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 巧用妙计,调虎离山
Posted 经理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谋略 巧用妙计,调虎离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谋略 巧用妙计,调虎离山
巧用妙计,调虎离山
生存规则
周经理经营着“福利酒店、福利商场、福利宾馆”为一体的福利系列。在周经理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就步入了正轨,而且获利可观。随后,他准备再争得一块土地,建一座乐园,同时还计划从当地的家具城购置一批新型办公桌椅。周经理联系了一家家具城,与家具城的陈老板商定,两天后进行交涉。
陈老板的办公桌椅无论是从款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而且在当地的声誉一向很好。此次陈老板想要以双倍的价格将办公桌椅卖给周经理,于是,在交涉时陈老板抬高了价格。周经理听后,不同意他提出的价格,谈判便不欢而散。
周经理回去后正在为此事发愁,一个刚刚开业的家具城的王经理找到周经理,表示愿意以低价卖给周经理。可周经理想,这个刚刚成立的家具城的产品质量一定不够好,信誉尚且不知,不敢轻易下决定。这时,周经理突然有一个计策。他决定先稳住此人,并约好次日见面,并把此消息透漏了出去。
陈老板得知此事后,马上就慌了,他没有想到周经理会与别的厂家进行交涉,只好对周经理妥协了,而且再也没有提双倍价格的事。周经理非常成功地使用了“调虎离山”一计,调开了陈经理以双倍价格卖出的野心,同时还保住了与王经理再次合作的机会。
“调虎离山”是兵家常用之计。它不仅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及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也是很好的一个选择方式。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若想取得令人震惊的成果,占有一席之地,“调虎离山”更加受到世人的推崇。
孙策调虎离山
孙策是孙坚之子。公元191年,孙坚战死,当时孙策虽然年仅17岁,但年少有为,继承父志,结纳豪俊之士丰满羽翼,势力逐渐强大。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攻打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但观其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再加上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深知,如果硬攻,自己取胜的机会很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最好的办法是智取。于是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
因为得知刘勋是一个极其贪财的人,孙策就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并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劝刘勋攻袭海昏、上缭。信上说:“上缭地方十分富饶,经常派兵侵扰我们,但因我们势力单薄,无力远征对抗。所以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愿出兵做您的外援,日后定会感激不尽。”
孙策的极力讨好正合刘勋之意,因为对于上缭那块富饶的土地,刘勋早就有夺取之意了,但就怕自己一出兵,城中无人守着,会有人趁机来攻城。今日见孙策这么软弱无能,也就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
刘勋手下的一位部将刘晔极力劝阻,但刘勋哪里听得进去?贪财的本性及自身的弱点已经使他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刘勋悄悄率军经过彭泽,来到海昏。当地守将坚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刘勋一无所获。
此时的孙策时刻监视着刘勋的行动,得知刘勋亲自率领全部兵马攻打上缭时,心中大喜,说:“老虎已经出山了,趁这个机会我们赶快把它的窝先占了吧!”于是孙策亲自率领兵马开始了行动,水陆并进袭击卢江,途中可以说没有遇到什么阻障,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卢江。刘勋猛攻上缭,却未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此刻已占据卢江,得知中计,后悔不已,这种情形之下,只好投奔曹操。
鉴历史,得智慧
“调虎离山”是“三十六计”之一,它说的是在战争中运用假象蒙骗对方,诱使其撤离原来的有利阵地,落入我方的陷阱。虎,指敌方;山,指敌方所占据的有利阵地。在战争中,如果敌方阵地为有利地势,且实力强大,这时我方不可硬攻,明智的方法为智取,把敌人引出有利地势,才可以有我方获胜的机会。
“调虎离山”作为一种谋略,其实质就在于怎样才能使敌方掉入我方的陷阱,这就需要创造条件,寻找战机,巧妙地制造各种假情况来蒙骗敌方,然后因势利导,误导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它不能被出现的各种情况阻障,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措施和决心。孙策所运用的“调虎离山”,正是利用了刘勋贪财的弱点,使刘勋撤离了自己的阵地去攻击另一个地方,这才有机可乘,占领了其领土。历史上的各种势力集团,倚仗地盘进行较量与争斗之事无时不在发生。而调虎离山之计一直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今天的经商活动中,调虎离山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计策。当自己与同行共同争夺一块市场时,协商不能解决的话,可以试着攻击其另外的市场,以分散对手和自己竞争的精力,使其不能同时顾及,迫使对手作出让步,以达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将此计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就是运用智谋,十分巧妙地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而以假象迷惑对方,示假隐真,诱使其沿着自己的思维轨迹行动,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相关参考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个朝代的更替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假情报可以给敌人制造假象,从而扰乱敌人的战斗思维从中取利。今天,我们聊一聊南北朝时期的杨侃是怎么样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的
本名:杨侃字号:字士业(一作承业)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弘农华阴潼乡习仙里主要成就:侍中济北郡公车骑大将军秦州刺史杨侃–北魏大臣 杨侃,杨播之子,字士业,从小热衷弹琴、写字,对儒家经
本名:杨侃字号:字士业(一作承业)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弘农华阴潼乡习仙里主要成就:侍中济北郡公车骑大将军秦州刺史杨侃–北魏大臣 杨侃,杨播之子,字士业,从小热衷弹琴、写字,对儒家经
孙策败刘勋——善用奇谋,调虎离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彼此之间的实力往往不相上下。要想吞并、蚕食敌人,除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外,还必须找准对方的弱点,伺机采用奇谋。当时,相距不远的长江、淮河地区分
诸葛斗司马——调虎离山,诱敌深入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复兴汉室的机会。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领三十四万大军,兵分五路讨伐魏国。于是,魏明帝曹睿便任命司马懿
鸿门宴——巧用“攻心”,解除危难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项羽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函谷关,而刘邦却下令,让守军紧闭大门,不许诸侯军队入关。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攻下了咸阳城,心里十分气愤,而刘邦
攻战计思想攻战计指处于进攻态势之时采取的计谋。在进攻时必须做到知彼知己,勇敢面对各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势,寻求敌方的弱点,果断出击。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取长补短不如巧用其短容忍下属的短处是美德,能够巧用下属的缺点才是水平。清代军事家杨时斋说过:“军中无人不可用:既为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秘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可让其伏地远听。”可
杜预攻吴——巧用离间,撤换大将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是中国西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生于222年,卒于285年。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杜预时常说:“立德,我恐怕做不到,立功和立言应该
张嘉言智平兵变——巧用刚言,扶正祛邪明朝时期,张嘉言担任广州司理参军,朝廷在沿海一带设有总兵、参将、游击等官职,部下各拥有数千名士兵,每天的军粮都要平均分为两份。但是,参将、游击部下的士兵每年汛期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