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忌偏听偏信
篇首语: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忌偏听偏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忌偏听偏信
忌偏听偏信
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就信以为真、轻易决策,轻则决策不科学,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重则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嫌听取别人意见麻烦,或认为没必要,或只听少数人意见。有的不愿放下“官架子”,看上去在听,实际上没在听,只是做做样子,表表姿态,显示亲民。有的只喜欢听溢美之声,不愿听“牢骚话”“挑刺话”。还有的听了之后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主见,盲目拿主意,等等。偏听偏信必误事,领导干部只有想听、真听、乐听,才能全面客观了解真相、全面准确掌握实情,从而作出科学决策。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明暗篇》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明智通达;只听一面之词或听信谗言,就会昏昧糊涂。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只有同时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地交换、比较,反复分析研判,才能分清是非、做出明断。
广开言路听意见,开门纳谏找问题。言路一开天地宽。广开言路、开门纳谏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领导干部不能只爱听一边倒的话,听符合自己心意的话,听“上言”不听“下言”,听“亲言”不听“疏言”,那样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话、实话往往直戳要害,并不易让人接受。但“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自己不想听、不愿听的话,听了会让自己面红耳赤的话,甚至同自己“唱反调”的话,恰恰可以弥补自己的认识盲区、能力短板、经验空白。领导干部要做到科学决策、科学行事,避免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就必须广开言路、开门纳谏。
会听听门道,不会听听热闹。领导干部做到“兼听”,必须有想听的愿望、真听的智慧、乐听的修养。
应有想听的愿望,视各种意见、建议为“宝”,始终怀着对听取意见、建议的强烈渴求,自觉主动听意见,鼓励说真话道实情。
应有真听的智慧,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以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以深挖根源、触及灵魂的态度,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逆耳”之言。
应有乐听的修养,敞开“多多益善”的胸怀,以“听”为乐,遇事乐于博采众长,这样才能让各方面的聪明才智汇集如涌,集聚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
把耳朵“竖”到群众中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民声是最好的决策资源,领导干部自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并“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多听听未经“打扮”的、原味的“群众意见”,这对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大有好处,更有助于工作的推进、事业的发展。
既要听意见,更要有主见。《战国策》中有个“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齐国宰相邹忌问妻妾和朋友他与徐公谁美,均说他美于徐公,等他发现徐公美于自己后,终于明白:妻是“私我也”,妾是“畏我也”,朋友是“有求于我也”。领导干部作决策也应当像邹忌那样,各方面的意见都要听,但同时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在听意见中保持主见,从而作出正确决断。
听后无主见,做事必会乱。做好领导工作既要主动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外界各种声音,又要学会听多方“噪声”“杂音”甚至“反对声”,如果领导干部脑无主见,心无定力,没有立场、优柔寡断、随波逐流,就会像“父子抬驴”这则笑话说的那样,路人众说纷纭,所以一会儿父亲骑驴,一会儿儿子骑驴,一会儿父子俩都骑驴,最后父子俩干脆抬着驴进城了,最后必然贻误工作、贻误事业,还会贻笑大方。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党性原则,站在是否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去权衡利弊,慎重选择,科学决策。
谋要众,断要寡。“谋要众”,就是在决策前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断要寡”,就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能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拍板、敢于决断。领导干部的大脑不能只是个听取意见的“录音机”,还应是个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加工厂”。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善于集中大家的好主意、好看法,或者能够提出好主意、好看法并引导大家形成新见解、新共识,同时还要能够把好决策的“拍板关”,敢于决断。领导干部既要会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既要有“集众智”的胸怀,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又要有“善决断”的魄力,敢于拍板决断。如果只有民主的讨论,而没有集中的决断,就会导致议而不决。
场面上的话千万不可当真。场面上的话,多指客套话、奉承话、巴结话。这些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说者多是逢场作戏、溜须拍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的甚至是“语言贿赂”“精神贿赂”。场面上的话毫无成本,张口即来、随口就说,看似别无他意,其实“用心良苦”“精心设计”,谁当真谁就“傻”。
面对别人的恭维,要时刻保持冷静,如果不了解场面话,就会陷入被动,就很容易丧失警觉、上当受骗。场面话像香水一样,闻闻可以,千万不能吞下去,吞下去会中毒的。还有一种场面话仅为礼貌的客套话,为了活跃气氛、拉近彼此距离。在和陌生人交往时,这种场面话可以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看人看心,听话听音。知人知面不知心,识言识语难识音。领导干部身处领导岗位,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耳边必然充斥着各种声音,只有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才能看穿人心,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为心声,一个人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言语上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听“话”容易听“音”难。
理性冷静,听听则已。场面上的话,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加以分析甄别,才能读出“声音”背后真实的“人心”。对于那些“心怀鬼胎”的奉承、吹捧和赞美的话,要保持理性,头脑清醒,千万不要当真,不能别人奉承几句就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本事有多大、决策多英明。必须当作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让“恭维者”和“拍马屁者”失去生存的土壤、失去市场。对礼俗客套话,要保持冷静,应付应付、含笑听之,礼尚往来、回敬几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社交礼仪。
相关参考
忌回避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领导干部要推动事业发展,也必须在发现、研究、解决矛盾中实现。解决矛盾的能力,最能体现工作能力,也最能检验责任担当。习近平
忌矛盾上交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
忌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是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容不下别人的异议,
忌求全责备求全责备就是对人对事十分苛刻、过分严格,非得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工作中“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原本是好事。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人千般苛责、对己却相当
忌无原则原则是指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法则、规范或标准。我们党历来把讲不讲原则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忌个性张杨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的个性是正能量,帮助人锤炼品格、提升形象;不良的个性如同蝼蚁,腐蚀健康、侵蚀底线。有的干部的个性体现在抓工作有魄力,面对不正之风敢于较真碰硬,往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的干
忌玩弄权术权术,即权变之术,多指官僚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多为虚伪诡诈的骗术和投机术。玩弄权术者自古有之,是阴险狡诈之术,是封建官僚主义之余毒,与党的纪律规矩格格不入,历来为“君子”所不齿。
忌消极应付消极应付,就是不思进取,做事敷衍,态度消极不振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
忌无端猜疑无端猜疑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是对现象、事物、他人的一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心理学认为,无端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有时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影响波及很多方面
忌目光短浅目光短浅,指一个人胸无大志,缺乏远见卓识,缺少战略眼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邓小平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然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