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总理衙门的建立

Posted 衙门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总理衙门的建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总理衙门的建立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政府内部一部分当权官僚,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企图探索新的出路,开始着手向外国大量购买坚船利炮,开厂制造新式军火,采用新法操练新式军队,进而办厂矿、铁路、航运、邮电等民用企业,还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统治阶级将这些活动称为 “自强新政”。由于这些活动主要取法于外洋,所以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1861年初,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 (1785—1862)、户部左侍郎文祥 (1818—1876) 上奏咸丰皇帝,请求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经咸丰皇帝批准,5月11日,总理衙门宣告成立,同时启用关防,由奕訢、桂良、文祥负责管理。应设司员从内阁、部院、军机处挑满、汉人员作为定额。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开始。

总理衙门建立之初,主要职责是办理对外国的交涉事务。按地理区域和工作性质设立五股,一厅、一房和两个附属机构。五股为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分别掌管与各国的交涉事务; 司务厅、清档房负责处理本署内部的行政事务和文书往来; 同文馆和总税务司则是附属于总理衙门的机构。这种分工尽管还比较粗略,但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机关的雏型。随着奕訢权力的加强,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逐步扩大,进而管理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业,成了清政府的中枢机构。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经恭亲王奕訢等人奏请,清政府于1861年1月20日批准成立

中国历史 总理衙门大辩论

维新变法运动的迅猛发展,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1898年1月,当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变法图强的具体计划。光绪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被顽固派所阻挡

继傅兰雅之后,大清总理衙门为何会选用美国人丁韪良为同文馆教习

我们知道,大清国总理衙门附设的外语学校聘用的大都是外国籍的教习,同文馆教习包尔腾在馆教学有一年的时间,不忘其传教真实身份的他便辞去教职,继续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那么,包尔腾留下的空缺怎么办呢?英国公使

晚清庆亲王奕劻的历史角色 清朝总理衙门大臣

庆亲王奕劻,是清朝的一个皇室人物,在清末的政治斗争中叶占了浓墨淡彩的一笔。奕劻,出生于1938年11月16日,满族人,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庆亲王奕劻一生经历的大事:光绪皇帝时期

晚清庆亲王奕劻的历史角色 清朝总理衙门大臣

庆亲王奕劻,是清朝的一个皇室人物,在清末的政治斗争中叶占了浓墨淡彩的一笔。奕劻,出生于1938年11月16日,满族人,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庆亲王奕劻一生经历的大事:光绪皇帝时期

7月24日历史

一、历史上的今天七月二十四1901年7月24日总理衙门正式改为外务部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逝世1953年7月24日法国伞兵包围谅山1901年7月24日总理衙门正式改为外务部1944年7月24

中法签订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法国驻华公使于1885年至12月向总理衙门递交了一份中越边界通商章程24条,提出开商埠多处,进出口税照海关税减半,边界开矿、运盐入境,在商埠设厂造物等无理要求。遭总理衙门驳斥。后派李鸿章去谈判。点击查

英国强租威海卫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七月一日大清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硕庆亲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大英国 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不久,清政府和英国代表,在刘公岛西海岸(黄岛)举行

历史百科 天津都统衙门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由俄国人首先提议,建立了由他们直接统治的政府机构——天津都统衙门。它的全称叫“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于1900年7月30日正式建立。天津都统衙门设在原直隶总督衙署

光绪下令创建京师大学堂,可创建者们的妄斗,断送了晚清最高学府

1898年6月26日,光绪对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的大臣大发雷霆,命令他们立刻就京师大学堂的创建拿出一个具体章程,否则定严惩不贷。此时,距离光绪批准建立京师大学堂已过去四个月,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居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