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魏舒随机应变破戎狄
Posted 战车
篇首语: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魏舒随机应变破戎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魏舒随机应变破戎狄

第37节
《孙子兵法》与军事——魏舒随机应变破戎狄
赫拉克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因此,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以及实施作战计划,都必须随敌变化而变。孙子说:“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春秋时期,太原是戎狄人集居的地区,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北部地区。晋平公17年,荀吴奉晋侯之命,率千乘战车,浩浩荡荡讨伐戎狄。可部队一开进戎狄境内,就吃尽了苦头:那里沟壑纵横交错,道路崎岖,众多的战车和士兵拥挤在窄窄的山道上,稍不留神,战车就会翻进山沟。戎狄士兵不时乘机冲出来袭击,他们地形熟悉,凶猛强悍,越沟跳涧,如履平地,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眼见队伍日渐混乱,人心惶惶,荀吴忧心如焚。
大将魏舒建议说:“这鬼地方,40名士兵跟一辆战车反而绊手绊脚,不如每车只用10名,定能取胜。”
荀吴应允,并交由魏舒去办理。魏舒带着新组建的战车同戎狄人交战,果然胜了。
正当晋军高兴之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戎狄人战败后,退守山林,兵车根本进不去,无法追击。
魏舒又建议说:“将军,我们应丢弃兵车,重新更制编伍,跟戎狄人一样,徒步作战!”
荀吴觉得有道理,于是,魏舒就开始着手改编部队。没想到他自己的车兵却闹起事来,他们不愿意和步兵同列,魏舒当场杀了那个闹事的,余者肃然听命。魏舒把车兵和步兵混编在一起,五人一伍,作为战斗的最小组织。又把伍编成能互相配合应援的军阵:作战之时,前面布二伍,后面布五伍,右面一伍,左面三伍,形成后强前弱中间空的方阵。他还挑选出十伍机警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互相支援。
魏舒带着这支新编组的队伍向深山密林中进发。躲在林中的戎狄人见晋兵一反常态,无车无马,部队零星分散,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们也没布阵就冲过来,两军相接,晋兵假装败退,戎狄兵满不在乎地追过来。一声鼓响,晋军从三面掩杀过来,把他们分割包围,戎狄顿时乱作一团,慌忙转身逃命。不料,归路早被布置在阵前的士兵切断,待往左右溃逃时,又被晋军的左右诸伍截住厮杀。死者无数,所剩的戎狄部族只好投降,接着晋军又用相同的阵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关参考
第1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烛之武退秦师兵法中讲“上兵伐谋”,是指利用谋略而避免力拼从而取得胜利。所谓“善之善者”,是指那些运用高超的谋略、杰出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公元前630年,晋国晋
第25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田单“火牛”败燕军“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战胜敌人。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战国时期,
孙子与《孙子兵法》孙子其人其事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根据史书记载,孙子的先祖陈完原本是周朝时中原地区的一个诸
第8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谓是火攻的典型战例。曹操率大军80万,而孙刘联军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借火之力,改变了战争的结局。孙子所说的“发火有时,起
第4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刘锜雨夜杀敌“兵不厌诈”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常出现的谋略。“诈”,即欺骗,这只是一种谋胜的手段。欺骗敌人,给敌人制造一种假象,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求达到“攻其不备”
第73节《孙子兵法》与军事——马谡失街亭所谓“衢地”,乃敌我与第三国的交界之处,临敌军,附临国,占据了它,就掌握了主动权,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有一著名战例——“街亭之战”。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
第49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官渡之战在战争中,利与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孙子认为,将帅用兵,必须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十分弱小的兵力与袁绍大军相峙于官渡。曹操十分清晰地
第3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凡先处战
第16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知彼知己”是兵家行军打仗最基本的常识。在军事纷争中,只有做到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并由此制定详细的战略,掌握主动,以最小的
第22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牧积蓄力量战匈奴足够的军事实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战国末期,赵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