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必读 《吴子》战国吴起军事思想著作

Posted 军队

篇首语: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谋略必读 《吴子》战国吴起军事思想著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谋略必读 《吴子》战国吴起军事思想著作

《吴子》相传是战国前期吴起的军事著作。吴起,卫国人,曾任鲁国将军,在魏国做过将军和郡守,在楚国做过宛守和令尹。

《吴子》今存两卷,六篇。《吴子》把战争的起因归结为五种:一是争夺名位,二是掠取利益,三是仇恨的积累,四是内乱,五是饥荒。根据这一基本判断《吴子》对战争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它将战争分为五类,即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主张行“义兵”,反对“强兵”、“刚兵”、“暴兵”、“逆兵”。“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

通过对治军实践的总结,《吴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兵“不在众寡”,“以治为胜”。《吴子》极为重视军队的治理,当魏武侯问吴起:“兵何以为胜”时,吴起回答说:“以治为胜”。魏武侯接着又问:“不在众寡?”吴起详细解答说:“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国。”《吴子》提出治军的标准是“父子之兵”,这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一支内部团结一致、能战能守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吴起认为可以“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简募良材”。《吴子》提倡组建特种精锐部队,以防备突然事变的发生。即“简募良材,以备不虞”。鉴于这一认识,吴起建议魏武侯“聚卒”、“练锐”,即把民众中勇敢强壮者编为一队;把乐意拼死向前者编为一队;把善于越高超走、轻捷善走者编为一队。认为有了这样的轻兵劲卒,便可攻无不克。《吴子》还主张根据军队成员的身体高矮,体魄强弱,秉性勇怯,智力差别进行适合各自特长的分工,具体做法就是:“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教戒为先”。《吴子》重视军队的思想教育,这就是“教之以礼,励之以义”,认为只要士卒有了羞耻之心,军队攻守均得其宜,“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吴子》也重视军队的军事训练,它指出将领或士兵在作战中战死往往是由于其军事技能不熟练,作战失败的原因也往往是由于战术不灵活。指出:“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为此,它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方法,内容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教战,以及教练军队联络信号和训练战马等等。

“严刑明赏”。《吴子》主张从严治军,强调用严格的军纪法令来约束将士,使其一切行动“任其上令”,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在军事奖惩上做到“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在实行“重赏”、“重刑”时必须“行之以信”。

“总文武者,军之将”。《吴子》的将才思想集中体现在《论将》篇中。它十分重视将领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良将”“得之国强,去之国亡”,《吴子》心目中“良将”的标准,是指为将者的威严、品德、胆识,足以统率部队,安抚士卒,威震敌军。它认为真正的“良将”也就是文武双全的人,“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吴子》提出了:“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原则。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发动进攻,以夺取胜利。《吴子》在“料敌”篇中列举了13种可击的时机,还列举了6种应该暂时退避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对孙武的“避实击虚”思想的具体化。在作战指导上,吴子还提出了“因形用权”的主张,即根据战争情况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作战方法。《吴子》重视对敌方情况的了解,即“料敌”。在“料敌”的基础上,《吴子》强调要根据不同的敌情采取不同的谋略和作战方法。这一思想是对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的发展。

相关参考

谋略必读 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战国中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其书《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称《齐孙子》,后佚。今本《孙膑兵法》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的整理本。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他通过认真总结战国中

谋略必读 军事著作《六韬》的军事思想

《六韬》旧题所著,其实它是一部战国晚期的兵书,作者已不可详考,现存六十篇。《六韬》综合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而又自成体系,是一部带综合性的兵书,这是《六韬》一书的基本特点。《六韬》对军队的编制、装备、训

谋略必读 军事著作《尉缭子》的军事思想

《尉缭子》战国时期尉缭的军事著作,今存二十四篇,《汉书·艺文志》列入“兵形势家”。《尉缭子》对战争持较为慎重的态度,认为应有必胜的把握,方可进行战争,而决不能凭一时的意气,轻易发动战争:“兵起非可以忿

战国战神吴起的伟大军事才能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

谋略必读 《潜夫论》军事思想

《潜夫论》军事思想《潜夫论》为东汉后期思想家王符所作,全书十卷三十六篇,主要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其中《劝将》、《救边》、《边议入《实边》几篇,集中反映了他关于边疆防御和建设的军事思想。1.《劝将》。终

谋略必读 《淮南子·兵略训》军事思想

《淮南子·兵略训》《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大约成书于武帝建元年间。原书分为内篇与外篇,今本《淮南子》仅保存了内篇,外篇早已失传。《淮南子·兵略训》专论

军事谋略 法家代表人物及著作的军事谋略思想

《商君书》亦称《商子》,是战国中期商鞅一派法家的著作。商鞅,名公孙鞅,卫国人。《汉书·艺文志》兵家类中著录有《公孙鞅》二十七篇,现已失传。《商君书》现存二十四篇,其中许多篇章都涉及军事问题。反对“非兵

身兼改革家和军事家的法家人物吴起

吴起与孙武并称为战国时期兵家的两位代表人物。但是吴起实际上不仅仅是兵法大家,更是法家之卓异人物。吴子兵家论著不比孙武的差,并且实际的功绩大于孙武,源于其法家的改革思想。吴起被传杀妻悖母(没有按古礼为母

军事谋略 军事著作《司马法》的军事思想

《司马法》约成书于战国中期,作者已不可详考。全书现存五篇,其军事思想是很有特色的。“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因此,对于那些能“安人”、“爱其民”和制

军事谋略 《墨子》的军事谋略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重要著作,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成书于战国时期。《墨子》中的《备城门》诸篇,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思想,墨子主张“非攻”,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一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