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叶挺 生平事迹简介,叶挺个性品质,叶挺怎么死的?
Posted 部队
篇首语:如果你等到每件事都确定是对的才去做,那你也许永远都成不了什么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叶挺 生平事迹简介,叶挺个性品质,叶挺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叶挺 生平事迹简介,叶挺个性品质,叶挺怎么死的?
叶挺 (ye ting,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
叶挺原名询,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的农民家庭。7岁时进本村的腾云学堂读书,学习成绩优秀。当时学堂聘了一位名叫陈敬如的老师,时常给学生们讲中华贫弱受欺的历史,并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激励大家发奋读书,长大了救国救民。“叶挺”这个名字也是他给起的,意为 “人要上行,叶要上挺”; “挺身而出,拯救中华”。
1911年叶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蚕业学校读书。惠州是革命党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叶挺来到这里读书后,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十分钦佩。不久,即投考在广州黄埔的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后又考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又称武汉南湖陆军小学)。1916年毕业,欲去德国留学,继续深造,但家庭及亲友无力资助,只得作罢,返乡暂居。辛亥革命后,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手中。孙中山进行护国护法运动。1919年,叶挺经同学邓士章介绍,前往漳州投奔孙中山的护法军,从此开始革命生涯。先后任参谋、营长等职。1924年,经孙中山同意,叶挺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该校学习期间,他在思想上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叶挺离开苏联,经上海到广州,置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陈延年等领导人把筹建独立团的任务交给了他。经过紧张的准备,独立团很快组建起来,叶挺任团长。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斩关夺隘,屡建奇勋,赢得了 “铁军”称号,叶挺本人被誉为 “北伐名将”。
大革命失败后,叶挺率领所部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南昌起义代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在中国共产党内又受到错误的清算,因而愤然出走,过了10年流亡生活。这期间,国民党政府曾对他进行利诱,许诺只要他肯反共,就可以委以重要军职,但遭到拒绝。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淞沪抗战开始后,南京、上海、杭州及长江下游地区形势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1937年10月2日国共双方就此问题达成了协议。在国共双方物色这支统编后的部队统帅时,叶挺欣然表示愿意接受这一使命,并提议将这些游击部队组编成一个军,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简称新四军),以示发扬北伐战争中独立团的光荣传统。
1937年10月初,叶挺抵达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与秦邦宪、叶剑英商谈关于组建新四军的有关问题。11月3日叶挺专程到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延安还举行欢迎大会,赞扬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接见叶挺,向他详细介绍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解释了中共的抗日方针与政策,还就组建新四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叶挺则表示今后要听共产党的话,坚持抗战到底。在延安,叶挺还同项英就新四军的改编工作做了交谈。11月12日,叶挺飞抵武汉。第二天就以新四军军长名义向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团结抗日,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建新四军的工作中。他不仅积极与各地游击队取得联系,还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尽可能吸收那些同情革命、拥护抗战的军官和知识分子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指示,四处联系、动员和吸收了一大批愿意接受党的领导、愿意为抗战事业尽力的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军人到新四军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下辖4个支队共9个团1万人,6000多支枪。2月20日,叶挺下令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各地游击队向皖南岩寺地区集中,江北鄂、豫、皖及豫鄂边游击队分别向七里坪、竹沟两地集中。
蒋介石历来重视嫡系,新四军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隶属于国民政府,按规定应由国民党政府支付军费。但是,由于这支部队是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蒋介石便千方百计限制它。国民党1个师每月军费20万元,但新四军仅能领到4.5万元。新四军的武器十分粗劣,弹药也十分缺乏,国民党政府也不予补充。为了筹集资金、发展新四军,叶挺利用各种关系先后到海内外去活动,不仅筹集到大量资金,还购置了一大批枪支弹药。新四军的装备得到很大改善。
1939年春,叶挺和陈毅合影
叶挺与周恩来、项英在一起
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形势错综复杂,不仅有日军,还有伪军、土匪、忠义救国军,而且国民党顽固派还不断制造摩擦。叶挺虽然多年流落他乡,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与日、伪斗争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团结和利用中间力量,于是部队发展很快。新四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不安,尤其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侵略军把攻击目标对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频繁进攻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经常制造摩擦。在叶挺的指挥下,新四军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所制造的摩擦。
当时,叶挺的共产党党籍还没有恢复,但是,他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各项指示。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往云岭新四军军部,指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叶挺衷心拥护这一指示,并积极付诸行动,先后创建了苏南、皖东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1939年5月,为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开始了皖东的抗战局面,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为了加强和统一江北地区各部队的领导,成立了江北指挥部,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将第1支队和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贯彻向北发展的指示,积极组织挺进纵队渡江北上。
叶挺非常重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战斗间隙,总要抓紧时间训练部队。在战场上和训练上,对部队要求很严,对不服从命令或临阵脱逃的人处理很严厉。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对部下关怀备至,平时对下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与战士们交谈在训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939年3月10日,主持总结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经验,写成《关于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同月18日,在新四军参谋会议上做了题为《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和指挥》的报告,阐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强调参谋机关、参谋业务建设和加强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性。此报告全文发表于《抗敌》杂志5月号上。
新四军在叶挺等人指挥下,兵力越打越强,仗越打越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但是,在新四军奋力杀敌之时,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事变过程中,叶挺带领部队英勇战斗,视死如归。1月14日下午4时,为了保全一大批高级干部和部队,他按照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的提议,带领十多名随员,下山与国民党顽军谈判,竟被扣押,后又被投入监狱长达五年余之久。
叶挺被扣押后,先后被关在江西上饶、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在狱中,他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国民党多次对他说,只要改变信仰,即可获得自由,但均遭他的严词拒绝。中共中央十分关注叶挺的安危,为争取他的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直到1946年3月4日,国民党当局才被迫同意中共的要求,释放叶挺。1946年3月7日,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1946年4月8日清晨,叶挺偕夫人及一双儿女与王若飞等人一行乘飞机由重庆去延安,飞机在晋西北兴县黑茶山撞山焚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4月13日,《新华日报》社论称叶挺是“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日时期的岳飞”。
相关参考
探求革命真理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生于一八九六年九月十日(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广东惠阳县秋长区周田乡会水楼村人,父亲叶锡三是贫苦的农民。叶锡三年轻时曾飘洋过海,到马来亚做工谋生;后来返回家乡,
飞机失事,遇难身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上的周恩来题词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
近代人物中文名:叶挺别名: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惠州惠阳区出生日期:1896年9月10日逝世日期:1946年4月8日职业:军事家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三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 人们常常把南昌起义的部队称做叶贺部队。贺是贺龙,叶就是叶挺(1896年?1946年)。 &nb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
纳粹副元首赫斯在大战正酣之际以其单独驾机飞往敌对的英国而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WalterRichardHess,1894—1987),1894年4月26日出生
让·穆兰(JeanMoulin,1899—1943),化名勒克斯(Rex)和马克斯(Max),法国政治家和民族抵抗运动英雄。穆兰出生在大学教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穆兰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有一对诙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AnthonyEden,1897—1977),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1897年6月12日,艾登
阿尔方斯·朱安(AlphonseJuin,1888—1967),两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法国元帅。1888年12月16日,朱安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波尼(今安纳巴)附近的祖父家里。父亲是君士坦丁省的警察
林彪(linbiao,1907—1971),原名林育容。军事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1907年12月5日,林彪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中产阶级家庭。9岁上小学,13岁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