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谋略 忌推卸责任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领导谋略 忌推卸责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领导谋略 忌推卸责任
忌推卸责任
人无责不立,家无责不兴,国无责不强。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责任之中,只有责任才能让一个人有目标有价值,从而变得坚强而勇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有的不愿担责,当“太平官”“慵懒官”“混日子”“熬年头”,一年看,二年站,三年等着换;一杯茶,一张报,一支烟,潇潇洒洒过一天,对工作一问三不知。有的不敢担责,借口现在各方面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该抓的事也不敢抓,该管的事也不敢管,有功劳抢先一步,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明明不作为、不干事、不担当,却还想要位置、握权力、上台阶。有的不能担责,没有“本领恐慌”感,平时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式、方法老套,遇到问题没有思路,更没有办法,束手无策,工作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严重不适应;等等。
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履其职,本身也是一种腐败,会·带坏干部队伍风气,会贻误经济社会发展,会败坏党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的破坏力不亚于违纪违法、贪污腐化。领导干部如果不把责任当回事,就是没有政德,就不配当干部。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从政权责相系,在岗位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是本职本分。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职务当待遇、把岗位当享受,拈轻怕重、避重就轻,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就如同患上了腐骨蚀心的慢性恶疾,既损害领导干部形象,又贻误事业发展。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始终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更是我们担当作为的力量源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官员尚有如此民本情怀,作为党的干部更应永远牢记、时刻践行党的为民宗旨。
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忘了自己是谁、为了谁,不信仰人民,不依靠人民,反而去依附权贵,搞政治攀附,结党营私获取“政治资源”;有的习惯做“官老爷”不愿做公仆,拿着俸禄不干事,高高在上不管事,欺压老百姓干坏事,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引起群众极其不满、极大怨恨。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淡化“官念”,拒绝“特权”,为了人民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干部干部,干事创业,天经地义。领导干部就要有政绩,没有政绩或者政绩不足,就是没有尽到为官从政的本分,就不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在正定县的工作经历时说:“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当领导干部,就是要有这样的意气风发和满腔热情,在任期内踏踏实实干出几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来。如果戴着“帽子”、把着“位子”、握着“章子”、领着“票子”、混着“日子”,年复一年都是“涛声依旧”,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就不该当干部、不配当干部,就该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要勇担为民之责,敢想、敢做、敢担,做到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不被任何“险滩”所阻隔。
要敢担为民之责,敢于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啃“硬骨头”,去攻“娄山关”“腊子口”。
要能担为民之责,练强能担当负责的“十八般武艺”,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全面提高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能力水平。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
职务就是责任,岗位也是责任。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其职能职责;任何一个干部,都会有岗位职责、工作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遇事只会逃避、退让,根本担不起社会责任,更不要说当好领导干部了。好干部是学出来的、干出来的,也是在履职尽责中磨砺出来的。只有始终勤勉尽责,才能在平凡中孕育非凡、在细小中成就伟大。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领导干部担起应担的责任,无可厚非、天经地义。
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感有多强,舞台就有多宽;担多大的责任,干的事业就有多大。任何人,成长进步需要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不会放弃自我,始终为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干事业需要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能做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永不松劲、永不懈怠,创造不凡业绩,真正赢得组织和人民的肯定认可;奉献也需要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有较高的境界和觉悟,才会心甘情愿付出。领导干部能走多远路、办多大事、取得多大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责任感有多强,承担了多大责任,责任坚持了多久。要干大事业,就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
责任重于泰山,在其位就要尽其责。邓小平同志曾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责任有大小,责任心无大小。领导干部为官从政,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要增强责任意识,把责任作为使命、作为本分,始终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体现到促发展上,切实做到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要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全身心投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其术、竭其力、乐其业,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向上看,关键要看有没有忘记党的初心使命,有没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让组织放心。向下看,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为人民过上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而奋斗。领导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是高度统一、高度一致的,只有对上对下都负起责来,才能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造福。
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是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
从党的性质上讲,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完全、彻底的人民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个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从党的宗旨上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指引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谋取人民最大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个人利益始终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忠诚为党工作,真诚为民服务。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领导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是职责所系。
要始终做到在党言党、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融入灵魂和血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怀感恩之心,相信党、相信组织,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组织,真正做到感情上信赖组织;增强忧患意识,以党的忧患为忧患,以为党分忧为己任,担负强党兴党之责;强化担当作为,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努力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清廉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
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个人的命运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勇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相关参考
忌矛盾上交矛盾上交是指本该自己负的责任,却向上“甩锅”、问题“上推”,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或没有解决好,最终只能由上级被迫处理。矛盾问题是锤炼和锻造干部的“疾风”“烈火”。面对矛盾问题的挑战,敢不敢上
忌牢骚满腹牢骚满腹者,总是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满,终日抱怨环境、抱怨他人,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举大事者不计小怨。牢骚太盛、抱怨过多,必定会因心理失衡而干扰工作。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任劳”还可以,“任怨
忌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是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容不下别人的异议,
忌求全责备求全责备就是对人对事十分苛刻、过分严格,非得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工作中“不要差不多,追求最完美”原本是好事。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人千般苛责、对己却相当
忌无原则原则是指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法则、规范或标准。我们党历来把讲不讲原则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
忌个性张杨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的个性是正能量,帮助人锤炼品格、提升形象;不良的个性如同蝼蚁,腐蚀健康、侵蚀底线。有的干部的个性体现在抓工作有魄力,面对不正之风敢于较真碰硬,往往有利于推动工作。有的干
忌玩弄权术权术,即权变之术,多指官僚阶级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多为虚伪诡诈的骗术和投机术。玩弄权术者自古有之,是阴险狡诈之术,是封建官僚主义之余毒,与党的纪律规矩格格不入,历来为“君子”所不齿。
忌消极应付消极应付,就是不思进取,做事敷衍,态度消极不振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
忌无端猜疑无端猜疑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是对现象、事物、他人的一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心理学认为,无端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有时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影响波及很多方面
忌偏听偏信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