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Posted 衙门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经恭亲王奕訢等人奏请,清政府于1861年1月20日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命奕訢为总理衙门大臣,属官多由军机处和各部、院的官员中调任。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该衙门设有独立公所,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又设司务厅和清档房。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901年改为外务部。

相关参考

历史新知 清代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或译署,它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的,专门办理外交事宜,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经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军工、译文和派

英国强租威海卫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七月一日大清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硕庆亲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大英国 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不久,清政府和英国代表,在刘公岛西海岸(黄岛)举行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理藩院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理藩院清王朝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各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下设六司,分掌部界、封爵、设官、户口、耕牧、赋税、兵刑、交通、会盟、朝贡、贸易和宗教等事项。入关前原为“蒙古衙门”,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北洋舰队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北洋舰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主要新式海军之一。1874年总理衙门创议筹办海防。1875年5月清政府“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派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计划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行省制度元朝为控制其辽阔的疆域而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为行省制度。金朝曾在开封等地设行台省。元在统一过程中沿用金制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我国与各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

翁同龢

翁同龢:张元济题《翁文恭公遗像》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中国江苏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

奕劻

  奕劻(汉语拼音:YiKuang,1838~1917),中国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1884年(光诸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

历史人物 终身与民国为敌的大清遗老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福州人。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

中国历史 中俄第一次修订《陆路通商章程》

1862年(清同治元年)3月4日,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签订,它规定先试行3年,期满再议。1865年3月,章程试行期满,俄公使倭良嘎里遂于26日照会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称《陆路通商章程》当通行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