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 白族习俗

Posted 白族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 白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白族的民俗活动“春社”是怎样的 白族习俗

在各家各户满栽满插“关秧门”之后,不少白族村寨里的老人,都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一次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动。

举行“春社”活动的地方,一般都在位于山头岭角的寺庙溶洞中。

这一天,村寨里一些热心热肠的大姑娘小媳妇赶早市早街,打酒称肉买蔬菜。

早饭后,老人们就相互邀约,走一阵歇一会地上山。到达目的地后,有时一边眺望山下的乡村田野,指指点点,谈谈农事;有时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说古道今,摆龙门阵;有时在草坪上围成一圈,打霸王鞭,唱大本曲;有时吹笛弹弦,合奏洞经音乐……这其间,专门为老人们烧茶水的小青年,频频给老人们端送上一杯杯后劲十足的“雷响茶”,香气飘溢的米花茶。茶好饭熟之后,老人们点着香火,摆好筵席,开始“上祭”,并说上一些诸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民富村安”的吉语颂词。待“田公地母”、“五谷神王”、“六畜大王”这些“土神”们“享祭”过后,老人们才席地而坐,男女“分席”,慢慢吃喝,并用“看鸡头骨”的方式“占岁之丰歉”。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酒足饭饱的老人们取道下山。这时,不少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特意赶来搀扶家里的老人。其场面情景,就如唐诗《社日》中所描述的那样:“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白族春社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并成为农事活动的内容之一。明代大理白族学者杨士云的《栽罢》一诗,也从一个侧面描述了白族春社习俗的场面情景:

栽罢田头脱笠蓑,

浊醪辛苦味偏多。

醉余濯足盈归路,

争唱田家踏踏歌。

相关参考

云南的白族是怎样过年的?又有啥习俗呢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

云南的白族是怎样过年的?又有啥习俗呢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

白族男女是怎样恋爱的?其结婚又有啥习俗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

白族人是怎样结婚的?婚礼上有何特殊习俗

白族维系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订婚要测算生辰八字,财礼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门,要“退喜神”,即由两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过,也称“退马车”。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礼,新娘要依次先后敬苦茶、甜茶、泡

白族人在结婚时有着怎样的婚俗习惯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由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因而也造就了独特的白族婚恋习俗。恋爱习俗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

白族人是怎样过树花会的 白族树花会简介

洱源县三营坝子位于峰奇灵秀、“一山望四海”的灵映山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白族农家会。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

什么是白族“转山岭寻真爱” 白族传奇习俗

白族的很多文化都和汉族相同,但生活在怒江、独龙江地区大山里的白族与大多数白族的习俗差别很大。以婚姻习俗为例,年轻人在婚前不受约束。家中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闺房,虽然一家人生活在一处,但闺房有单独的小道出

白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白族习俗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白族先民的“滇僰”墓葬形式,有竖穴土坑墓葬、瓮棺葬、圆坑墓葬多种。祥云大波那已有“干栏”式重型铜棺;弥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后不用棺,把死者放在一块木板上,覆以屋上的茅

白族木雕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又有何特色

作为装饰艺术之一的木雕,在白族人的现实生活中,大至住宅、庙宇、牌坊,小至生产工具、家具和生活用品,处处都可看到精湛的木雕杰作。白族木雕,以体现吉祥文化为主旋律。它反映的内容多为祥花、瑞兽、瓜果和民俗文

白族人日常都会有哪些礼仪 白族习俗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