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肯尼迪如何化解加勒比海危机
Posted 导弹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肯尼迪如何化解加勒比海危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肯尼迪如何化解加勒比海危机
肯尼迪如何化解加勒比海危机
按程序决策是科学决策的重要特征之一。科学决策可以分为八个前后按序相继、彼此衔接的步骤或环节。
从发现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到风险评估、拍板决断,这些都是决策必须遵守的程序,每一环节不仅前后相连,层层递进,一步步靠近决策目标,而且互相反馈、相互制约,并形成严密逻辑的有序结构。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我们看看肯尼迪是如何按程序决策,最终化解这场危机的。
回顾一下苏美导弹危机如何进入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1962年苏联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加强对美国的直接核打击力量,决定在古巴设置弹道导弹基地。苏军秘密地向古巴运送导弹,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古巴修建发射场。
美国方面经过空中侦察和其他情报来源,于10月14日肯定了苏联已将进攻性中程弹道导弹放置在古巴,从而确定了问题的性质。
发现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你能否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也反映了你的思维品质的创新水平。问题本身往往是复杂的,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更是复杂的,充分估计这种复杂性,从纷乱的谜团中理出头绪和线索来,看清楚决策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范围,你才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决策目标。很显然,肯尼迪敏感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实质。
问题已经摆在了总统的桌案上,下一步该怎么办——确立目标。
肯尼迪在发生导弹危机的10月17日到21日的四天中,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们进行讨论,确定在这次事件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寻找并评价可能使导弹从古巴撤退的各种可行性方案。
在目标方面,首要是苏联必须从古巴撤出导弹。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其他目标,例如,美国在世界力量对比中仍要占优势,采取的行动要得到美国公众舆论的支持,行动的结果不能疏远中立国家,也不能导致和苏联永远断绝关系等。
确立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达到的结果。决策目标通常是根据你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的,这个目标可不能含糊不清或抽象空洞,必须明确具体,区分主次。有时也会出现多个目标的情况,这时,你就要权衡轻重,列出先后次序。不要忘了,决策目标还必须附加一个约束条件,对执行的成本、资源,要有个最高限度,在成果方面,也要有个最低限度。
目标既已确立,下面该从何处下手——拟制方案。
肯尼迪的基本目标虽是明确的,但是情报方面还不完全掌握,不知道苏联计划的全部内容。而且时间也是紧迫的,因为古巴的发射阵地工程正干得热火朝天,导弹迟一天撤退,离核战争的威胁就近一天,这个紧迫性又增加了肯尼迪的负担。国际环境很复杂,相互关系很微妙,一个不小心都会产生高度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很可怕,因为它潜藏着核战争的危险。而国内外要求政府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反应。
当时肯尼迪的智囊们提出了六个方案:
第一,不采取行动,它立即为肯尼迪所否决。
第二,诉诸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或与赫鲁晓夫谈判,施行外交压力。
第三,利用各种渠道和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谈判。如果执行这两个方案必然旷日持久,导弹基地早已建成,因此,它们也被否决了。
第四,武装入侵古巴,不但可以摧毁导弹基地,而且可以搞掉卡斯恃罗,但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因此,此方案只能作最后手段。
第五,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但无法保证能全部摧毁导弹基地,而且可能会遭到苏联的报复。
第六,封锁。这项方案对总统来说有吸引力。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组织智囊团围绕决策目标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可行性、操控性和优劣条件。在此基础上,拟定各种方案。
你是个领导,别忘了要尽量活跃民主气氛,在未经充分讨论情况下,不要轻易否决少数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提出独创性见解的下属,在初期可能居于少数,所以,你就更应该鼓励大家提出各种备选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加以对比、辨别优劣。没有多个方案也就没有优劣比较,这可是很危险的。
那么,就组织大家对封锁方案来一番讨论吧——对比论证。
肯尼迪和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经过论证,都倾向于封锁。
封锁的缺点是可能使苏联对西柏林采取报复行动,从而造成僵局,如果苏联船只驶过封锁线,就需要直接行动。封锁也可能旷日持久,效果不确定。但是,封锁也有很大的优点,它是在不采取行动和进攻之间的中间道路,表明意志的坚定,而无空袭的鲁莽,封锁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只对进入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实行封锁。
分析论证方案,在这个阶段要认真听取智囊的意见,包括一些尖锐的反对意见,因为不少好的方案是从对立的观点提出的。作为领导,你一定要摆正同专家智囊的关系,不依靠专家智囊的领导不是有远见的领导,一味被专家智囊所左右的领导也不是高水平的领导。高明的领导不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方案、舍弃其余方案,而是能汲取各种方案的优长,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
如何封锁才能不激怒苏联、导致世界大战呢——风险评估。
肯尼迪和他的国防部幕僚们认为,封锁使美国陆、海、空军立即获得在局部地区的优势。对苏联来说,它可以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允许苏联有时间且体面地撤出来。根据这些分析,最后决定了封锁这一方案。
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演说,指出苏联不立即从古巴撤掉导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23日,肯尼迪正式下达对古巴实行封锁的命令。
通常,所有不确定性的决策都是有风险的。受认识能力的局限,这种风险的萌芽通常隐藏在事物的背后或深层而不被人注意,对这样的问题有必要依据一定的方法作出风险预测,然后,根据风险可能行性的大小,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或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便万一问题真的发生时,尽量减少损失。
既然无世界大战之忧,那我们就坚决地实施封锁——执行决策。
看看美国海军如何行动,10月24日封锁开始,美国封锁舰队由19艘舰艇组成。当侦察机得知有25艘苏联船只和6艘潜艇朝封锁线驶来,气氛非常紧张。当晚,苏军的12艘舰船掉头回驶,两艘油轮越过封锁线,其中一艘接受检查,没有对抗的意思。
但是,在古巴导弹发射场的修建工程却并未停止。26日事态有了转机,赫鲁晓夫从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表示愿意谈判。肯尼迪和他的执行委员会经过审议后,于27日作出反应,在向苏联保证不入侵古巴的前提下,要求拆卸和撤退所有导弹。28日赫鲁晓夫公开声明从古巴撤出导弹,事态立即缓和下来。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只有通过执行,才能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决策,有必要把选定的方案先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试点,以验证其可靠程度。执行中要把目标任务逐步分解,方法可以灵活一些,以避免一些无为的冲突升级。
决策既已执行,最后别忘了——跟踪问效。
危机既然缓和了,剩下来的就是检查和保证对苏美双方承诺结果的兑现,而卡斯特罗拒绝任何人对古巴拆卸运装导弹的活动进行监督,美国依靠空中侦察,检查裸露在苏联船只甲板上的导弹。11月3日,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
监察、督促执行决策方案的同时,随时会发生新情况、新问题,搜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中心,以便对已有的决策适时调控。我们监督和控制的目的,不仅在于及时发现决策目标的偏差,而且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出现的偏差。
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有必要的话还要进行——追踪决策。
原有决策本身被实践证明确实错误时,你要及时、果断地改变原有决策,或采取新的措施不断完善决策。在此过程中,你一定要善于“逆流”而进,并设法保护执行者的积极性。对一些社会性强、与团队利益直接相关的决策,产生的反应和结果会更复杂,需要做好针对性的措施和预案。
肯尼迪严格按程序执行,化解了这场危机,达成了令人满意的目标,肯尼迪在导弹危机时的作为也成为国家决策的经典案例。
决策程序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直至达到最终目标,决策才算完成。实践证明,违反和颠倒科学决策的程序,难免要犯错误、走弯路。
相关参考
协调,领导的一门硬功夫在领导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你必须拿出很大的精力来化解和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让组织的功能健康运转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不但是你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自身素质上的一项
善退:小进大退,小退大进退,意味着暂时放弃眼前的一些局部利益,即时机不成熟时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妥协。这种退实质是为了顾全大局、化解矛盾,或是为了等待时机、蓄势待发。而不顾客观实际、逞一时之快的匹夫之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完全竞争”令谷价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完全竞争”令谷价
一、希伯斯(Hippasu,米太旁登地方人,公元前5世纪)发现了一个腰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根号2)永远无法用最简整数比(不可公度比)来表示,从而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名理论
...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官府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
核心提示:刘少奇明察秋毫的分析与准确果断的结论,使所有在场的人们当即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慰与感激的笑容。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汤雄,原题:《揭秘:刘少奇如何处理新四军司令部丢失密电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