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涛
Posted 文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何文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何文涛
- 卷一 ・ 帝王言行
- 卷二 ・ 朝廷政事
- 卷三 ・ 官场见闻
- 卷四 ・ 帝国花絮
历史人物 释演音 弘一大师简介
释演音 弘一大师简介
释演音(公元1880年-公元1942年)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法师,俗家名称为李叔同,原籍为浙江平湖人(亦有原籍山西的说法),家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又名岸、广侯,字叔同,号漱筒,别号有息霜、晚晴老人等近两百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弘一」,是以目前的佛教界及信众习惯称他为「弘一大师」。其生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生于天津,卒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享年六十三,为其父李世珍第三个儿子。
弘一在出家之前是拥有家室,分别是在他十八岁奉母命迎娶的俞氏女和日本娶的侧室诚子,而这两位女性都有为他诞下儿女。出家前的弘一才华横溢,在国画、音乐和话剧上都有非常高的造诣。虽然幼年丧父,但在家人的栽培之下,已经有相当好的国学和书法基础。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之外,他还曾在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先生学习。在丧母守孝半年之后,弘一同就东渡日本,开始了六年的留学生涯。弘一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二十九日考入东京上野美术学校西洋画科,随黑田清辉学西画。除了课业之外,弘一活跃于当地的音乐界、艺文界和戏剧界。在公元1911年3月毕业之后,弘一即归国,并开始了他教书的生涯。据目前的资料看来,弘一在学校是个颇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在当时大家不太重视的图画和音乐。
弘一出家的主要因缘是他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到杭州西湖的大慈山定慧寺(亦称虎跑寺)进行断食禅修。自此之后,他就开始茹素、供养佛像和阅读佛教经典。在李叔同三十九岁,也就是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七月十三日,在定慧寺跟从了悟法师出家,并于该年九月入灵隐寺受比丘戒。
出家以后,弘一把精力集中在经典的研究中,而其中对于律典的研究最深。除了搜集和整理《四分律》相关的本子之外,也撰写了许多戒律相关的文章。为了弘扬戒律,他创办了南山律学院和闽南佛教修正院。在他的努力之下,南山律宗得以复兴,而他自己也被佛教界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不过,其并不是只重视戒律,就有人以「以华严为境,四分戒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来总结弘一法师的佛学成就,这显示了他在华严宗和净土宗方面的修行成就。除了佛学上的成就以外,弘一出家前的艺术修养亦为佛教增色不少,如为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编曲、协助出版《护生画集》和许多抄经的墨宝。
弘一出家后正值于中国剧烈动荡的时代。在抗日战争中,他立志殉教,并有「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等警语。为了弘扬佛法,他甚至拒绝离开沦陷的战区。据其弟子刘质平的说法,国民党曾软硬兼施,希望弘一发挥其影响力襄助国民党并为蒋介石撰写对联,但是都为其所婉拒。
在国家情操与僧团事务中,弘一的行径与同时代的太虚和尚非常相似,而这两人的交情也是非常好。对于太虚推动人生佛教、戒律重建和寺产改革等佛教现代化的活动中,弘一给予非常大的支持与鼓励。甚至在太虚被传统势力激烈反对之际,弘一依然给予他真诚的支持。由于太虚并无受过正式的教育,所以设计教学课程非所长。曾留学于日本的弘一对于现代教育较为熟悉,所以便协助太虚把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引入太虚创办的佛学院。
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积极于弘扬戒律和僧伽教育的弘一以六十三岁之龄安详的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有感于弘一大师之德行和贡献,后人亦有为其建立纪念馆,如浙江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天津纪念馆。目前学界对于弘一的研究相当多,在台湾也曾主办了数次以弘一大师为题的研讨会。其生前的作品非常多,被后人编辑为《弘一大师全集》,分为佛学、传记、序跋、文艺、书法、书信、杂着和附录等八大卷,共一千三百多万字,计十册。另外还有个别人士所汇编的文集如:蔡念生汇编《弘一大师法集》、李芳远编《弘一大师文钞》、秦启明编注《弘一大师李叔同书信集》、秦启明编注《弘一大师李叔同音乐集》、秦启明编注《弘一大师李叔同演讲集》、徐正纶编著《弘一大师诗词全解》和刘素芬主编《李叔同说佛》。
相关参考
巴顿(刘文涛、柯春桥著)★无卓越之将帅,即不能创彪炳之功业,无优秀之指挥,则不能获辉煌之胜果。孙子说:“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悲剧,并且是具大的。在这场正义与邪
释演音弘一大师简介 释演音(公元1880年-公元1942年)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法师,俗家名称为李叔同,原籍为浙江平湖人(亦有原籍山西的说法),家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又名岸、广侯,字叔同,号漱筒,别号有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名文涛,别号广候、漱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名文涛,别号广候、漱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洪学智认为,自己所在的3师原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才划归了新四军,自己当黄克诚的助手,不但工作很顺手,而且黄身体不好,很需要自己协助。本文摘自2013年第7期《红广角》,作者徐文涛、谢明,原题
历史人物 唐朝将军何昌期生平简介_岭南第一猛将何昌期_何昌期故居_何昌期后人
中文名:何昌期字:伯唐号:阳严家乡:阳山铜台何昌期——唐朝千牛卫上将军 何昌期,字伯唐(一作伯泰),号阳严(一作阳山),阳山铜台人(一说连州人)。何昌期的祖父何言,字于宣,为唐朝广东云浮镇将;父亲何
本名:何氏别称:何皇后、何太后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阳宛县去世时间:189年9月30日谥号:灵思皇后陵墓:文昭陵何皇后——东汉皇后 灵思皇后(?—189年9月30日),何氏,南阳宛县
历史人物 何仙姑简介 何仙姑怎么成仙的 何仙姑和吕洞宾什么关系 何仙姑的传说故事-
中文名:何仙姑 别名:何琼,何秀姑,何香 国籍: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说法不一,但应出生在南方www.cha138.com 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何仙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
本名:何威凤字号:翰伯所处时代:清性别:男别号:七癖何威凤 何威凤,字翰伯,号东阁、藻篁,别号七癖(因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嗜好)、梅芬、顾双、药嫦、药道人、盟石主人,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人
何承天别名何衡阳,是我国刘宋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元嘉历》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给出的圆周率近似值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何承天>何承天简介>何承天(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