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忌虎头蛇尾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忌虎头蛇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忌虎头蛇尾
忌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意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起初时声势力度很大,但后期越来越没劲头、没力度了,做不到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孟子·告子上》有言:“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没有结果,再精彩的过程都等于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抓工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做事情刚开始时声势很大,动静弄得也不小,搞得大街小巷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事了,但“开工了”“动土了”,就没有“下文”了;有的刚开始推动得很快,力度也很大,但没过几天动作就放慢了,力度就减小了,像小孩子过家家,三分钟热度;有的今天一个“思路”、明天一个“战略”,目标一任比一任高,要求一个比一个严,想法很多,做法也不少,但就是没有恒心、韧劲,一张“蓝图”绘到一半就当“草稿纸”扔掉了,拿事业开玩笑;有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考虑“显绩”多,谋划“潜绩”少,喜欢做吹糠见米、短期显效的事情,不愿做见效慢、显效持久的事情;等等。领导干部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语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指但凡做事都有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坚持到最后的不多。做人做事如同一场马拉松,都需要以持久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一如既往、慎终如始地做下去,这样才会有好结果、好成效。领导干部做事情不能只有开头,没有结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善终,当慎始。做任何事,如果开始的思路对了、方向正确了、入手点找对了,就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开始就错了、就走偏了,之后再怎么努力,都不会达到目标。
领导工作也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稳健的第一步,成功就有了一半,如果“第一步”都没能迈开,或者走不稳、走不好,剩下的“路”就难以走下去。开局不等于结局,开局好并不意味着结局就一定好。如果刚有个好的开头,就“小成则满,小富即安”,以为开始好了就结果好了,才开始做了就当已经成了,就开始躺在初期“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坐收渔利,那再好的开局也是白费,也是徒劳。
坚持到底才能胜利。有一位哲人曾说:“成事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做任何事情,只要持续努力,不懈奋斗,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最终必将赢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领导干部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韧劲,必然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坚定目标,始终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诱惑所困,不为困难所阻,盯住目标积极作为、奋发向前;要坚持不懈,“韧”字当头、以“韧”促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力度不减,专心专注干事业,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工。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政如工农,贵在有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大有成效。领导干部要想干出好政绩,既要有动力,也要有定力,既要有干劲,也要有韧劲。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不可能在一地一位长久任职,官员更换常有。党和人民的事业贵在薪火相传。“官”有新老交替,“账”则无新旧之分,无论一个岗位上领导干部如何轮换,但是岗位没变,职责没变,党和人民事业没有变。如果换一任领导,就新官不理旧账,对前任施行的政策、作出的承诺就不“买账”,组织不会答应,群众也不会答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无论新“官”旧“官”,都是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每到一个地方,接过“接力棒”,既要继承好传统,又要创新突破,这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一张蓝图绘到底。事贵以专,贵以恒。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识到无论“新账”“旧账”,都是“民生账”“发展账”,都要理清、都要接手,都要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把事业接续干下去。
要敢于接“旧账”,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前任留下的“未竟事业”“历史遗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去迎接、去解决;对过去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要继承发扬,一茬接着一茬干;对不合时宜的思路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调整改进,不能随便“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要勇于担“新账”,坚持担当作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创新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不负人民、不负韶华的使命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让事业在继承中发展。
善始善终,方能善作善成。此语出自《史记·乐毅列传》,意指做事情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很多事情,刚开始往往比较容易,但越到最后会越复杂,越接近目标越困难,这时候就越不能放松、越不能泄气,越要加油苦干实干,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30万河南林州人民,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苦战10个春秋,终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千米的红旗渠。山西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种树70年如一日,让一片林木覆盖率不足0.3%的沙洲变成了绿水青山。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只有保持定力、脚踏实地、持续用力抓下去,才能取得好结果、大成效。
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态度。只要明确了方向目标,定了政策措施,领导干部就要始终聚焦目标、瞄准方向,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关键、攻难点,实干苦干,始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不走偏、道路不走斜、行为不脱轨。
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坚韧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领导干部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朝着目标,坚持抓常抓长,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要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干事创业贵在成、贵于精。要坚持严肃、严格、严谨,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韧不拔作风,力求细致、精致、极致,既能肩挑千钧担,又能手捏“绣花针”,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见水平、见功力,把工作做到位、做过硬,出精品、创一流。
相关参考
忌回避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领导干部要推动事业发展,也必须在发现、研究、解决矛盾中实现。解决矛盾的能力,最能体现工作能力,也最能检验责任担当。习近平
忌矛盾上交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
忌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是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容不下别人的异议,
忌求全责备求全责备就是对人对事十分苛刻、过分严格,非得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工作中“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原本是好事。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人千般苛责、对己却相当
忌无原则原则是指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法则、规范或标准。我们党历来把讲不讲原则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忌个性张杨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的个性是正能量,帮助人锤炼品格、提升形象;不良的个性如同蝼蚁,腐蚀健康、侵蚀底线。有的干部的个性体现在抓工作有魄力,面对不正之风敢于较真碰硬,往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的干
忌玩弄权术权术,即权变之术,多指官僚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多为虚伪诡诈的骗术和投机术。玩弄权术者自古有之,是阴险狡诈之术,是封建官僚主义之余毒,与党的纪律规矩格格不入,历来为“君子”所不齿。
忌消极应付消极应付,就是不思进取,做事敷衍,态度消极不振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
忌无端猜疑无端猜疑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是对现象、事物、他人的一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心理学认为,无端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有时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影响波及很多方面
忌偏听偏信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