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张学良 生平事迹简介,张学良个性品质,张学良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张学良 生平事迹简介,张学良个性品质,张学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张学良 生平事迹简介,张学良个性品质,张学良怎么死的?



张学良 (zhang xueliang,1901—2001),字汉卿。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以发动要求实现全国团结抗日的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人称“张大帅”) 的原配夫人所生,张学良从小受名师指导,系统学习经史典籍,并接受西方文化熏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张学良从青年时代起,就由其父为他选择了职业军人的道路。1918年底,被任命为卫队旅的营长。191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1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毕业后即成为炮兵上校,任奉天督军署卫队旅营长,不久升任第2团团长。6月,升任第3混成旅旅长。11月,晋升为少将。1921年秋,张学良在去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之后,提议在奉军中进行改革,并与第8混成旅旅长郭松龄紧密合作,整训第3混成旅和第8混成旅,使之成为东北军的精锐。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组成镇威军出关作战,张学良任东路第2梯队司令。奉军失败后,张作霖决定“整军经武”,张学良协助筹划,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任第2旅旅长兼整理处参谋长,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和航空学校校长。1924年5月,任第27师师长兼东三省陆军训练副监,驻防锦州,时年23岁,人称“少帅”。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3军军长兼第4师师长,担任山海关、九门口一线正面主攻任务,经过月余浴血苦战,攻破山海关。战后统带京榆驻军,设司令部于天津。1925年4月,晋升为中将。

1925年11月,对军阀混战极为不满的郭松龄在滦州举兵反奉。张学良出任前线总指挥,率部堵击郭松龄。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张作霖和吴佩孚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南方革命势力。张学良统率第3军在南口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同年11月,北方军阀组成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的安国军,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2月,张学良晋升为上将。1927年5月至6月间,率部在河南与武汉政府的北伐军作战,被击败。同年秋季,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奉。张学良为京汉线总指挥,率第3方面军团、第4方面军团由保定向石家庄进发,攻击阎军。10月12日,晋军师长傅作义从五台山出兵,乘虚抢占奉军后方涿州。张学良立即率精锐部队围攻。涿州之战,双方苦战三个月,其强攻固守闻名全国,成为张学良与傅作义的成名之役。

1928年,蒋介石举行第二期“北伐”,向奉军开战。张学良再次被任命为京汉线总指挥,率部阻击。5月下旬,奉军在石家庄和保定接连失利,败局已定,张作霖下令退回东北。6月4日,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连忙返回沈阳,处理后事。6月19日,张学良就任奉天军务督办。7月4日,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开始主政东北。同年12月9日,张学良冲破外受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利诱、内受老臣宿将反对两大阻力,毅然实行东北易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928年12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东北易帜后,张学良积极支持东北的抗日民众运动。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6月,蒋介石派人游说张学良,并许以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之职和京、津、冀地盘。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挥戈入关助战。结果,冯玉祥、阎锡山战败下野,张学良以副总司令之职坐镇北平,成为蒋介石在北方的有力支柱。11月,蒋介石特邀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并推张学良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31年4月,张学良在北平设立副总司令行营。

1931年7月,日军制造万宝山事件,唆使军阀石友三率3个师的兵力叛乱,张学良当即命令于学忠、王树常两军迎头痛击,于保定以南望都附近彻底击败叛军。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闻讯后,当即报告蒋介石。蒋介石密令“力避冲突”,“听候中央处理”。张学良被迫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迅速沦入敌手,因而替蒋介石背上了 “不抵抗” 的黑锅,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1931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谴责声中和国民党内部派系的倾轧下辞职下野,张学良也被解除副总司令之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

1932年8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日军企图侵占华北,张学良决心用赤血贯彻抵抗,洗刷自己和东北军不抵抗的丑名。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张学良令东北军何柱国部奋起还击,就此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3月,日军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张学良再次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而引咎辞职。4月中旬,前往意大利考察。

1933年底,蒋介石为调东北军“围剿”红军,电召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张学良返抵上海,积极拥护蒋介石实行法西斯主义,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无条件拥护。2月出任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 (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代行总司令职权,驻节武汉,从东北军中抽调16个师又4个旅,共80余个团的兵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但屡遭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打击。1934年底,红二十五军向陕北实行战略转移。蒋介石电令张学良继续“进剿”,否则以 “纵匪抗令”论罪。1935年2月,蒋介石撤销鄂豫皖“剿总”,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张学良任行营主任。4月2日,国民政府授予张学良一级上将军衔。5月至6月间,日军加紧对华北侵略,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被蒋介石、汪精卫逼出河北。张学良极为不满。1935年9月,蒋介石又调东北军到西北围剿陕北红军,张学良任西北 “剿匪” 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率10万之众,向陕甘根据地发动第3次围剿,被红军彻底粉碎。在劳山战役、榆林战役和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被红军歼灭3个师,两名师长阵亡,特别是直罗镇战役,东北军的精锐第109师被全歼。张学良的思想因此受到极大的震动。蒋介石不但不履行补充兵员与装备的诺言,反而趁机取消被歼部队番号。张学良对此痛心疾首。

1935年10月末,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和五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会后,张学良来到上海,会见了爱国人士杜重远和义勇军将领李杜。正在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主张,东北军“剿共”作战的失利,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杜李二人的忠告,使徘徊踌躇的张学良痛定思痛,逐步认识到: “剿共”是死路一条,势必断送东北军; 只有联共抗日,个人才能在国人面前一洗前罪,东北军才有出路,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于是,张学良开始积极要求与共产党建立联系。是年年底,张学良回到西安,首先同驻守西安的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问题进行磋商。杨虎城早就与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双方不谋而合。

1936年2月,张学良与红军代表李克农在洛川就联合抗日问题进行初步商谈,达成局部停战协定。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在肤施举行历史性的会谈,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双方确定,不分党派,一致抗日,内外结合,红军在外,张部在内,逼蒋抗日。会谈对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奠定了东北军、第17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大西北初步形成。

从肤施归来,张学良便以逼蒋联共抗日为己任,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为培养抗日力量,张学良成立王曲军官训练团、抗日同志会、学兵队等组织,亲自担任王曲军官训练团团长和抗日同志会主席,还分别派代表到新疆、广东、广西、四川、山西等地与各地方实力派联络。9月,中共中央派出的红军驻东北军正式代表叶剑英抵达西安。

西北 “三位一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平息 “两广事变”后,于10月22日匆忙飞抵西安,催逼张学良、杨虎城督兵 “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力劝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责骂。11月29日,张学良以祝寿为名,到洛阳向蒋介石痛陈国情,要求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联共抗日,再次遭到蒋介石的痛骂。至此,张、蒋矛盾趋于尖锐化。



张学良发动兵谏前和蒋介石在一起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大批军政人员再次飞抵西安,迫张、杨继续 “剿共”,否则就将东北军和第17路军分别调往福建、安徽,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12月7日,张学良再次向蒋介石痛哭陈词,直言极谏,被蒋介石斥之为“反动”。此后张学良又两次向蒋哭谏,均未动摇蒋介石的 “剿共” 主张。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同杨虎城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并致电陕北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14日,张学良宣布撤销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杨虎城任副主任。17日,以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抵达西安。张学良完全赞同中共中央代表团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中央代表团和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挫败了亲日派的阴谋,迫使蒋介石接受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张为基础的六项条件。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2月25日,张学良不顾劝阻,在没有通知周恩来的情况下亲自陪同蒋介石经洛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并成立高等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10年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1937年1月4日,张学良被 “特释” 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遭蒋介石长期囚禁,失去自由。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学良曾致信蒋介石,请求抗日,蒋介石回信叫他“好好读四书五经”。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先后被囚禁于浙江奉化、贵州修文阳明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和桐梓天门洞。1946年被解至重庆歌乐山,不久又被解往台湾新竹。

中国共产党为营救张学良做过多次重大努力,但均为蒋介石所阻而未能实现。

1961年,蒋介石为平息怨愤,安抚东北籍人士,假意宣称恢复张学良自由,解除“管束”。但蒋介石临死前还叮嘱蒋经国看住张学良,“不可放虎归山”。蒋介石死后,张学良继续被软禁。

1981年,张学良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作为病友的 《联合报》记者于衡曾问张学良何时能够返回大陆,张回答说: “上帝会妥善安排的。”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起初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1940年因患病去美国治疗,从此离开了他。赵一荻女士(即赵四小姐) 甘愿牺牲一切,和张学良患难与共,并于1964年7月正式结婚。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由十年内战到实现全国抗战的转折点。张学良为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实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动给予高度评价。1946年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西安事变” 1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 “双十二事变本身的意义,是在它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张、杨两将军“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1956年,周恩来在以全国政协名义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的大会上,再次高度评价张学良将军: “无论张学良将军是死是活,我们中国共产党都评价他为千古功臣!” 1991年春,张学良在解除囚禁后携赵一荻夫人首次赴美探亲旅游。大陆人民为之欢欣,盼望他能重返久别的故乡。张学良的老部下、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专程前往美国探望。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病逝,享年101岁。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张学良生平故事简介,张学良历史评价,张学良怎么死的?

一、青少年时代 婚姻家庭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宁省台安县鄂家村詹家窝铺屯(现称张家窝铺屯)其表哥赵明德家。乳名双喜,爱称小六子,化名李毅、李宜、笔名

历史人物 少帅张学良生平简介 少帅张学良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近,热播大剧《少帅》由文章饰演张学良,讲述的是张学良从少年成长蜕变为一名少帅的传奇性人生,此剧的热播引得大家又重新回忆起那个曾经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张学良,他的一生堪比

历史人物 张学良人物生平简介 张学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名人

  热播大剧《少帅》由文章饰演张学良,讲述的是张学良从少年成长蜕变为一名少帅的传奇性人生,此剧的热播引得大家又重新回忆起那个曾经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张学良,他的一生堪比电影。

人物志 巴顿 生平事迹简介,巴顿个性品质,巴顿怎么死的?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

人物志 赫斯 生平事迹简介,赫斯个性品质,赫斯怎么死的?

纳粹副元首赫斯在大战正酣之际以其单独驾机飞往敌对的英国而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WalterRichardHess,1894—1987),1894年4月26日出生

人物志 穆兰 生平事迹简介,穆兰个性品质,穆兰怎么死的?

让·穆兰(JeanMoulin,1899—1943),化名勒克斯(Rex)和马克斯(Max),法国政治家和民族抵抗运动英雄。穆兰出生在大学教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穆兰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有一对诙

人物志 艾登 生平事迹简介,艾登个性品质,艾登怎么死的?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AnthonyEden,1897—1977),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1897年6月12日,艾登

人物志 朱安 生平事迹简介,朱安个性品质,朱安怎么死的?

阿尔方斯·朱安(AlphonseJuin,1888—1967),两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法国元帅。1888年12月16日,朱安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波尼(今安纳巴)附近的祖父家里。父亲是君士坦丁省的警察

人物志 叶挺 生平事迹简介,叶挺个性品质,叶挺怎么死的?

叶挺(yeting,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叶挺原名询,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的农民家庭。7岁时进本村的腾云学堂读书,学习成绩

人物志 林彪 生平事迹简介,林彪个性品质,林彪怎么死的?

林彪(linbiao,1907—1971),原名林育容。军事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1907年12月5日,林彪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中产阶级家庭。9岁上小学,13岁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