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古代皇宫早朝趣事
Posted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新知 古代皇宫早朝趣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新知 古代皇宫早朝趣事
皇帝通过早朝听政,决断国家大事,历代都有一定的制度。宋代规定五日一朝,明初则每日都有早期,清初逢五视朝。早朝一般都在六七点钟,到时候击鼓撞钟奏乐,群臣在礼官的引导下,按一定的排列位置上朝。在早朝上,大臣可以面奏要事,皇帝可直接面谕,是一种处理国家大事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皇帝本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早朝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很多出人意料的笑话。
唐玄宗初得杨贵妃,整日里玩乐,十分疲倦,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床。正赶上上朝的日期,文武大臣一个个早早起来,骑马坐车,匆匆赶到朝中,可是等到日上三竿,还不见皇帝出来。好容易等到高力士出来,向众臣宣布:“皇上身体不适,请群臣回府。”众臣于是面面相觑,一个个垂头丧气,赶紧回去吃饭。因为怕早朝来晚失礼,许多人没有吃早餐呢。
明宪宗迷信僧道,整日里烧香拜佛,不理朝政。凡朝中大事,都让他宠信的太监汪直去处理。逢大臣上朝之日,汪直代皇帝出面,宣布圣谕。因此汪直可以植党营私,一些趋炎附势之人升官进爵。朝中最有权力的三阁老(即宰相)和六部尚书都成了汪直言听计从的亲信。有人编出顺口流: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而宪宗本人,在位23年,仅在成化七年召见过大臣一次,说了几句话就退朝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上朝最少的皇帝。
坚持早朝的勤谨皇帝要数明太祖朱元璋和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每天起得很早,各部院官员都要在早晨3点左右集齐上朝。他还下令都察院:“怠惰规避,不于黎明齐集者,着都察院及科道察出参处。”
皇帝一般是六七点视朝,做臣下的必须提前上朝等候。而大臣们的住所不一,不少人不得不在早晨三四更起床,四五更趋朝。久而久之,有的年老体弱的大臣就受不了了,甚至于宁可不当官而“具疏乞休”。明太祖时大臣钱宰因为天天上朝而生烦恼,回家后吟诗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不想此诗被朱元璋知道了,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做得好诗,但我没有“嫌”你啊,何不改用“忧”字。顿时把钱宰吓得跪地叩头谢罪。
相关参考
明代后期,宦官为所欲为,权势很大。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将享乐的意念宣泄于饮食,造成种种心理变态。 内臣,是专指大太监。大太监们各有所好,有的好吃“龙卵”,“龙卵”是上等白马的睾丸;有的好吃“白羊
一些小说、电视剧中描述了清朝康、雍、乾三位大帝为了治理国家,宵衣旰食、夙兴夜寐,每天早上摸黑起床,催促着太监备轿上朝的场景。宫女、太监和侍卫、婢仆手忙脚乱,忙碌开了。而在午门之外,文武朝臣揉着眼、打着
文丨木木古装剧中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大臣们穿着官服站的整齐,皇帝高坐龙椅,开始早朝。重要的事情说完后,太监喊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早朝就结束了。早朝结束后,皇帝从后门回宫殿,大臣们退着出前门,那
...大发,天天举办马球比赛,四处游宴,歌舞伴奏,直接把皇宫变成了娱乐场。天天这样不分昼夜地玩耍,李湛早上哪里起得来床,上得了朝。这下可苦了那些上早朝的百官。即使谏官们在李湛御座前的台阶上把头磕破,苦苦哀求...
古代共出现过七百多位帝王,可是这么多皇帝中有残疾的还真不多,毕竟可是一国之主,倘若身体有残疾的话定然会影响到皇帝的龙威,也正是如此,很少有老皇帝会选残疾的儿子当接班人,不过凡事总有那么一个例外,历史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朝会是怎么进行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朝会可以说是古代朝廷最为重要的活动,按照时间可以分为早朝、午朝、三朝三种,其中尤以早朝最为重要。为了确保朝政顺利运转,历朝
导读:“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里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说。止车门与下马碑齐如
三宫六院的皇家建筑,都讲究“九五之尊”。太和殿的间数为横九纵五,就是根据“九五之尊”而来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宫,但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却是11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太和殿等宫内建筑在历史上曾多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城内院院相套,大小相连,宛若迷宫,不熟路径者白日也常走错,更不用说夜晚了。然而在300多年里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官吏的任免制度。对官吏的任免形成制度,是从战国开始的,首先打破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