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上女儿却被玷污 崇祯朝首辅降李自成后

Posted 崇祯 李自成

篇首语:只愿我永远在爱里,不断地学习,即使悲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献上女儿却被玷污 崇祯朝首辅降李自成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献上女儿却被玷污 崇祯朝首辅降李自成后

魏藻德是崇祯13年考上的状元,崇祯16年做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人做官没有什么建树,就是最后崇祯没钱了,给崇祯出个主意让百官捐钱,这个人的优点是懂崇祯帝的心思,知道崇祯的战略,所以比较受重用,可是有才无德,也没有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

大顺破北京后,魏藻德投降李自成,李自成非常看不起他,你三年就被崇祯提拔为首辅,崇祯哪里对不起你了?然后魏藻德就被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关了小黑屋,魏藻德给刘宗敏说你们要是用我就快把我放出来,刘宗敏就把他提审,用刑,受不了酷刑的魏藻德献出女儿给刘宗敏为妾,如此一来刘宗敏更是看不起魏藻德,自己奸污之后送到军营,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刘宗敏早年随李自成起义,虽然名义上是李自成的部下,可是根本对李自成的命令非常不屑。

李自成初入京城治军严整,后来就是各种抢掠了,明朝率先投降的官员更是被掠夺致死的很多,魏藻德就是其中一个,而吴三桂听闻李自成对明朝降臣的处理,非常失望,所以始终没有加入李自成军。后来李自成败于吴三桂回京城更是杀光吴三桂一家老少,如此暴戾之人怎么可能守住天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些降臣在大明亡之后希望新朝接纳自己本就是自讨没趣,结局悲惨也算罪有应得。

兵败后的大顺逃回西安,依托潼关据守,半年没有任何大动作。此时形成南明政权,大清以及大顺三方势力并存的错综局面,而广泛吸收汉臣汉将的满清,颇有当年曹操的气魄,大军所向披靡建立统一政权,而李自成的死因竟是被农民砍死,真是悲惨.

相关参考

崇祯皇帝是如何杀死自己的妃子和女儿的?

...己的妃子和女儿后,自杀殉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开始三面攻打北京。到十八日上午,北京城全城被围。到了下午,李自成派人对崇祯直言到“请逊位”。然后下令全线攻城。马上内城便被攻克。崇祯皇帝已经明白...

崇祯皇帝是如何杀死自己的妃子和女儿的?

公元1644年,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同时又是大顺朝永昌元年,大西朝大顺元年,清朝顺治元年。明朝在这一年灭亡。身为亡国之君的明崇祯皇帝在杀死自己的妃子和女儿后,自杀殉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开始

却被多尔衮捡了个大便宜? 李自成崇祯互断龙脉

李自成在1644年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联合夹击下败亡,李自成也死于非命。因此,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败俱伤,是因为互断了对

历史人物 崇祯私藏百万白银也不愿救济明朝,最后银子却被李自成运走

俗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归皇帝一人所有,在臣民眼中,皇帝便是天下最为富有之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历史之上的穷人皇帝并非少数,东汉时期的刘秀、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以及明朝的崇祯皇帝皆为代表

崇祯钦派他前去剿贼,可出发后不与敌军交锋,却跟自己人打了起来

明朝覆灭时的状况,用两个字即可概括—崩溃,更让崇祯崩溃的是,首辅李建泰竟然是个大脓包。想当初,李建泰因家乡曲沃被李自成攻陷,痛哭流涕地请求督师剿灭「”西贼”以解圣忧时,他还着实激动了一把。「”只要在山

他献出为大明续命的良方,却被崇祯否决,晚清却用此方续命六十年

明朝末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明王朝面对着两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外有关外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此时,有一个人

康熙知道了一个70岁的教书先生的身世后,立马将他满门抄斩

崇祯当年被李自成围堵,无奈之下杀掉了自己的妃子和女儿,自己也自杀了,但是死前却说了一句令世人敬佩的话:就算我被费事也不想有一个百姓受伤。崇祯死后,也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崇祯在死前虽然杀掉了自己女儿和妃

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 ”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1644年1月1日,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顺,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取代大明。大年初三,按照我国的传统,还是过年的时间,李自成就迫不及待发兵向北京进发。他当时的部属是分两路进兵,一路由他和刘宗敏

南明永历帝境外历险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崇祯

众所周知明朝并没有想宋朝那样迁都后,朝廷有得以延续。南明的历史上很短,法理上并不受承认。其实明朝前都另建新朝的先决条件是非常有力的,明朝是双都制,南京本身自己就读有朝臣体制。大明皇帝南迁,应该是一蹴而

南明永历帝境外历险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崇祯

众所周知明朝并没有想宋朝那样迁都后,朝廷有得以延续。南明的历史上很短,法理上并不受承认。其实明朝前都另建新朝的先决条件是非常有力的,明朝是双都制,南京本身自己就读有朝臣体制。大明皇帝南迁,应该是一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