那是一个在半山上的小城,很不好打。里面驻有东北军一个团,由一个叫张文清的师参谋长在那里指挥。我们希望他们能主动撤出,就让高福源爬到城墙边坟堆后去喊话。他连话筒也没有,就说我是高福源,要那个哨兵把师参谋长叫出来。这位师参谋长认识高福源。高福源就说,红军希望同我们联合,打回老家去。那个参谋长说:你说这些我不相信,你背后都有枪顶着哩,你要谈,明天进城来谈好不好?高福源回来向彭德怀报告。他说我可以去,只要你们同意。我们说:他万一把你扣起来怎么办?高福源说:他不会,我还要回来给你彭总司令报告谈的结果,请你相信。第二天,高福源真的去了,大出张文清的意外、但他仍然疑心很重,又提出要高福源带一个红军干部来谈判。我们就派周桓同高福源一起去;同时,杀了猪,准备了粮食、烟酒等物品,上面写着“打回老家去”等标语一起带去。因为甘泉被围困了不少日子,什么都买不到,食品供应已中断好久了。在谈判中,张文清表示要回洛川去向张学良报告。那时,城里有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的电台。他知道了这件事,就要高福源到洛川去见他。并且让红军派一个人来。周桓就陪高福源一起去见王以哲,商定红军与他建立电台联系。后来,又派李克农去见张学良。过了不久,我们忽然收到王以哲的来电说,张学良希望近期在延安会见周恩来。这样,党中央同张学良的联系就正式建立起来了。这时候,在甘泉被我们包围的东北军准备撤走,走的时候我们组织群众进行了欢送。

对西北军杨虎城的工作也很见成效。杨虎城是陕西地方实力派的首领。他的部队中早就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曾担任过他的秘书长的南汉辰也是共产党员。那时,我们派了北方局情报部部长王世英和中央特派员汪锋同他商谈合作抗日事宜,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其中也发生过一些曲折。红十五军团同杨虎城的部队打过一仗,抓到不少俘虏。把俘虏集中起来后,问他们谁是共产党员,并要共产党员站出来。结果,站出来不少人。十五军团负责人根本不相信他们会是共产党员,认为是冒充的,把他们全杀了,其中包括警三旅旅长张汉民。对这件事,杨虎城很有意见。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西安代表中央当面向杨说明情况,表示歉意,才消除了杨心里的疙瘩。中央到陕北后,汪锋和陕北其他一些干部也曾为这件事向中央告过状。但是,人已经死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追认他们为烈士。在直罗镇战斗中,东北军一零九师师长牛元峰也是在被俘后杀掉的。当时,有的同志只知道勇敢作战,对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也不了解争取东北军的重要意义,抓住了敌军的大官,就自作主张地杀掉了。也有的同志因亲属、战友、乡亲被国民党残酷地杀害,便把仇恨集中到了俘虏身上。在王明“左”的错误统治时,做兵运工作只能做下层工作,不能做上层工作;只做士兵的工作,不做军官的工作。后来,钉子碰得多了才有所转变。党中央把统战工作做到张学良、杨虎城头上去,过去谁敢呀?杀俘虏的虽然是少数部队、少数人的行为,但影响很不好,不符合党的政策,中央做了许多工作,才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优待俘虏、瓦解敌军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中央在和张学良、杨虎城开展统战工作的同时,同蒋介石秘密谈判的渠道也开始打通。九一八事变后,尽管蒋介石仍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却漫无止境,蒋介石看到:“中日战争既已无法避免,”就不得不“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他派人同共产国际和中共进行接触和试探。负责这一工作的主要人物是他的亲信陈立夫。陈一面派驻苏联大使馆武官邓文仪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邓文仪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同王明、康生等人都认识,这些人当时都在莫斯科。后来,驻国际代表团就派潘汉年回国向中共中央汇报。另一面,陈立夫又派铁道部政务次长曾养市设法寻找中共的关系。曾通过在天津参加过觉悟社的湛小岑找到中共北方局的关系。双方初步会商后,地下党派党员张子华、董健吾到陕北瓦窑堡向党中央汇报双方会商情况及国民党当局希望同中共谈判的要求。

那时,毛主席正率部东征在山西。留在瓦窑堡的博古、林伯渠听取张子华、董健吾汇报后,就赶到前线同毛主席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我记得毛主席听了他们的介绍后说:方针是继续积极联络。同时,决定周恩来同志准备出去同国民党谈判。8月,潘汉年回国后也辗转来到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这时,中央已从瓦窑堡转到保安。不久,西安事变发生,中央就正式派周恩来为代表同国民党进行公开谈判,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时,红军集结在甘肃的洪德与宁夏的盐池间,准备再次打击胡宗南部。我正在十五军团,接到总部的电报说蒋介石被抓起来了,并要我马上回去。消息传开后,军营内外一片欢腾,普遍情绪是要求杀掉蒋介石。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还不很清楚,政治局讨论后,认为张、杨的行动是逼蒋抗日,有革命意义。

紧接着,根据张学良来电的要求,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同志到西安去,协助张、杨共商大计,处理事变后面临的种种复杂问题,并且建立了电台联系。当时中央集中考虑的是3个问题:一是如何向张、杨解释苏联《真理报》社论的问题。因为苏方对事变的真相不明,生怕中国会发生内战,所以《真理报》指责张。杨是受日本操纵,搞政治阴谋。我们只能如实地对张、杨说:苏联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们发的社论,不代表我们的意见。第二是如何处理蒋介石的问题,究竟是杀还是放。开始有不少人主张杀,张国案表现得最激烈,其他一些同志也有主张杀的。但是,经过研究,这时潘汉年又从上海发来电报,说南京的亲日派很嚣张。中央决定要和平解决。第三是,调整红军的兵力部署,以便同东北军、十七路军在西北结成“三位一体”。红军除留一部在北线继续监视胡宗南部外,主力南下经庆阳、西峰镇,集中到咸阳,东北军和西北军集中在临像渭南间,三者互相呼应,摆开阵势,以备迎击从东面向西安进攻的国民党中央军。

当时西安的情况十分复杂。张、杨虽在捉蒋及联共抗日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是,这两个人的性格和情况也有所不同。张学良豪爽,有侠义气概。在当地,东北军是主力,他的意见往往对事情起决定作用。杨虎城与共产党的关系一直很好,他很尊重周恩来,但他力量比较小,同东北军之间还存在一些隔阂,生怕被张学良吃掉。下面“左”的、右的,主战、主和各种意见也很分歧。张学良放蒋时随蒋去南京后被扣,西安群龙无首,更是乱得很。那时,红军总部在云阳,周恩来同志经常在西安、云阳间来往,有些事情需要红军协助的,就把任务交给我们办。比如,被东北军开除的知识分子中有的是地下党员,我们就收留下来,加以训练,有的训练后再回去。我们还做杨虎城军队的工作,主要对象是赵寿山,他的部队当时也驻在三原,我们同他的关系很好。

东北军里有两个受到张学良重用的年轻人。一个叫应德田,是张学良的政治秘书,后来任政治处处长2一个叫孙铭九,就是在西安事变中抓到蒋介石的那个营长,后来任卫队团团长。他们是东北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张学良在南京被蒋介石扣留后,东北军中少壮派同元老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少壮派不顾大局把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打死,引起东北军高级将领极大不满。两个人在东北军中呆不住了,跑到云阳红军总部来。他们见了面就骂红军,说你们出卖了张学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先以礼相待,耐心地说明抗日联蒋的重要性;向他们解释张学良陪蒋介石去南京以前没有同我们商量过。彭德怀和任弼时同志对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住了一个多月,就到北平去了。全国解放后,他们两人到北京来,见到我们,表示很惭愧。这两个人现在都已去世。

从陕甘支队到陕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展统一战线,终于打开了原来的孤立局面,建立起一块比较大的根据地,共产党的政治威望和影响大大提高了。美国记者斯诺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陕甘苏区的,他的《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如果红军当时按照张国焘的主张全部南下而不是北上,抗战爆发时,红军还在四川和西康的边界地区,即使没有被国民党军队消灭或者饿死,也不可能直接走上抗日前线,迅速壮大实力,开辟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产生巨大影响,在抗战中起中流砸柱的作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远见卓识。以他为代表的党中央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历史人物 如今依然健在的三个女儿

说起杨虎城将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与张学良将军1936年12月12日共同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出于爱国热情,杨虎城和张学良将军做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让其与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的举动。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

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是有去无回,遭到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的长期软禁。后来在蒋经国逝世2年后,也就是1990年,89岁高龄的张学良才走出牢房,正式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然而同样是“西安事变”主谋者的杨虎城,他的结局和张学良可是天壤之别,其被蒋介石囚禁12年后于1949年9月6日在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56岁。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并且促使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可以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对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救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其功勋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当年,杨虎城被蒋介石杀害时,与杨虎城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次子杨拯中和幼女杨拯国。除此之外,其他子女均逃生。

说到这里,那么,杨虎城将军一生到底有多少子女呢?

杨虎城将军一生历经三次婚姻,共娶了三位妻子,分别是第一任妻子罗佩兰、第二任妻子张蕙兰和第三任妻子谢葆真,她们先后为杨虎城将军生了4个儿子和6个女儿。其中,第一任妻子罗佩兰生了一子一女,分别是儿子杨拯民和女儿杨拯坤。第二任妻子张蕙兰生了唯一的儿子杨拯仁在6岁不幸夭折。第三任妻子谢葆真生了2子5女,分别是儿子杨拯中、杨拯亚,女儿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杨拯陆和杨拯国。

杨虎城将军一生共有4个儿子和6个女儿,除了次子杨拯中、幼女杨拯国和父亲杨虎城将军一起遇害,五女儿杨拯陆在1958年勘察石油地质时,遇到暴风雪,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20多度,寸步难行,不幸冻僵牺牲之外,三子杨拯亚和幼子杨拯仁属于早年夭折,只有长子杨拯民和长女杨拯坤属于正常去世。

现如今,杨虎城将军还有二女儿杨拯美、三女儿杨拯英和四女儿杨拯汉三个女儿均健在。

一、二女儿杨拯美

杨拯美,1932年出生于西安。母亲是谢葆真。1948年,16岁的杨拯美加入共青团组织,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发展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杨拯美任甘肃省轻工业厅处长、甘肃省祖国统一联谊会主任、甘肃省政协常委。现已退休,83岁,身体健康。

二、三女儿杨拯英

杨拯英,1933年出生,母亲是谢葆真。曾任陕西省杨虎城研究会秘书长。后来在陕西省政协文史馆退休。如今82岁,身体健康。

三、四女儿杨拯汉

杨拯汉,1935年出生,母亲是谢葆真。曾于抗美援朝中参加军干校,1958年被下放基层,改行做企业管理,1963年被调到新疆石油管理局经济研究所任职,此后一直在这里工作直至退休,现如今80岁,身体健康。

相关参考

西安事变的主角们不少都当了汉奸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控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中国国民政府当时的军政领袖蒋介石,迫使他接受以一致抗日为名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的要求。这个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一直在

国家元首岂可劫持

西安事变(资料图)本文摘自《并未远去的背影》,王彬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中外震惊。共产国际闻讯立即指示中共,要“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

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已发密嘱罢免张杨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宋花玉,原题:《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19

张学良见杨虎城后人为何不说话

作为杨虎城之孙,杨瀚两次赴美看望张学良,但他不明白,为何张学良一直避谈杨虎城。而他致书国民党要求为杨虎城平反,也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回应。2010年10月,杨瀚,抗日名将杨虎城的孙子,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研究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最终下场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蒋介石眼中的罪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却不同。二者虽然都曾被关押在监狱中,但张学良最后还是恢复了自由身,而杨虎城则被秘密地在监狱中杀害了。同样是西安事变中的主要人物,结局为什么有这么

张学良突然放蒋 杨虎城措手不及

1、张学良突然放蒋,杨虎城措手不及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临潼几声枪响,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用武力扣留了正在西安部署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的国民政

李宗仁下令放张学良杨虎城 陈诚为何不执行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3月14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李宗仁当上代总统下令释放张学良》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良传奇的一生。众所周知,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送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却杀杨虎城

张学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是近代人物中最具争议的人物,张学良,有人说是英雄,因为他参于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坚决抗日;有人说他是好色之

诱捕杨虎城

     张学良被转移到贵州后逮捕杨虎城的任务被提到日程上来。据可靠情报杨虎城正在回国途中。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没有跟随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家因此

为何不杀张学良? 蒋介石报西安之仇杀杨虎城

...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样也改变了其主要参与者——张学良少帅的人生。大仁、大勇、大智、大寿的张少帅亲送蒋委员长回京(南京),之后,被蒋介石交送军事法庭审判,判处死刑,予以枪决.而就要行刑时,蒋委员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