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忌目光短浅
篇首语: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忌目光短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忌目光短浅
忌目光短浅
目光短浅,指一个人胸无大志,缺乏远见卓识,缺少战略眼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邓小平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然而现实中,目光短浅的干部并非没有,他们有的坐井观天,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外面的世界;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毫无忧患意识;有的做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没有任何计划和安排;有的抓工作只研究当前、不研究未来,只研究战术、不研究战略,常常陷入事务主义;等等。领导干部如果目光短浅、思维局限、视野狭窄,即使一时一事上得利,最终也会功亏一篑。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庄子》里有个“鹏与斥鷃”的故事,说有种鸟叫“鹏”,乘风直上九万里,展翅直飞南海;小鸟“斥鷃”见状讥笑道:咦,它还想飞到哪去呢?我向上飞跃不过数丈,随即下来在蓬蒿之间自在回旋,已经很痛快了。这个故事正是用来讥讽那些目光短浅、安于现状的人。志向是人前进的方向、求索的航标,志向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领导干部必须摒弃“蓬间雀思维”,立大志、立远志、做大事。
燕雀安知鸿鹄志。胸有大志,再高的山峰都能登顶;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如果没有追求、没有志向,生活就空虚迷茫,人生就浑浑噩噩。
“夫志者,士之心也。”志向是人生前行的导向,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一个人志向越远大,心胸就越开阔,眼界就越宽广,如此就能心明眼亮,不畏浮云遮望眼。心系大局、追求大我,就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做出成绩、取得成功。而没有志向的人,永远碌碌无为。
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把个人追求与事业需要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有志者事竟成。“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领导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尽心尽力做爱党、兴党、忧党、护党的事,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让生命在推进党和人民崇高事业中闪光,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立志当如山。“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有了远大志向,无论怎样坎坷曲折、艰难险阻,都要百折不挠、始终坚守、坚定不移,切不可常立志、见异思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领导干部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把远大志向和实践、实际结合起来,奋勇拼搏、苦干实干,用奋斗之力开启美好未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将帅之道,以谋为首。一个人目光远大,就能眼观寰宇、胸怀天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立大志、做大事;而如果目光如豆、鼠目寸光,必然自私自利,胸无大志,难成大事。愚者得今朝,智者赚明天。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战略眼光、世界眼光、长远眼光。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策略。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无预见,则无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对战争的未来作出科学预判,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胜利前景,引领了战争的走向并最终取得胜利。这启示我们,谋划工作必须放眼长远,只有看清未来走向和趋势,用未来引领当下,才能抓住机遇、赢得胜利。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舵手”,处于协调各方、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只有当好中军“帅”,才能领导有方,使“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培养战略思维,方能深谋远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
领导干部作为主管一方、分管一域的“将帅”,绝不能拘泥一时的权宜之计,一定要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善于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努力增强“识势”之明、提高“布局”之能、掌握“干事”之道,多在蓄动能、增后劲上下功夫,牢牢掌握未来主动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登高望远天地阔,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了,才会更有底气,更能辨清前进方向。对领导干部而言,站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只有善于登高望远,才能始终思路清、方向明。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高望远,方知天外有天;坐井观天,仅有一孔之见。身处事中,容易导致视野受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只有思考问题站得高,才能视野宽广看得远。站在高处便可拨云见日,更容易看清问题全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领导干部身在“帅位”不一定就能看清全局,关键要善于登高望远,坚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深刻把握宏观大局,自觉站在更高层次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看清主流、把握大势,这样才能思路更宽、视野更宽、胸襟更宽,想得更深、看得更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远才能眼界宽,才能谋大计、抓根本。领导干部要学会提高两到三个层次看问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养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超前眼光,自觉从全局视角谋划、从长远眼光思考、从整体思路上把握。
要学会跳出自身看自身、跳出当地看当地,自觉把工作放到长远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不局限一时,不拘泥一地,做到方向清、任务明。要学会“踱方步”,既善于统筹规划,又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冷静、深入思考,不断提升把握发展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相关参考
忌回避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领导干部要推动事业发展,也必须在发现、研究、解决矛盾中实现。解决矛盾的能力,最能体现工作能力,也最能检验责任担当。习近平
忌矛盾上交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
忌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是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容不下别人的异议,
忌求全责备求全责备就是对人对事十分苛刻、过分严格,非得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工作中“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原本是好事。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人千般苛责、对己却相当
忌无原则原则是指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法则、规范或标准。我们党历来把讲不讲原则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忌个性张杨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的个性是正能量,帮助人锤炼品格、提升形象;不良的个性如同蝼蚁,腐蚀健康、侵蚀底线。有的干部的个性体现在抓工作有魄力,面对不正之风敢于较真碰硬,往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的干
忌玩弄权术权术,即权变之术,多指官僚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多为虚伪诡诈的骗术和投机术。玩弄权术者自古有之,是阴险狡诈之术,是封建官僚主义之余毒,与党的纪律规矩格格不入,历来为“君子”所不齿。
忌消极应付消极应付,就是不思进取,做事敷衍,态度消极不振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
忌无端猜疑无端猜疑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是对现象、事物、他人的一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心理学认为,无端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有时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影响波及很多方面
忌偏听偏信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