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忌牢骚满腹

Posted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忌牢骚满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忌牢骚满腹

忌牢骚满腹

牢骚满腹者,总是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满,终日抱怨环境、抱怨他人,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举大事者不计小怨。牢骚太盛、抱怨过多,必定会因心理失衡而干扰工作。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任劳”还可以,“任怨”就难了,受点批评和委屈就闹情绪发牢骚;有的“除了自己,提拔重用谁都不满意”,整天埋怨组织亏待自己,却没有审视自己是否德才配位;有的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出问题习惯归责于别人,怨气冲天;等等。殊不知,牢骚、抱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负能量,还会像流行病一样传染,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工作效率。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同志和自己的好友、诗人柳亚子一首诗中的两句。世间万事万物,充满矛盾,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以开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而不是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远离发牢骚,追求高境界,是领导干部修身立德的必然要求。

抱怨无益,牢骚伤人。抱怨是最容易传染的负面情绪。美国《时代》周刊就曾这样形容,“抱怨像口臭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无论是哪种抱怨,带给人的影响都是消极的,只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深陷泥潭。抱怨往往为挫败、失落、愤怒找“正当理由”,不仅会导致心态失衡、言语失礼,甚至还会行为失常。抱怨伤害身心健康。抱怨者秉持的是悲观的人生理念,身心都在负面情绪压力中受到伤害。有研究表明,抱怨会强化消极思维,阻断神经元联系,加速细胞死亡,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抱怨还会扩大灾难,人在发牢骚时往往不甚理智,说话办事容易偏激偏执,只看得到事物的丑恶面,难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还会动摇团队的“军心”,导致事情向恶劣方向发展。

心态阳光,天宽地阔。心态变了,世界也会变得开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鲍温曾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领导干部要保持阳光心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人看事,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极尽所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要遇到一点问题、遭受一点挫折,就消极懈怠、抱怨不断、牢骚满腹。要把工作当事业,对工作怀有敬仰之心、珍爱之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敬业、精业、乐业,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岗一分钟,奋战六十秒,自觉在为民服务中奉献自己,在履职尽责中创造价值、享受快乐。

既要任劳,更要任怨。任劳诚可贵,任怨价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人要实”,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任劳任怨。“任劳”是职责所在,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就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任怨”是气度体现,要有容忍之心,能以德报怨,经得起不平,受得住委屈。大多数人能够“任劳”,但能够“任怨”的人要少很多。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不怕吃苦,更要不怕被埋怨。

任劳本应当。明代吕坤曾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当干部不要当得那么潇洒”。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和岗位,是用来为民办事的,而不是一种荣誉,更不是一种享受。领导职务也不是休闲场所,而是组织提供的干事平台,为官者只有吃得苦中之苦,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领导干部要身怀感恩之心,感恩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甘于奉献、乐于牺牲,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要把为民“任劳”之事看作磨刀石,自觉加压,眼里有事,手中有活,心甘情愿地消耗自己,练出真才干、硬本领;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当“狮子型”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任怨显修养。任正非在给新入职员工的信里讲:“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受得了气才能成大器。真正的强者只会躬身自省,从来都不怨天尤人。干事创业不可能总是一片叫好声,遭遇一些苛责和误解,受一点委屈是难免的。有的干部能“任劳”,干工作兢兢业业,不叫苦、不喊累,但难以“任怨”,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委屈面前见胸怀和担当,更见作风和党性。能“任劳”更能“任怨”,是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修养。领导干部要积极修正处事态度,不断提高个人修为,时时处处克制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不计个人荣辱,负重不乱方寸,不以一己之私懈怠、贻误工作,更不推责任、撂挑子,在“动心忍性”“任劳任怨”中不断历练提升。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亢仓子》云:“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不能习惯归责于外,一味指责别人、抱怨连天,而是要多从自身出发,认真自我检视,这样才能保持清醒、战胜自我。领导干部身在高位,手握权力,更要以“常若有过”的态度自警,时时自查、自省、自明。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马云也说:“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做成功的人,永远在检查自己的问题。”抱怨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没有人能通过抱怨到达成功的顶峰。领导干部遇到问题,与其推卸责任,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只有不断反思检身、永不自满,不断提升理想信念境界和思想理论水平,才可以脱离旧自我、取得新进步。要眼光向内看自己,凡事先问问自己,检讨检讨自己,以审视的眼光去总结反思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漠视自身的弱点,在浑浑噩噩中迷失自我。要少在抱怨别人上花时间,多在改变自己上下功夫,只有自己改变了,一切才会改观。

君子当一日三省吾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人生是一个纠偏正向的过程。经常反思,可以为人生校准航向,一路探索、一路向前。对领导干部来说,勤于反思也有助于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对分寸的把握,不断弥补改正,进而持续提高、全面进步。要善于“踱方步”反躬自省,学会给自己留出空间,在繁忙之中静下来、慢下来、沉下来,在“踱方步”中反思工作得失和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强弱项、补短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要实事求是常反思,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始终给自己以正向的激励,坚定信心往前走,不犯“红眼病”;对自身的不足也要客观公正地认识,有针对性地改进,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太大的压力,做到自己最好即可,保持内心的安宁。

相关参考

领导谋略 忌矛盾上交

忌矛盾上交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

领导谋略 忌刚愎自用

忌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是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容不下别人的异议,

领导谋略 忌求全责备

忌求全责备求全责备就是对人对事十分苛刻、过分严格,非得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工作中“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原本是好事。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人千般苛责、对己却相当

领导谋略 忌无原则

忌无原则原则是指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法则、规范或标准。我们党历来把讲不讲原则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领导谋略 忌个性张杨

忌个性张杨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的个性是正能量,帮助人锤炼品格、提升形象;不良的个性如同蝼蚁,腐蚀健康、侵蚀底线。有的干部的个性体现在抓工作有魄力,面对不正之风敢于较真碰硬,往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的干

领导谋略 忌玩弄权术

忌玩弄权术权术,即权变之术,多指官僚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多为虚伪诡诈的骗术和投机术。玩弄权术者自古有之,是阴险狡诈之术,是封建官僚主义之余毒,与党的纪律规矩格格不入,历来为“君子”所不齿。

领导谋略 忌消极应付

忌消极应付消极应付,就是不思进取,做事敷衍,态度消极不振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

领导谋略 忌无端猜疑

忌无端猜疑无端猜疑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是对现象、事物、他人的一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心理学认为,无端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有时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影响波及很多方面

领导谋略 忌偏听偏信

忌偏听偏信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

领导谋略 忌目光短浅

忌目光短浅目光短浅,指一个人胸无大志,缺乏远见卓识,缺少战略眼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邓小平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然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