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章士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代议制

篇首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章士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章士钊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章士钊,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881年3月20日生。初在本地私塾读书。 1901年,入武昌两湖书院,次年3月,入南京陆师学堂学军事。

1903年4月,在拒俄运动中,章士钊与林力山率陆师学堂罢课学生三十余人赴上海,入蔡元培等人组织的爱国学社,协助教授军事课。5月,受聘《苏报》主编,使该报革命论调日益增强,尤其刊载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及《谈〈革命军〉》等反清文章, 6月末《苏报》即被清政府查封。 8月,又与张继、陈独秀等人创办《国民日日报》,它对革命的主张更激烈。同时,编辑出版了许多革命小册子。同年冬,他和黄兴赴长沙,做华兴会的筹建工作。这期间,他编译了宫崎寅藏的《三十三年落花梦》,并改题为《大革命家孙逸仙》出版,该书影响颇大,使中国人知重孙中山。

1904年春,章与杨守仁等在上海建立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任副会长,秘密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事泄被捕,经蔡锷等人的营救获释。出狱后即赴日本。在日期间,他回首参加反清活动的往事, “顿悟党人无学, 妄言革命,将来祸发不可收拾。”①并从日本变法自强中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从此萌发了科学救国的思想。同年8月,同盟会成立,虽经张继等多次劝说,章仍拒绝加入。1907年,孤身由东京经上海赴英国留学,学政治经济学和逻辑学。此间,为国内报刊撰写文章,介绍西欧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学说和立宪政府及政党发展。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章士钊回国。1912年春,应黄兴、于右任之请,主持同盟会机关报——《民主报》。常以社讨形式发表文章,概述他对政党政治的观点,根据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反对党平等共存的原理,主张中国现存所有政党全行解散,然后以不同政见分为两党,进行竞选,得多数拥护者执政。这个建议受到多方面的批驳,尤其是同盟会员的攻击。因此,他离开《民主报》。同年9月,在上海创办《独立周报》,继续议论时改。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章士钊在上海拜晤孙中山、黄兴,参加反袁斗争, 曾执笔起草“二次革命”之宣言书。“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东京。在此,与陈独秀等创办《甲寅》月刊,并为主要撰稿人,他着重阐述立宪政府、内阁制度、政治上的协商原则等思想。

1915年冬,袁世凯公开称帝,全国武力“讨袁”斗争高涨。1916年初,章士钊随岑春煊返国主持“讨袁”军务。5月,肇庆军务院成立, 章士钊出任军务院秘书长。 6月,袁死后,他代表岑北上与黎元洪洽商善后。黎就职总统,恢复旧国会, 章以湖南议员身份去北京参加国会。1917年1月,在北京恢复《甲寅》,改为日刊出版。11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918年5月,广东军政府改组,岑春煊任总裁,章应邀任军政府秘书长。1919年任南方“和议”代表去出席上海“南北议和”会议。

章士钊多年鼓吹的西方代议制,一再遭军阀阻挠无法真正实现,使其怀疑中国国情是否适合采用代议政治。1921年2月,他又去欧洲考察。在伦敦,与英国学者威尔斯,肖伯纳等探讨中国政体问题,逐渐明白代议制只适用于西方工业国,而中国为农业国,不宜强学西方, 因而提出农业为立国之本,发展适合农业经济的社会政治机构。1922年1月回国,11月由北京政府聘为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准备实践他的重农主张。

1923年6月,直系军阀赶走黎元洪,章不满直系而离京赴沪。10月,章从曹锟贿选当上总统中进一步看到代议制在中国的流弊。因而,利用主笔《新闻报》,一面痛斥受贿议员,一方面抨击代议制和其他西方输入的政治制度,主张采取一种适应中国农业基础的政治制度。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失势,段祺瑞执政。此时,章士钊主张取消国会废除宪法,正合段意,便委他为司法总长。1925年4月,又兼任教育总长。

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北京的学生反对军阀政府的斗争不断高涨。章士钊任教育总长后,采取措施压制学潮,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对,要求撤他的职。 5月,章被迫辞职。不久,又任司法总长,旋再任教育总长。时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罢课反对校长,章采取强硬手段制止罢课,招致师生的强烈反对。年底,再次辞去教育总长职务。段祺瑞又委他任执政府秘书长之职。1926年4月,执政府垮台, 章士钊出走天津。1927年4月,他听到李大钊被捕消息后,曾与杨度积极设法营救。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下令通缉前执政府高级官员,章士钊第三次去欧洲。1930年春回国,应张学良之聘,任沈阳东北大学文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经张学良的斡旋,南京国民政府取消对他的通缉令。 “九一八”事变后赴上海,由杜月笙协助开业当律师。1933年4月,陈独秀案开庭审讯,他自动出庭为陈当辩护律师。1934年春,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1936年秋,任华北冀察政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章士钊从上海经香港转赴重庆,历任第一、二、三届国民参议员。1946年回到上海重操律师旧业。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提出“和平谈判”,章士钊被委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两次去北平参加谈判。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 5月18日,与邵力子联名写信给李宗仁,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骗局,劝李悬崖勒马,坦然交出政权。从此,他脱离国民党反动营垒, 留居北京。

建国后, 章士钊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和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1973年7月,在香港病逝。著作有《逻辑指要》、 《柳文指要》等。

注释

① 章士钊:《答稚晖先生》, 《甲寅》1925年第1卷,第22期第6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章士钊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章士钊别名:章行严、黄中黄、青桐、秋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善化县出生日期:1881年3月20日逝世日期:1973年7月1日职业:教育家、政治家毕业院校:东京正则学校,阿伯

段祺瑞、章士钊抑或冯玉祥

 中国人大都知道“三一八惨案”,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关于这件事仍有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关于这件惨案的罪魁祸首一直没有定论。除了段祺瑞之外,一般认为,章士钊、冯玉祥等人都有可能是当时下令向学

章士钊两位"如夫人"的"黑"背景

章士钊章士钊学贯中西,在立功立言上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在生活问题上却常为人诟病。章早年参与革命时就流连青楼,与沪上名妓李苹香有过一段情缘,还替她写过一篇传记,结婚后又不检点自律,绯闻不断。梁漱溟评价章

人物志 汤金钊的人物生平简介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又字勖兹,清萧山城厢镇人。他出身于商家,从小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1794)乡试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编修,升侍讲。十三年入直

人物志 许乃钊的人物生平简介

许乃钊(1799—1878),字信臣,号贞恒,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道光二十一年任河南学政时,逢黄河水决,治河总督文冲因招工被水阻未归,他毅然担负组织百姓奋起抗洪艰任,经过努

历史秘闻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甲寅派

甲寅派甲寅派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代表人物为章士钊。章士钊曾任北京段祺瑞军阀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于1925年复刊《甲寅》杂志,发表了许多诬蔑爱国运动的言论。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甲寅派

甲寅派甲寅派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代表人物为章士钊。章士钊曾任北京段祺瑞军阀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于1925年复刊《甲寅》杂志,发表了许多诬蔑爱国运动的言论。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

一个被遗忘的人,晚年备受周总理关怀,他是中国很多学科的奠基人

他是袁世凯登基大典的主办人;他是民国代总理,他是张作霖的亲家;他是周恩来的忘年交;蒋介石亲自为他斟酒;他是梁思成的前辈;章士钊的老友;他是王世襄的恩师;戴笠是他家的常客,张学良与他合开过公司;他的外孙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