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茅元仪是谁

Posted 阉党

篇首语: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茅元仪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茅元仪是谁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正当茅元仪立志报国之时,东北建州女真族崛起,其首领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立后金政权,自称金国汗,建元“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为借口,兴师攻明,辽东战火纷飞,战乱屡起。明廷阉党弄权,国运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举国为之震惊。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发奋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器械资料,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辑成《武备志》,于天启元年(1621)刻印。自此以后,这位年轻学子声名大振,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与同僚鹿善继、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研究敌情,协助孙承宗作战,抵御后金的进攻,并到江南筹集战舰,加强辽东水师,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在孙承宗指挥下,明军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茅元仪也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由于阉党魏忠贤专权,孙承宗被排挤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于天启六年(1626)告病南归。次年十月,朱由检即帝位,随后杀魏忠贤,阉党势力大落,茅元仪即赶赴京城,向新帝进呈《武备志》,因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今属河北)江村。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骑兵直扑北京,孙承宗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等数十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解了北京之危。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不久又被权臣梁廷栋所忌而解职,又受辽东兵哗之累,遣戍漳浦(今属福建)。之后,辽东军情复又紧急,他请求效死勤王,遭到权臣阻挠,于崇祯十二年(1640)悲忿纵酒而亡。>>元仪文武双全,曾纳秦淮名妓杨宛、王微为妾,时人称:“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家富藏书,并与曹学佺、董其昌、汤显祖等学者和藏书家往来颇密。编撰有《九学十部目》,分为经学、史学、说学、小学、兵学、类学、数学、外学。目录学家姚名达对此目评价较高,他认为向来目录学研究之弊,唯知类书,不研类学。类之有无,依书之多少而定。茅元仪能够以学术为分类标准,开目录学研究之新。刻书亦多,天启元年(1621)自编自刻有《武备志》240卷,被后人称之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刻宋、元、明人著述10多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梦阁主人茅元仪是谁

  茅元仪是明朝守边将领,受到当时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重用,曾经在边疆抛头颅洒热缺,报销国家,最后却遗憾而终。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万历二十二年在浙江吴兴一个书香世家出生,祖父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茅坤。

梦阁主人茅元仪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茅元仪是明朝守边将领,受到当时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重用,曾经在边疆抛头颅洒热缺,报销国家,最后却遗憾而终。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万历二十二年在浙江吴兴一个书香世家出生,祖父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茅坤。

历史人物 明末文学家茅元仪简介,茅元仪是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

人物生平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

军事谋略 茅元仪的《武备志》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备志》反应了茅元仪的什么军事思想?

茅元仪与《武备志》一、学者将军茅元仪茅元仪(1594—1640年),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攻守作战的军事思想

攻守作战思想在作战指挥方面,《武备志》注重实际作战,强调攻守方法。茅元仪在《军资乘》中列有“战”、“攻”、“守”三篇,主要讨论实战的要领,叙述攻城、守城作战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所使用的武器装备。茅元仪特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战略防御的军事思想

战略防御思想在军事战略方面,茅元仪注重边海江防,关注战略防御。明代后期,西北边防、东南海防和江防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方的守备设施又因多年失修而罅漏百出。为此,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多处阐述了加强

军事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文武并举的军事思想

文武并举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茅元仪主张文武并重,倡导学习兵法。茅元仪针对当时重文轻武的现象,提出了文武并重的主张。他以史为例,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此三代之所以为有道之长也。自武备弛,而文事遂不可

兵法谋略 茅元仪​《武备志》以阵练兵的军事思想

以阵练兵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茅元仪强调军事训练,讲究研习阵法。茅元仪认为,“言武备者,练为最要”,“兵之有练,圣人之六艺也。阵而不练,则土偶之须眉耳”。他指出,“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

历史人物 茅元仪写过哪些著作

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

历史人物 茅元仪写过哪些著作

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