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以阵练兵的军事思想
篇首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以阵练兵的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以阵练兵的军事思想
以阵练兵思想
在军队建设方面,茅元仪强调军事训练,讲究研习阵法。茅元仪认为,“言武备者,练为最要”,“兵之有练,圣人之六艺也。阵而不练,则土偶之须眉耳”。他指出,“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营,不可战,不可以专水火之利;有马而不可驰,有饷而徒以饱;天时地利,不能以先人;为略为法,不可以强施。然则言武备者,练为最要矣”。要使训练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以良好的兵员素质为基础,没有经过严格挑选的士兵,便不能训练成劲旅。因此,茅元仪说“选即所以练也”。兵员的选拔条件要视需要而定,车、步、骑、轻重兵和水兵的要求不同,其选拔条件也要有相应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不同兵种的士兵,要“分材而授之器”,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时要注重实战的需要,不要采用华而不实的“花法”。茅元仪关于强调军事训练和注重兵员选拔的思想,实际上是对戚继光关于练兵、选卒、教战、用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纠正当时轻视军队训练和不注重兵员选拔的种种弊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茅元仪在《阵练制》中揭示了阵法的本质,提倡以阵练兵。茅元仪认为阵法是兵民合一的产物。阵法发端于井田制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为土地有不同的形状,军队的组编和训练,就有方、网、曲、直、锐诸种阵法,也就是“量地制阵,而方、圆、曲、直、锐之形别焉”。同时,茅元仪把唐宋以来的阵法逐一加以编辑,说明各种阵法要领,以增长学习者的见识。同时,他还提出:“考数百年之兵战,用阵法而胜者多,不用阵法而胜者少。凡不用阵法而胜者,皆出于彼此浪战,均无法制。其间有以勇而遇弱者,以众而遇寡者,以治而遇乱者,以和睦而遇怨离者耳。乌可执一而废百,指其幸者,以为常哉,由兵事者盖深思之。”强调数百年来作战依靠阵法胜利者多,不能因为偶尔在混战中取胜就习以为常,忽略阵法的重要性。茅元仪也特别收录了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的鸾鸯阵,俞大猷、赵本学的相关阵法理论,以及曾统《拟逐套虏》的八套阵型图,这些都是在实战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阵型、阵法理论和阵图,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关参考
战略防御思想在军事战略方面,茅元仪注重边海江防,关注战略防御。明代后期,西北边防、东南海防和江防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方的守备设施又因多年失修而罅漏百出。为此,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多处阐述了加强
利器强兵思想在武器研制方面,《武备志》坚持创新革故,遵循因情而变。为了提升明军的装备,改善国家的边海防设施,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达到在东南沿海防御日本的侵略,在北方边境抵御后金挑战的战略目的,茅元仪在
文武并举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茅元仪主张文武并重,倡导学习兵法。茅元仪针对当时重文轻武的现象,提出了文武并重的主张。他以史为例,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此三代之所以为有道之长也。自武备弛,而文事遂不可
军事谋略 茅元仪的《武备志》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备志》反应了茅元仪的什么军事思想?
茅元仪与《武备志》一、学者将军茅元仪茅元仪(1594—1640年),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
兵法谋略 《武备志》主要内容有哪些?《武备志》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武备志》的成书过程是怎么样的?
《武备志》的影响与运用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是对历代军事科学进行的系统归纳总结,它发展了《武经总要》等前代兵书的编纂形式,汇编了众多军事书籍,对历朝兵事武备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并在编纂中简明阐发了自己的
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
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
历史人物 明末文学家茅元仪简介,茅元仪是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
人物生平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
棍术,器械武术之一,用棍表演的武术套路的总称。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击法均有详尽论述。握棍的方法称“把法”,常见的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