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的原始辩证法军事思想
Posted 战争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的原始辩证法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的原始辩证法军事思想
原始辩证法思想
(一)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性
《孙子兵法》中,辩证法内容极为丰富,孙子运用它把战争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操作对策揭示得淋漓尽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反对只有片面、局部的了解就妄下论断,而主张对战争进行正反两面、全局性的思考。在他的辩证法中,多次出现二元的对立统一概念,战与和、势与事、君与将、彼与己、胜与负、治与乱、奇与正、虚与实、攻与守、迂与直、分与合、人与物、生与死、信与疑、屈与伸、行与止、利与害、表与里、文与武、速与久、刚与柔、攻与守、众与寡、先与后、强与弱、劳与逸、内因与外因、战争与建设等。
(二)认清世界永恒变化的发展性
孙子具有朴素辩证的发展观,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像流动的水,时刻处于动势之中,水没有固定的形态,战争也没有固定的格局,都在永恒地变化着。他还指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军队的士气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战争需要的物资和进行的时机也在不断变化着,“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总之,战争及与战争相关联的事物,一切皆变。“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要因敌变化,灵活以对。
(三)重视人积极能动的创造性
孙子非常重视战争中人的能动性,主张通过人的积极作为来改变战场的形势与敌我的力量对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通过我方人为设置相应的环境来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使敌方由优势转为劣势,为己方的胜利铺平道路。孙子在分析取胜的客观条件时还谈道:“胜可知,而不可为。”认为胜利是可以预见的,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相关参考
知胜、谋胜、先胜、全胜思想《孙子兵法》特别强调“胜”。据统计,全书“胜”字用了82次之多。可以说,孙子有着非常强烈的求胜思想。以下,我们从“胜”字入手,从战争指导思想、用兵作战思想等方面解读孙子“知彼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重战、慎战、备战思想重战,就是重视战争,重视对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就意味着血与火的考验,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治军、统兵思想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很好地运用制胜之道,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孙子兵法》的治军、统兵思想的落脚点是“人”。人,是战争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要取得胜利,首先就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随着
朴素唯物论思想(一)不信天道鬼神孙子反对在战争中用迷信的方法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否定天道鬼神的同时,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吴子兵法》简介《吴子兵法》,又称《吴子》《吴起兵法》,我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所著。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
《孙膑兵法》战国中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其书《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称《齐孙子》,后佚。今本《孙膑兵法》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的整理本。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他通过认真总结战国中
《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战胜而强立思想在战争观方面,孙膑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提出战争不仅是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而且也是除暴乱、禁争夺、实现与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生活在战
以人为贵思想孙膑十分重视战争要素中人的因素。他提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认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比人更宝贵的,着眼于训练精兵强将,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孙膑兵法·月战》篇中提到“天时、地利、
孙膑与《孙膑兵法》一、孙膑其人其事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于山东鄄城,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是孙武后人。他才智过人,且勤奋好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但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虽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