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谋略——巧用“攻心”,解除危难
Posted 项羽
篇首语: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谋略——巧用“攻心”,解除危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谋略——巧用“攻心”,解除危难
鸿门宴——巧用“攻心”,解除危难
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项羽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函谷关,而刘邦却下令,让守军紧闭大门,不许诸侯军队入关。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攻下了咸阳城,心里十分气愤,而刘邦的部下曹无伤正好在此时来到楚营,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了!”听到这个消息的项羽更是急火攻心,一心想要与刘邦一决雌雄。
在项羽的督促之下,英布开始攻打函谷关,于同年十二月破关而入。项羽的军队直接挺进到新丰、鸿门一带,打算和刘邦来一次正面对决。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刘邦的谋臣张良曾经是多年的老友,他看到这个局面,便连夜来到刘邦的军营,悄悄和张良会面。项伯不仅将项羽即将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了张良,还劝他跟自己赶紧逃跑。可是张良却说:“沛公现在虽然已经入关,可是身处危难之中,我怎么能一走了之呢?这不符合道义,我必须要向他辞行。”
张良赶到刘邦的营帐之中,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大惊失色,慌忙问:“这可如何是好?”张良问:“现在我们的军队实力和项羽相比如何?”刘邦想了想,颓然地说:“我军不能和楚军相抗衡,该怎么办呢?”
张良并没有慌张,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去除项羽对刘邦的不满和疑虑。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内应,项伯正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于是他建议刘邦:“现在,您可以抓紧机会告诉项伯自己不敢和楚王对抗,让他将这个意思传达给项羽。”
刘邦听了,连连点头,让张良将项伯请入帐中,以兄长的礼仪来对待他,不仅亲自为他举杯祝酒,还与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酒酣耳热之际,刘邦做出一副非常委屈的样子对他说:“自从我入关之后,遵守约定,秋毫不犯,所有的吏民都造册入籍,府库财产我也是严加封存,都是为了等待项将军来接收。之前我派遣大军驻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窜入。现在我守在这儿,日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会造反呢?所以请您千万向项将军转达我的心意,我绝不会背弃将军。”
这一番话,说得言辞恳切,让项伯信以为真。他对刘邦说:“既然这样,明天你当面向楚王谢罪吧,我会为你做好一切准备的!”
当天晚上,项伯赶回鸿门,将刘邦对自己所说的话都转告给了项羽,并对他百般劝告,让他接受刘邦的道歉,使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有所缓和。
亲自去一趟鸿门向项羽谢罪,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刘邦虽然知道这一次危机四伏,但又不能不去。张良为他分析了项羽的个性,认为必须要深入虎穴,否则就不能渡过这一次难关。他许诺道:“我会跟在沛公左右,随时保护您的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就带着张良、樊哙和几百名随从来到了楚营。一看见项羽,刘邦就热情地跑上去说:“臣与将军一起推翻了秦朝,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我能入关破秦完全是侥幸,所以一直在等待将军的到来。但谁料会有小人向将军进谗言,离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将军与我结怨。”
项羽看到刘邦带了这么一点儿人来见自己,而且又露出一副非常谦恭的样子,心中便有妇人之仁,脱口就说:“这都是因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挑拨,不然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
刘邦已经掌握了项羽的心理,于是不断占据主动的位置。而项羽也知道刘邦按照约定,虽然先入关了,却没有非分的作为,反而显得自己现在有违约的嫌疑,因此感到心中理亏,言辞也就自然畏缩起来。
两个人摆起酒筵,项羽的谋臣范增在一旁陪侍,他不断示意项羽,又举起手中的玉块暗示,让他赶紧下定决心杀死刘邦。可是项羽却一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见此情形,范增便起身来到帐外,叫来勇士项庄,让他假装舞剑助兴,借机杀掉刘邦。当项庄开始舞剑的时候,项伯却发现了他的意图,于是也拔剑对舞,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刘邦。
宴席之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张良感到很不安,于是起身出帐,告诉帐外的樊哙赶紧护驾。樊哙一听刘邦有难,便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项羽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大有万夫不当之勇。项羽看到这个忽然闯入的勇士,不禁被吓了一跳,忙问:“这是谁?”张良回答说:“这是沛公的随从,名字叫做樊哙。”项羽看到樊哙气度不凡,便赞赏道:“是一条好汉,快赐给他一杯酒!”
左右的侍从为樊哙送上一大杯酒,樊哙举杯一饮而尽。喝完酒,樊哙大声地说:“我连死都不怕,更何况是一杯酒呢?”说完,他厉声陈述了战斗之中刘邦的劳苦功高以及对项羽的忠义行为,斥责项羽不该对刘邦有疑心。
樊哙慷慨激昂的陈词让大家都不敢吭声,而项羽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让左右为樊哙准备了座位,请他入席。
过了一会儿,刘邦感觉到酒席之上的气氛似乎开始轻松起来,便假装要上厕所溜出了军帐。樊哙和张良也跟着刘邦溜了出来,三个人悄悄商量了一番,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紧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残局。
刘邦知道情势危急,所以不敢乘坐车骑,只让樊哙等四名大将保护自己,轻骑简从,经骊山、过芷阳,抄近路不辞而别。张良估算着刘邦已经安全离开了,便走过去对项羽说:“沛公不胜酒力,已经有些醉了,所以不能亲自向楚王辞行,让我代为致歉。沛公让我将这一对白璧送给楚王,这一对玉斗送给范增将军。”
项羽发现刘邦已经溜走了,于是收下那对白璧。而范增眼睁睁看着一个杀死刘邦的好机会溜走了,气愤地将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得粉碎。他愤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必将成为他的阶下囚!”
谋略智慧
古往今来,军事家都认为战斗之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所有的战略之中,攻心都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能够掌握这部分的战略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战争的胜利。在这一次生死攸关的战斗之中,虽然不见硝烟刀光,但暗里却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张良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攻心”,不仅帮助刘邦脱离了虎口,而且还让项羽的军队出现了内部矛盾,君臣相争必然是未来的祸根。鸿门宴上的攻心妙计也成为千百年来首屈一指的经典案例。
相关参考
杜预攻吴——巧用离间,撤换大将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是中国西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生于222年,卒于285年。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杜预时常说:“立德,我恐怕做不到,立功和立言应该
富弼精诚慑契丹——巧用迂回战术,趋利避害宋仁宗庆历年间,契丹国突然大举进犯,扬言要以武力扫平中原。宋王室慌了手脚,赶忙商议派大臣出使契丹求和,可是出使契丹风险很大,朝中大臣多不敢前往。最后,富弼临危受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加上有项羽作对比,充分显示了刘邦在政治谋略上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出一两点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整个事件中,刘邦一共讲了三遍“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刘邦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加上有项羽作对比,充分显示了刘邦在政治谋略上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出一两点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整个事件中,刘邦一共讲了三遍“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刘邦
诸葛亮七擒孟获——审时度势,七擒七纵两千年以来,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无数智慧瑰宝,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七擒孟获的故事。公元223年,蜀国国君刘备死后,一些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纷纷
巧用妙计,调虎离山生存规则周经理经营着“福利酒店、福利商场、福利宾馆”为一体的福利系列。在周经理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就步入了正轨,而且获利可观。随后,他准备再争得一块土地,建一座乐园,同时还计
取长补短不如巧用其短容忍下属的短处是美德,能够巧用下属的缺点才是水平。清代军事家杨时斋说过:“军中无人不可用:既为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秘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可让其伏地远听。”可
张嘉言智平兵变——巧用刚言,扶正祛邪明朝时期,张嘉言担任广州司理参军,朝廷在沿海一带设有总兵、参将、游击等官职,部下各拥有数千名士兵,每天的军粮都要平均分为两份。但是,参将、游击部下的士兵每年汛期都要
登帝位刘邦封功臣刘邦在诸多谋士和大将的辅佐下,终于夺得天下。当上皇帝没多久,刘邦便开始大封有功之臣,一次就封赏了二十多人。其中,萧何被封为酂侯,食邑①也最多。剩下没有受封的将领们都觉得不服,他们开始争
刘邦论取胜之道——重视人才,成就大业垓下一战,刘邦取得关键胜利,建立汉朝。刘邦大摆酒席庆祝胜利,酒酣耳热、群臣兴奋之际,刘邦问众人:“我们如何能得天下,而项羽又为什么失去天下?”有的大臣说是上苍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