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渠村抗战老兵张勤让 黄河滩上最后的军礼
Posted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濮阳县渠村抗战老兵张勤让 黄河滩上最后的军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濮阳县渠村抗战老兵张勤让 黄河滩上最后的军礼
张勤让,1920年10月15日生,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渠村乡人;1940年2月,家里揭不开锅的张勤让老人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丁树本司令的抗日同盟军独立团;1940年4月,丁树本为阻击日军“扫荡”,在现在的山东省东明县王官营村和大量的日本鬼子打仗,张勤让一条腿的膝盖下受枪伤不幸被鬼子抓住,与战友被关押东明县某地,后经劝说被当时关押的皇协军释放;1944年又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在安徽跟鬼子打仗同一条腿又再次受伤,伤好后老人回到了濮阳老家。现在张勤让居无定所,老人双目失明,耳朵几近失聪,由于腿伤恶化已经不能行走。
2014年11月27日,华夏保险“致敬抗战老兵”项目组前往濮阳市濮阳县渠村乡看望抗战老兵张勤让。雨整整下了一天,我们赶到时天色已晚,且村里泥泞不堪,张勤让老人正在吃晚饭。老人居住的小屋,几年前已倒塌,现在蜗居的这间小屋,墙壁已经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
现年95岁的张勤让无后,后来同村本家过继给他两个女儿。70岁的大女儿常年卧病在床,无法照顾父母,现在张勤让和老伴只能栖身在生活条件非常差的二女儿家。老人的二女儿说:“虽然我是过继过来的,家里也穷的很,但是我也是被他养了几十年,我不能不管他俩!”在探访过程中老人一直喊冷,当地的志愿者将给老人带的棉衣递过去,老人摸了摸便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直没有松开手。这一个举动,让我们看得人心酸不已,也让现场变得无比沉重。
抗战腿部受伤被俘,受尽折磨宁死不屈1940年2月,家里揭不开锅的张勤让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丁树本司令的抗日同盟军独立团,参加了青年队的军事学习,学习使用枪支和打仗。1940年4月,丁树本为阻击日军“扫荡”,在现在的山东省东明县王官营村和日军进行了激烈战斗,但是日本鬼子太多了,丁树本的部队伤亡惨重。丁树本的侄子丁培尧是独立团的团长,丁培尧率官兵与日军肉搏,壮烈牺牲。作为独立团的士兵,张勤让一条腿的膝盖下受枪伤不幸被鬼子抓住,与被俘的士兵都关在东明县某地,第二天鬼子劝他们投降加入皇协军,张勤让和战友们宁死不从,鬼子就对他们进行非人的折磨,许多战友因此而丧命。老人说“要不是当时我用手护着头,早就被他们打死啦!”
后来看管他们的皇协军,大批被派去作战,院里就剩几个皇协军,留下的这几个人,为张勤让和战友的硬骨头折服,佩服他们是条汉子,就放了他们。张勤让与其他幸存的战友一起跑回了部队里。救战友不分党派,打日本义无反顾1940年3月,丁树本因为与八路军的关系日渐紧张,部队也分成了两派势力,张勤让因为是本地人,一心想保卫家乡,不想加入任何一派,只要是打日本,他就义无返顾地加入。张勤让说,有一次一个叫同乡李福兴的排长去卖粮食被鬼子包围,按照当时他们营长的意思就不要去救了(营长怀疑李福兴是共产党),同时也怕去晚了,不但救不了人还会再搭上几条人命。由于平日跟李福兴关系不错,也深知李福兴是真心打日本鬼子,张勤让就一直跟营长求情,得到勉强同意后,张勤让带了一个排跑了几十里地赶到了东明县菜园集镇东篱寨村。等张勤让老人赶到时,天已经黑了,他们就向日本鬼子猛打枪,可能是鬼子怕被反包围,便仓惶撤回东明。原本在村子里的苦苦坚持的李福兴就剩了几个人,本来以为要死到这个小村里了,激动得要跟张勤让做拜把兄弟。家人曾听他说起过这个事情,老人当时说:“我不管他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我们都是打日本的,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为啥不去给他们解围啊?”后来老人因为膝盖受伤,就回到了濮阳渠村老家。在老家养伤两年后,家住黄河边的张勤让,由于黄河发大水没饭吃,又于1944年又参加了八路军,后在安徽跟日本人打仗时,同一条腿又再次受伤,伤好后,老人又再次回到了濮阳老家。双目失明,手摸勋章激动行军礼老人的家里条件非常差,房梁也是不规则的木头,棚顶也有多处没有瓦片而用塑料布挡雨。屋里墙皮上已经四处都是裂痕,一场暴雨就能将房子冲塌,家中显得异常简陋和破败。张勤让老人已经双目失明了,而且听力严重减退,几乎听不到我们说什么。
当我们把由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华夏慈善基金一起联合印制的抗战纪念勋章交到他手上时,他还以为自己身上佩戴的纪念章已经掉了。“掉了,掉了,快帮我带上。”老人不停的说道。我们把抗战纪念勋章和那个纪念章一起交到老人手上的时候,老人激动的说:“两个,两个,快帮我带上。”家人说,老人每天都用手去摸胸前的纪念章,如果掉了老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到重新戴上。当我们把2000元慰问金交到他手里的时候,张勤让老人用手摸,然后用牙去咬感知手上的东西,我们都落泪了。
张勤让老人,目前已经不能行走了,他的手已经萎缩,脊背已经佝偻,双腿已经残废,摸到我们给他带来的抗战纪念勋章时,老人喃喃地说:“国家给我勋章了,是承认我打鬼子有功,我得敬礼!”说着,老人艰难地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已经再也无法标准的军礼,虽然这个军礼已经不成样子,甚至说不叫军礼,但那是一个军人的尊严。军人,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我们已经无法再为老人做口述历史拍摄了,我们送别张勤让老人,离开老人矮小破败的小屋时,张勤让老人的老伴执意要颤微微的拄拐送我们,老人不停的抹眼泪。
家人说,今年夏天医院已经给张勤让老人曾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有可能随时会“走” 。这个难熬的冬天,让家人无比担心,老人的屋子就在黄河边,这大约是老人在黄河滩上最后的军礼了!对于这些依旧贫困的抗战老兵,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吧,哪怕是一元钱的捐助,哪怕是一次真挚的探访,哪怕是一声亲切的问候,或者用心的去聆听他们的故事,他们曾经都是英雄。
相关参考
抗战老兵102岁老兵韩玉衡离开了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老兵也将会越来越少。他们将带着身上那份抗战的热血,埋入土里。 抗战老兵韩玉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海淀医院举行。韩玉衡老人的遗体摆放在告别厅的
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年的带领下走遍常州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民族英雄”奖章。■老兵讲述当年抗战与当下抗日神剧完全两回事令敌寇魂飞丧胆的河南老兵谢玉松生活在武进区。老人在一次战
2013年10月5日,91岁的抗战老兵盛金云在女儿陪同下,从湖南老家来到云南龙陵县付家老宅,为半个世纪前并肩抗日的战友付心德上了炷香。113岁的付心德是在云南龙陵县自家老宅中安然去世的。在多雨的龙陵,
2013年10月5日,91岁的抗战老兵盛金云在女儿陪同下,从湖南老家来到云南龙陵县付家老宅,为半个世纪前并肩抗日的战友付心德上了炷香。113岁的付心德是在云南龙陵县自家老宅中安然去世的。在多雨的龙陵,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九一八”事变后弃商从军,到见证日本受降,七十余载过去,如今已110岁高龄的董济民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仍因身为“抗战老兵”深感自豪。12月4日,老人寿辰前夕,“互助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不分国共。法制晚报快讯"9·3"阅兵式上,将首次出现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据了解,参加阅兵老兵的制服均为量体裁衣制作,由特派制衣专家登门量尺寸,赶制军装、军帽和军靴。“八路军”军服为灰色,“国民党
“如果要把记得的每一个弟兄怎样殉国写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写一个壮烈的故事!”以下就听听这位国军老兵揭秘当时最真实的抗战场景吧......“在战斗的间隙,老兵们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大家很少会谈战后做什么之类
抗战老兵不分国共。法制晚报快讯"9·3"阅兵式上,将首次出现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据了解,参加阅兵老兵的制服均为量体裁衣制作,由特派制衣专家登门量尺寸,赶制军装、军帽和军靴。“八路军”军服为灰色,“国民党
【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12月13日讯(记者张相萍邢莉莎)作为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今年已有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孙佑杰,回想起当年在战场上与战友出生入死、穿行枪林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