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朱元璋整顿军纪——“擒贼擒王”,震慑人心
Posted 军纪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朱元璋整顿军纪——“擒贼擒王”,震慑人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朱元璋整顿军纪——“擒贼擒王”,震慑人心
朱元璋整顿军纪——“擒贼擒王”,震慑人心
元朝末年,刘福通所率领的“红巾军”起义掀起了反元斗争的巨浪。出身于贫苦农家的朱元璋,也积极投身于反元起义的洪流中,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逐渐在起义将领中崭露头角。朱元璋自幼颠沛流离,对地主豪绅的为富不仁充满了仇恨,对他们骄奢淫逸的作风深恶痛绝。朱元璋看到和自己共同起兵反元的将领大多是些草莽英雄,非贪即色,丝毫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行事只求一时痛快,根本不是能成大事之人。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朱元璋力图把自己与这些人区分开来。
朱元璋所率领的军队,士兵绝大多数是起义的农民,也有些收编的地主武装,成分复杂,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朱元璋深知依靠这样的军队是绝对成不了气候的,因此他多次申明军纪,整顿队伍,力图使自己的军队脱胎换骨,成为一支号令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
有一次,朱元璋率领一支刚刚归降的队伍出征,尽管出行之前他三令五申,但依然有两名士兵难改多年形成的恶习,在行军途中大肆烧杀掳掠。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刻传令将这两名士兵斩首示众。众将士看到朱元璋言出必行,都惊恐万分,赶紧收敛起长期养成的散漫习气。个个都谨小慎微,不敢再违犯朱元璋的军令。
但“杀鸡儆猴”对于这支散漫惯了的军队,收效甚微。消停了没有几日,违反军纪之风又悄悄地卷土重来,甚至大有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朱元璋左思右想,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要当众处理一名违纪的大将,才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刹住这股歪风。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出这个人来。正巧,与他一起长大的大将徐达前来领命攻打镇江。徐达的到来,令朱元璋眼前豁然一亮,既然找不出违纪的大将来惩罚,何不“制造”一个违纪的假象来达到整顿军纪、震慑将士的目的呢?
刚好,徐达也正为整顿军纪一事犯愁,朱元璋将自己的想法一说,立即就得到了徐达的认可。徐达与朱元璋一起长大,朱元璋起兵后,他第一个前来投奔,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有勇有谋,立下不少战功。拿徐达“开刀”,最好不过。
第二天,军中就流传开大将徐达违反军纪,被朱元璋拿下的消息。很多兵将都在背地里幸灾乐祸,等着看朱元璋的好戏。有些散漫成性的老兵甚至说:“连徐达将军都违纪了,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朱元璋对这些都充耳不闻,待到出兵攻打镇江时,命人将五花大绑的徐达推到了誓师大会上,众将士刚还幸灾乐祸,见此情景,均倒吸了一口气。当着众将士的面,朱元璋指着徐达厉声道:“大胆徐达,仗着自己战功赫赫,就不将军纪放在眼里,我若不杀你,如何号令三军?”随即大喝一声,“来人,将徐达就地正法!为我军出征祭旗。”
朱元璋连徐达将军都杀,何况一个小兵呢?众将士闻言皆面如死灰,不敢擅言。李善长等谋士不顾性命,下跪求情,凄声道:“大战将至,斩杀大将是不祥之举啊!念他是初犯的分上,何不让他出战镇江,戴罪立功呢?”见有人替徐达求情,那些面如死灰的将士全都跪了下来,求朱元璋免去徐达的死罪。
朱元璋见目的已经达到,心中暗喜。但他还是装腔作势,装作一番思想斗争后,才勉为其难地赦免了徐达的死罪,并勒令他即刻带兵出征镇江,以求戴罪立功。见众将士群情肃穆,朱元璋再次厉声对众将士道:“自我起兵以来,不曾枉杀无辜,而今出师镇江,你们也应严于律己,不得烧杀抢掠,否则,违反军令者,杀无赦!”
朱元璋通过“斩杀大将徐达”一事,有效地达到了震慑将士的作用。果然,徐达攻克镇江后,士兵们个个严于律己,以至于镇江的百姓都不知道发生过战事。
谋略智慧
朱元璋整顿军纪,杀小卒只能管用一时。因此,朱元璋想到了“擒贼擒王”的妙计,与徐达联手唱了一出苦肉计,这才彻底止住士兵违犯军纪这股歪风。在现代社会,有时候,领导为了整顿纪律,只处罚一些普通员工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唯有处置那些违纪的高层领导才能真正达到震慑人心、收效长远。
相关参考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县(今安徽泗县)人胡大海为前锋,一举攻克了和州。消息传来,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
俗话说「”兵者,诡道也”,这是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一句,作者孙武写于春秋时期的一本兵书。然而在此之前的商周时期,一般较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交战双方却在战前约定时间,并且在预定的战场上进行作战,这
王导收人心——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深刻反思了曹魏政权覆灭的原因,他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皇族子弟没有获得充足的权力。因此,司马炎吸取教训,登基之后就立刻分封了27个同族子弟做王,以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变求内,触动人心七国时期,齐国通过国内改革,已然国富兵强,燕、赵、魏、韩、楚等国均派使节前来祝贺,皆称齐威王是一名贤明的君主,奉齐威王为天下霸主。然而,齐威王可不是生来就如此贤明的
赛典赤治滇有方——宽厚仁义,收取人心至元十一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召见心腹大臣赛典赤·赡思丁,任命他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全权负责治理动乱不断的云南地区。辞行的时候,元世祖语重心长地叮嘱赛典赤·赡
周亚夫严明军纪——恪于职守,威信自立汉文帝时期,有一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朝内地。汉文帝为了抵御匈奴,便在埔上、棘门、细柳三个地方设军驻防。其中,细柳营的统帅乃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他的武识韬略更在其
哈伦·厄尔曼的“震慑”理论一、哈伦·厄尔曼与“震慑”理论的提出哈伦·厄尔曼(HarlanK.Ullman),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参加过越南战争,拥有金融学博士学位。退役后,曾任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
诸葛亮巧使空城计——虚者虚之,震慑敌人228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守将望风而降。此后,在军事要地街亭的防守中,诸葛亮起用了智谋过人、但缺少实战经验的马谡。结果,马谡只知照搬兵书教条,
当干部,政治智慧必须有什么是政治?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什么是政治
第6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李光弼治军治军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文”,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还包括爱护和奖赏士卒;“武”,即用军纪、军法约束士卒。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谁用得巧妙,谁就是胜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