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林则除积极备战胜英军
Posted 孙子兵法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林则除积极备战胜英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林则除积极备战胜英军

第52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林则除积极备战胜英军
战争是智与勇的搏击,一次小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兵败身亡,甚至国破家亡的恶果,因此,军队的统帅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不来”、“不攻”上,而要把胜利奠定在己方的充分准备之上。
清朝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9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110多万公斤,这一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林则徐深知英国人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一定会借助军事上的优势威逼清朝政府,于是加紧进行抵御英军的准备工作。
林则徐派人去葡萄牙人盘踞的澳门购买报纸,了解国外最新情况:招募在外国教会读书的学生,翻译有关世界政治、历史、地理方面的资料;购进一批西洋大船,改装一些渔船,充实水军;新建炮台,秘密购买大炮,增强虎门的防御力量;在虎门外海中下铁链和木排,阻止英船进入内海;招募5000壮丁、渔民,加紧进行水战训练……
1840年4月,英军以女王外戚麦伯为统帅,率领30艘战船侵入广东沿海,肆意开枪开炮,轰击鱼船,屠杀居民。林则徐指挥清军水师,夜袭英船,将11艘英船焚毁,英军官兵仓皇逃窜,多被大火烧死和落水溺死。此后,林则徐又以“火船”,乘风而进,向停泊在金门星、老万山的10余艘英船发起攻击,“烧”得英军狼狈而逃。
由于林则徐率广东军民积极防御、勇猛作战,在他离开广州前,英军始终未能侵入广东沿海。
相关参考
《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战胜而强立思想在战争观方面,孙膑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提出战争不仅是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而且也是除暴乱、禁争夺、实现与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生活在战
第25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战胜敌人。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战国时期,
孙膑与《孙膑兵法》一、孙膑其人其事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于山东鄄城,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是孙武后人。他才智过人,且勤奋好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但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虽然备
兵法谋略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关于战术战役进攻与防御的军事思想
进攻与防御思想从目的而言,进攻具有占领的积极的目的,而防御则是具有消极目的的据守。防御是对进攻的抵御,是在等待下一轮的进攻。进攻与防御这两个概念构成了逻辑上的对立,互为补充,并高度关联。为此,《战争论
乐兵者亡思想“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孙膑认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地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
英国为了夺取地中海入海口的控制权,1702年7月国王威廉三世派遣奥蒙德公爵和鲁克爵士率领一支舰队进攻西班牙的加的斯港。但是因为西班牙早有所备,港口防守严密,加上英海军战术保守,在受到一定的损失后,奥蒙
第1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兵法中讲“上兵伐谋”,是指利用谋略而避免力拼从而取得胜利。所谓“善之善者”,是指那些运用高超的谋略、杰出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公元前630年,晋国晋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第8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谓是火攻的典型战例。曹操率大军80万,而孙刘联军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借火之力,改变了战争的结局。孙子所说的“发火有时,起
第4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兵不厌诈”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常出现的谋略。“诈”,即欺骗,这只是一种谋胜的手段。欺骗敌人,给敌人制造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求达到“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