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武则天铲除权臣——借助他人之力,除掉叛己之人
Posted 武则天
篇首语:送饥者一条鱼,只管一天不饿;教他学会捕鱼,能使他永不受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武则天铲除权臣——借助他人之力,除掉叛己之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武则天铲除权臣——借助他人之力,除掉叛己之人
武则天铲除权臣——借助他人之力,除掉叛己之人
67岁那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这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叛乱,目的大同小异:反对武则天称帝,要求她将权力交给儿子。武则天政治手腕高明,内心坚强,自然不会被这些起义吓倒。
起义规模最大、影响时间最长的是徐敬业在扬州发动的叛乱。徐敬业自封为扬州司马,召集了几百人的军队,占领扬州。然后,他以扶助中宗(武则天的三儿子,当了一年皇帝后被废)重新即位为号召,发布了由骆宾王撰写的《讨武曌檄》。叛乱声势浩大,徐敬业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攻克润州(今江苏镇江)。但仅仅两个月后,徐敬业便被朝廷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叛乱被平息。
这场叛乱给武则天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她开始思考,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统治国家,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于是,她下达一道诏书,鼓励全国人民告密。无论大小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反,就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上的人如果想告密,地方官不能阻拦,还得准备最好的车马,沿途驿站供给相当于五品官员待遇的膳食,一路送到京城。武则天要亲自召见。如果告密属实,马上就可以做官;如果不属实,也不会被追究。告密者成群结队涌入京城,一大批人因此提拔升迁。
当时,一个名叫鱼保家的人设计出了一种收集告密信件的铜箱。铜箱有四个投信口,分别对应铜箱内部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格子。东边为青色,刻着“延恩”,为吹捧武则天的政绩以及谢恩而设;南边为红色,刻着“招谏”,意为招揽对朝廷的批评建议;西边为白色,刻着“申冤”,让有冤情的人诉苦喊冤;北边为黑色,刻着“通玄”,为各种自然灾害和军事机密而设。信件一旦投进去,就没办法再取出来。鱼保家很满意自己的发明,将设计方案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过方案后,龙心大悦,立即下令铸造铜箱。铸好的铜箱安放在宫门旁边,由专人负责。
被告发的人需要有人来审理,一批善于刑讯逼供的酷吏应运而生。最出名的酷吏当属索元礼、周兴和来俊臣。
索元礼是胡人,生性残忍。他抓来一个人,通过施加各种残酷的刑罚,能牵连好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设计了很多新奇而又严酷的刑罚,比如让犯人钻进铁笼,铁笼顶端有一个仅能容纳头部的小口,旁边还有一块木楔,可以揳进犯人头部和铁笼的空隙,越揳越紧,直至脑浆迸裂;比如把犯人的手脚捆绑在一根横木上,左右转动,叫做“晒翅”;比如把犯人吊在房梁上,在头部系上石头。前后死在索元礼手里的大概有几千人。
有的大臣在朝廷里会突然被抓走,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音讯全无。因此,大臣们早上入朝前,一定要和家人道别,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相见。如果晚上能够活着回家,便和家人们庆祝又多活了一天。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索元礼经办的第一件案子,犯人是告密铜箱的设计者鱼保家。有人告发鱼保家,说他曾经为叛乱的徐敬业改良兵器,使朝廷的军队受到了极大的伤亡。任凭怎么拷打,鱼保家就是不承认。最后,索元礼大手一挥:“来人,把我的铁笼抬来!”鱼保家见到这个恐怖的铁笼,吓得立刻招供,马上被判处死刑。从此,索元礼的铁笼成了王牌。如果有犯人坚决不招,看到铁笼后一般就屈服了。
周兴和来俊臣也是残虐无道的官吏,以折磨人为乐事。来俊臣招揽了一帮无赖,让他们诬告别人,相互呼应。要是想诬陷一个人,就让这帮无赖同时在好几个地方控告,控告的事情大同小异,以伪装成真相。武则天对他的做法很满意,认为他善于审问推断,还在都城的丽景门旁边设置推事院,安排来俊臣在那里办公。凡是进了这个门的,一百个人里面不会有一个人毫发无损地走出来。有人戏称丽景门为“例竟门”,意思是进了这个门,所有的人都会死掉。“竟”是完结的意思。
来俊臣还和同党写了一本《告密罗织经》,详细讲述了如何给犯人编织罪状,置人于死地。据说,来俊臣倒台后,丞相狄仁杰读完这本书,出了一身冷汗;武则天读完这本书,感叹道:“这么缜密的心机,连我也比不上啊!”
来俊臣和索元礼等人制造了巨大沉重的枷锁,还把这些枷锁分为十类,起了名字。有的叫做“喘不得”,犯人戴上后连气都喘不过来,若不招认便会活活憋死;有的叫做“反是实”,犯人戴上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会把原来的供词再翻过来;还有的叫做“求即死”,犯人戴上后被折磨得受不了,再也没有生存的欲望,只求速死。审讯犯人时,他只要把刑具扔在犯人面前,很多犯人马上吓得魂飞魄散,不打自招,还按照他们的指使诬陷别人。
来俊臣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他审讯犯人时,不管案情是轻是重,一律把醋灌进犯人的鼻孔,囚禁在地牢里;或者把犯人装在瓮里,还断绝犯人的口粮。有的犯人饿得受不了,甚至撕开衣袖咀嚼里面的棉絮。他还在犯人的牢房里撒满粪便,弄得污秽不堪,犯人若是不死,绝不能走出牢房。每当皇帝的大赦之令下达后,来俊臣总要先把案情重的囚犯杀掉,才宣布赦免的命令。
周兴年轻时曾学过法律,经常断案,前后错杀了几千人。当时,左史江融名声在外,周兴诬陷江融和叛乱的徐敬业是同党,判处死刑。临刑前,江融请求见皇帝一面,周兴不答应。江融斥责道:“我死得不明不白,死后绝不会放过你。”刽子手砍掉江融的头颅,尸体还摇摇晃晃地往前走了几步,行刑者踹了尸体一脚,尸体才倒地,其状惨不忍睹。
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人告发周兴与死去的丘神绩共同谋反,武则天将这件案子交给来俊臣审理。来俊臣把周兴请到家里,摆上酒菜,开始饮酒聊天。喝到酒酣耳热时,来俊臣抱怨道:“现在好多囚犯总是不招供,我用尽各种刑罚,都不能撬开他们的嘴巴。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兴不知是计,得意扬扬地说道:“我最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把犯人装在大瓮里,周围架起火炭烧烤,再嘴硬的犯人也得招了。”
来俊臣说:“好,那就来试一试。”他令人抬出一口大瓮,周围架上火炭。一时间房间里炽热异常,大家都不明白来俊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瓮烧得通红之时,来俊臣慢慢地对周兴说:“皇帝圣旨说,有人告发您谋反。如果您不承认,就请您进到大瓮里边吧。”
◆乾陵无字碑
无字碑是按照武则天临死遗言而立的。武则天将自己的功过留给后人评说,故不刻文字。宋、金之后,一些游人在上面刻字,“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
周兴吓得冷汗直流,赶紧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表示服罪。武则天免去了他的死罪,流放岭南。周兴平时结怨太多,在路上就被仇人杀掉了。
其他的酷吏也都没有好下场。索元礼之所以受到武则天的信任,全因为义子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男宠。渐渐地,随着薛怀义在武则天面前失宠,索元礼的残酷暴虐又让人越来越反感。最终,索元礼被逮捕入狱。他不服,审讯他的官吏喊道:“把索公的铁笼抬过来!”索元礼马上低头服罪,后来死在了监狱里。
来俊臣烜赫一时,盛气凌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竟然得罪了武则天的宗族诸王和太平公主。这些皇亲国戚早就厌恶了来俊臣,搜集他的罪状,在武则天面前狠狠告了一状。武则天无奈,只好下令查办来俊臣。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判处来俊臣死刑,并在市上处斩。
来俊臣死后,他的仇人们纷纷涌过来,争着吃他的肉,须臾之间就抢完了。官员和百姓们拍手称快,都说:“从此以后,睡觉时能安稳了。”
谋略智慧
鼓励告密检举,任命酷吏审案,看似非常残忍,却是武则天即位初期打击政敌、巩固政权的必要措施。她虽然任用酷吏,却不给他们高官显位;她虽然杀人无数,却保住了一大批重要官员。假借他人之手,除去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武则天可谓做到了极致。
相关参考
崇祯帝铲除阉党——主动出击,逐渐削弱对手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网罗了一大批宦官阉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为了把持朝政,他极力排除异己。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大肆残杀朝中贤臣。这时候,明王朝的江山已经
郑庄公与共叔段——欲擒故纵,除掉大敌春秋战国是中国悠远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乱世,而在这个乱世中第一个称雄一方、显赫一时的霸主,就是郑庄公寤生。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幼子名叫共叔段。这兄弟
李世民智救父亲——关注细节,说服他人隋朝末期,隋炀帝杨广是个无道的昏君。当时,在朝中有一个奸臣素来和朝中大臣李渊关系不和,便想要借隋炀帝之手除掉李渊。于是,这个奸臣便投隋炀帝之所好,提出让李渊在一百天
王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众人仰慕的知识分子,王允在
李存勖田猎——听懂他人的话外之音五代时期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幼嗜好打猎,做了皇帝后,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总是隔三差五就找个机会外出打猎。当然,天子田猎,毕竟不同于一般百姓,不可能随便拿个弓箭就出去了,而
汉武帝开拓西域,除了要抗衡匈奴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优良的马种,中原马作为战马还是有很大欠缺的。当最早一批来自西域的良马被送到汉武帝面前时,汉武帝惊为天马。你以为是汗血宝马吧,错了,它们是乌孙
王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众人仰慕的知识分子,王允在
王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众人仰慕的知识分子,王允在
第83节《孙子兵法》与商业——借助媒体,名声远扬在战争中,巧借水、火及其他辅助力量可以使弱者转化为强者,使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现代商战中,思维敏捷的商人们常是巧借“东风”的行家里手。在G省,有上百家公司
诸葛亮七擒孟获蜀汉先主刘备病倒在榻,百方调治也不见好转,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召来诸葛亮嘱咐后事。诸葛亮闻讯赶来,伏在榻前问安。刘备命内侍把自己扶起来靠在绣褥上,他缓缓地对诸葛亮说:“我仰仗诸位之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