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邦华这个人?李邦华为什么不受天启帝而受崇祯帝重用?

Posted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李邦华这个人?李邦华为什么不受天启帝而受崇祯帝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李邦华这个人?李邦华为什么不受天启帝而受崇祯帝重用?


  李邦华是明朝末年官员,万历年间中进士,此后入仕为官,历经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和崇祯帝。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兵攻破北京之后,李邦华上吊自尽,殉节而亡。

  李邦华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对父亲至孝,出门在外也不忘老父。他与自己的父亲一同乡试中举,随后父子二人共同勉力,布衣徒步上京赶考。

  中进士之后,李邦华的官途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成就还是要比自己的父亲高。而在他当官期间,与父亲分离,却仍然不忘老父。做官之时,经常请假回家看望父亲。罢官归乡之后,就在父亲跟前伺候。

  李邦华是一个正直清廉的人,明朝末年党争严重,李邦华原本是中立立场,但是却敢于站在正义的一方,因此的嘴脸不少的人。李邦华刚为官不久,当时的党争已经有些严重。朝中各大党派联合起来,攻击东林党,身为东林党成员的顾宪成,受排挤和迫害严重。

  李邦华不是东林党人,老实说这件事儿和他就没什么关系。若聪明一点的,应该都会选择视而不见。但是李邦华最终还是站出来,为顾宪成辩解,以至于后来被当做东林党人弹劾,甚至因此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原本准备升任他为御史的,最后却不了了之。

  后来他请假回乡,正是朝中对东林党攻讦最严重的时候。与李邦华为同乡,同时又有师徒情谊的邹元标,被定为东林党党魁,受到严重的迫害。李邦华看不过去,出面为其辩解,不仅自己被外放,连他的父亲都丢了官。

  李邦华是一个有才能的能臣,在地方之时,能够安抚百姓,改善民生。若是有贼寇而来,他还能率兵抵抗。入朝执掌兵事之后,也能针对当时兵政的弊端,提出建议,并且将这些弊端一一改善。而在改善弊端之时,难免就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但是李邦华却未曾停过脚步,根本就不畏惧权贵。

  李邦华脾气刚直,为官期间,经常仗义执言,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人。所以他一生仕途,十分的不顺畅,罢官又起复,如此循环往复了不少次。不是没有人劝过李邦华,让他为人圆滑一点,该退让的退让,该选择视而不见的,就当眼睛瞎了。但是李邦华谢过人好意,却仍然坚持己见,表示:“我宁为偏枯的学问,不做反复的小人。”

  李邦华一生仕途不顺畅,最严重的时候还是在天启帝时期。虽然都是因为脾气刚直的原因,但是这个时候李邦华得罪的人尤其的多。第一首当其冲的就是宦官,当时阉党和东林党斗争激烈。李邦华被归为东林党一类,并且经常直言上谏,自然成为阉党的心头恨。

  李邦华曾经不止一次的上书弹劾魏忠贤等阉党人氏,着实惹怒了阉党,也不怪别人想方设法的将他排挤出朝廷,亦或是罢官。

  第二个就是天启帝,天启帝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在位之时无心朝政,重用大奸宦魏忠贤,将国家搞的一片混乱。而李邦华经常不顾虑天启帝的想法,直言上谏,指出天启帝的错误。皇帝最是好脸面,自然对他感官不好。天启帝那个时候十分贪财,对于下面官员的供奉,只有欢喜的份,不会考虑是不是官员从哪儿强取豪夺,收受贿赂而来。而李邦华对此,经常规劝上谏,有一次就直接惹怒了皇帝,将他贬官了。

  相反在崇祯帝时期,崇祯帝是个有想法的皇帝。与天启帝无心朝政不同,崇祯帝一心恢复大明荣光,对于能臣只有重用的份。

  而李邦华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凭借冬至祭之时的出色表现,赢得崇祯帝好感。后来办事又牢靠,自然得到崇祯帝重用。所以尽管李邦华在崇祯帝时期,也时常受到弹劾,但是却一直都受到崇祯帝宠信。就算被罢官,不多久又会被起复。

  以上就是李邦华在两朝的不同处境,为什么他能在崇祯帝时期受重用,却被天启帝忽视的原因。
 

相关参考

明末殉节官员李邦华简介 李邦华是怎么死的?

  李邦华是明朝末年著名清正大臣,在世之时,不畏权贵,敢于直谏,是受崇祯帝赞扬的能臣。他出身江西吉水,生于公元1574年,去世于公元1644年,入朝为官之后,不畏权贵,因此管路跌宕起伏。  李邦华早年

知名人物 蔡邦华人物简介

·蔡邦华蔡邦华,著名的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我国早期昆虫生态学学者之一,在实验生态和农业昆虫生态学上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是我国昆虫生态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昆虫分类学上,发现了150余个新种属,涉及等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在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军中,闯王李自成是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崇祯十年(1637年),他在明将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合攻击下大败而逃,随行的部下死的死降的降只剩十七人。但是,就是靠着这十七名残兵败将,他在几年

崇祯帝遗书是什么?崇祯帝遗书内容是什么?

  明朝崇祯帝是明朝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这个皇帝很特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但却干了许多糊涂事,最终无法挽回明朝败局,成为一位亡国皇帝。  天启七年,明熹宗去世,因为没有留下子嗣,作为弟弟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余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

历史秘闻 崇祯帝临死前悔悟,魏忠贤是忠臣可托付大事,不该杀呀

在大部分人眼里,魏忠贤就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奸臣。崇祯帝在刚上任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他吊死煤山的时候却后悔了,这又是为何呢?要想真正了解其中的缘由,就必须提到崇祯帝的哥哥天启帝。天启帝也算是一个奇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祯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皇帝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之后,他趁热打铁,一纸诏书便将魏忠贤贬到凤阳去看坟,一步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薛国观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余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

献上女儿却被玷污 崇祯朝首辅降李自成后

魏藻德是崇祯13年考上的状元,崇祯16年做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人做官没有什么建树,就是最后崇祯没钱了,给崇祯出个主意让百官捐钱,这个人的优点是懂崇祯帝的心思,知道崇祯的战略,所以比较受重用,可是有才无德

献上女儿却被玷污 崇祯朝首辅降李自成后

魏藻德是崇祯13年考上的状元,崇祯16年做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人做官没有什么建树,就是最后崇祯没钱了,给崇祯出个主意让百官捐钱,这个人的优点是懂崇祯帝的心思,知道崇祯的战略,所以比较受重用,可是有才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