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
Posted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新知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新知 太和殿为何十一间
三宫六院的皇家建筑,都讲究“九五之尊”。太和殿的间数为横九纵五,就是根据“九五之尊”而来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宫,但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却是11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太和殿等宫内建筑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灾,殿宇四周檐下由一圈廊子相互连着,一处失火就可能火烧连营,所以将有的廊子改为砖墙。太和殿在明朝是9间,清初也是9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皇宫御膳房失火。一阵狂风袭来,大火烧向太和殿的配殿,继而顺着斜廊烧到了太和殿。事后,康熙下令将6名火灾肇事者杀头,又下令在重修太和殿时将其东西两侧各加一道防火墙。当时,殿周围都是廊子,后来改建时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太和殿山墙向外堆,把山墙下檐廊子包入殿内叫夹室,于是9间之制被打破了,太和殿多了两间夹室,看起来就成了11间。这就是太和殿9间改为11间的由来,也是清朝对宫殿格局最大的改变之一。
相关参考
在我国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内,存放着一座历史遗存的铜钟,铜钟净重9999斤。这座铜钟于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铸,高3米,圆周5米。铜钟上的图案及字样是元代书法家方从义所写,国内实属罕见。自
根据《故宫史话》记载,紫禁城原来有房间1万间以上,但是在这一万间房屋中,仅有一间房屋到之后就成了无人住,准确的说是不住活人。这间房屋就是坤宁宫,它的名字来源于《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坤宁宫一直以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点击查看: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共24位皇帝的皇宫所在地。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是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皇帝办
在小说戏曲中,皇帝都是在金銮殿(太和殿)上接见群臣、处理政务。实际上,太和殿只是皇帝登基和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平时很少使用。明朝、清朝两代皇帝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一般是在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宫后三宫(乾
古今中外的资料表明,和尚、僧侣中高寿者比比皆是。唐代慧昭和尚活了290岁,英国僧侣肯塔•伊•江也度过了185个春秋。这就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为何多高寿? 首先说饮
“首级”是古人对头颅的别称。为什么头颅又称“首级”呢? 原来,秦汉时期,军队作战有一条奖励制度,凡是斩下敌人的一个人头者,赐爵一级。古人称头为首,一首一级,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头颅叫做“首级”了。
一、国内大事记♦ 1307年8月17日孔子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712年前,1307年8月17日(元朝大德十一年),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
据载,我国现存的古塔大约有2000多座,塔的种类和样式繁杂众多,但塔的层数却大都是奇数,尤以7至13层居多。如杭州灵隐寺的石塔是7层,我国著名的西冷社的华严经塔是11层,最高的是云南大理的南诏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