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西周井田制的特点、影响、作用

Posted 井田制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西周井田制的特点、影响、作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西周井田制的特点、影响、作用

井田制是商朝和西周的土地制度。商周时,商王和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王把土地和奴隶分赐给诸侯和百官。诸侯和百官可以世代享有土地,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并要向王国交纳一定的贡赋。井田制大致可以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有关井田的记载,前者始见于《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后者如《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当时,原野上阡陌纵横,将土地截成整齐的方块,田块之间有沟渠交通,形成灌溉系统,原野上呈现出一片井字形的田块,所以叫“井田”。井田制的含义:一是田地的形式,井字是田地的象形字。井田一般以每一方块100亩(今31亩多)作为一个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为一井,面积约1平方公里。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二是经营形式,对诸侯和百官来说,是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对于直接耕种者来说,是作为课验勤惰的计算单位。井田制起于商朝,到西周得到进一步发展,春秋时开始瓦解。

相关参考

历史经验 西周分封制最主要的特点与目的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商朝已开始分封诸侯,有侯、伯等称号。周灭商和周公东征以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采取分区统治的方法,大规模分封,把封地连同居民赏赐给王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屏藩,“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井田制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井田制殷周时代中国奴隶社会特有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土地分配,始于商代,成于西周。西周井田制是以周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诗经·大雅·北山》里说:“溥

西周时期的玉器有着怎样的铸造特点及特征

西周的玉器是玉器发展的颠峰时期,它影响了后世玉器的雕刻。西周最典型的玉器玉璜,雕刻精美,是装饰玉器类的精品。最典型的纹饰玉鸟,写实夸张,线条有力,玉鸟挺胸,气势非凡。那么,西周玉器的铸造有啥特点及特征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共党建有何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党建方面的经验教训

 尽管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但其经验教训对中共党建仍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次合作不仅促进了党的发展壮大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而且锻炼了党的骨干力量,扩大了党的组织。

什么是“井田制”?井田制的含义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是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分配方式。有说井田始于夏朝。其具体方式是将

历史经验 西周的军队是怎样组成的

西周的军队主要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六师组成。西周建立以后,为了防范叛乱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周王室设置了庞大的军旅。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它是西周军队的主力,驻扎在都城丰、

历史经验 西周是如何建立的?

西周是我国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也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周文王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咐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的建立者。武王在位的第二年

春秋战国 简述春秋时期的建筑特点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贵族的私田大量出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益崩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班(鲁班),就是春秋时期

历史经验 西周是如何灭亡

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即位,承宣王丧败之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之“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造成人民离心。幽王初立时,社会动荡不安,幽王即位的第一年,就发生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开垦荒地,(在秦朝的时候有很多贵族,祖上是贵族,自己没付出,但是每年多的土地和钱,还不让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