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

Posted 孙子兵法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谋略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谋略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这时阖闾自大起来,想要直接攻克楚都郢。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很大,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和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对楚国进行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这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在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被迫迁都。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促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主动迎战,施展巧计,把吴军杀得大败,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大败越军,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做出了不可抹杀的巨大贡献。


相关参考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战略防御的军事思想

战略防御思想在军事战略方面,茅元仪注重边海江防,关注战略防御。明代后期,西北边防、东南海防和江防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方的守备设施又因多年失修而罅漏百出。为此,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多处阐述了加强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

第16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霸不战胜强敌“知彼知己”是兵家行军打仗最基本的常识。在军事纷争中,只有做到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并由此制定详细的战略,掌握主动,以最小的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中知胜、谋胜、先胜、全胜的军事思想

知胜、谋胜、先胜、全胜思想《孙子兵法》特别强调“胜”。据统计,全书“胜”字用了82次之多。可以说,孙子有着非常强烈的求胜思想。以下,我们从“胜”字入手,从战争指导思想、用兵作战思想等方面解读孙子“知彼

只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张之洞听后,先是勃然大怒,厉声指斥,说是‘不去不行’。后又冷静下来说:‘你们不是学过《孙子兵法》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去了就是为了知彼,就是为了战胜他们。清末,在当年的湖北,由张之洞派往日本的留日

兵法谋略 鬼谷子《反以知彼,覆以知己》解读

鬼谷子《反以知彼,覆以知己》解读【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利器强兵的军事思想

利器强兵思想在武器研制方面,《武备志》坚持创新革故,遵循因情而变。为了提升明军的装备,改善国家的边海防设施,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达到在东南沿海防御日本的侵略,在北方边境抵御后金挑战的战略目的,茅元仪在

兵法谋略 马汉《海权论》的影响?马汉的《海权论》有什么意义?

马汉海权论思想的影响与运用一、马汉海权论思想的影响马汉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知己知彼的故事

  知己知彼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孙子》是春秋末年孙武的军事著作。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因内乱奔吴,以兵法见吴王阖庐,任将军。《孙子》全书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较系统的军事思想体系的基本形成。1.“

军事谋略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与兵法核心观点介绍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吴子兵法》简介《吴子兵法》,又称《吴子》《吴起兵法》,我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所著。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