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司马懿斩杀孟达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司马懿斩杀孟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司马懿斩杀孟达

第76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司马懿斩杀孟达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兵贵神速”。在战争中快速突袭,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乘敌人还没有进行防备,就发起攻击,往往能克敌制胜。

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投降魏国、任新城太守的蜀将孟达又暗地联合吴、蜀,准备谋反。屯军于宛城的司马懿得知消息,准备征讨。

宛城距洛阳约800里,往返需半个月;宛城距孟达起事地上庸城1200里,也要走十多天。当时,魏军的兵力是孟达的4倍,但魏军的粮食不够吃1个月,孟达的粮食却足以支持1年。

按惯例,司马懿出兵需要先上报洛阳魏主,接到旨意后才能行动。如果这样,魏军只有在孟达起事后1个月才能赶到上庸,那时面临的情况将是魏军粮草用尽,而孟达则做好了充分准备。时间成了双方争取主动的关键。

司马懿当机立断,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上报魏主,同时暗中率军向上庸疾进。魏军昼夜兼程,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上庸城下。孟达闻知,惊讶不已:“我举事之日,而兵至城下,何其速也!”

魏军不失时机地发起强大攻势,孟达因准备不足,工事未固,军心动摇。部将邓贤、李辅开门投降,魏军乘势杀入城中,斩杀孟达,俘虏万余。

此战,司马懿抓住战机,火速出击,赢得了时间,从而赢得主动和胜利。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1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兵法中讲“上兵伐谋”,是指利用谋略而避免力拼从而取得胜利。所谓“善之善者”,是指那些运用高超的谋略、杰出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公元前630年,晋国晋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

第25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战胜敌人。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战国时期,

军事谋略 孙子与《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

第8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谓是火攻的典型战例。曹操率大军80万,而孙刘联军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借火之力,改变了战争的结局。孙子所说的“发火有时,起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

第4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兵不厌诈”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常出现的谋略。“诈”,即欺骗,这只是一种谋胜的手段。欺骗敌人,给敌人制造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求达到“攻其不备”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马谡失街亭

第7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马谡失街亭所谓“衢地”,乃敌我与第三国的交界之处,临敌军,附临国,占据了它,就掌握了主动权,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有一著名战例——“街亭之战”。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官渡之战

第49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官渡之战在战争中,利与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孙子认为,将帅用兵,必须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十分弱小的兵力与袁绍大军相峙于官渡。曹操十分清晰地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

第3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凡先处战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

第16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知彼知己”是兵家行军打仗最基本的常识。在军事纷争中,只有做到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并由此制定详细的战略,掌握主动,以最小的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

第2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战国末期,赵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