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 ”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Posted 部队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 ”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朝最后一次派兵 ”讨贼”,如同儿戏,大明朝不亡真是没有道理
1644年1月1日,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顺,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取代大明。大年初三,按照我国的传统,还是过年的时间,李自成就迫不及待发兵向北京进发。他当时的部属是分两路进兵,一路由他和刘宗敏带领,进攻太原、大同、宣化、居庸关,打算从北路进攻北京。一路则由刘芳亮带领,从黄河北岸进攻怀庆、张德、保定,欲从南路威胁京师。李自成兵锋所指,山西的州府纷纷陷落。崇祯不断接到前线失败的战报,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前线的失利,已经让崇祯帝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在朝堂上他面对百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朕非亡国之君”,他不愿把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发誓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并不是真想亲征,而是想考验一下群臣,因为他接着又对大臣们说:「 ”卿等能无为朕分忧哉?”还别说,崇祯话音刚落,内阁首辅陈演和几位阁臣都纷纷请命,要替皇帝督师讨贼。但是崇祯却摇摇头,一个也没同意。 这时候,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表示要代皇帝出征,此人乃是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李建泰。据说这个李建泰在朝堂久负盛名,被人称赞为性情慷慨、风骨峭拔。李建泰慷慨陈词,愿督师讨贼,他并且说出两条,让崇祯帝非常满意,他说的两条一是他本人是山西曲沃人,并是山西巨富,他兼有保家卫国双重责任,二是他允诺拿家财充军饷。崇祯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并且不需要朝廷出钱,就能打仗的督师。于是崇祯龙颜大悦,居然要亲自行古代的推毂礼,到郊外为他饯行。但是李建泰却说,本朝没有先例,不敢接受这样隆重的礼节。 但是崇祯帝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在李建泰出征那天,他还是带领文武百官设宴为李建泰饯行。崇祯帝用金杯亲自给李建泰敬酒三杯,临行,崇祯帝提拔李建泰为兵部尚书,并赐予尚方宝剑,告诉李建泰可便宜行事。光饯行的官员就坐了十八桌,文官九桌,武官九桌。可见朝廷并不乏武将,但是,崇祯却选择了一个文职官员李建泰去领兵打仗。崇祯选择李建泰的理由只是因为他是山西人,并且能够解决军饷问题,而全不管他是个打仗的外行这一致命弱点。 前面说过,李自成采取的是对北京南北夹击的战略,并且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路。而这个李建泰果然是个外行,他带的部队不去到北面迎敌,却选择到南方去迎击李自成的偏师。而且李建泰也不接受部将的建议,日夜兼程去援救太原,而是拘泥古代兵法,每天行军30里,这样蜗牛爬行般的速度,在当时军情十万火急的时刻,根本就是误国行为。 明朝的军饷、军粮供应向来是个问题,军粮供应不及时可以说是明军的常态,李建泰带领的这支部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李建泰许诺给皇帝的军饷,一时难以兑现,因为他的家乡曲沃还遥不可及。行军途中,堂堂督师,居然三天才吃上一顿麦饭,而监军凌駉竟然饿得从马上栽下来,普通士兵饥饿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支饥饿之军能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呢?很多士兵撑不住,纷纷逃散,当大军到了涿州的时候,已经逃散了三千多士兵,不久,李建泰身边只剩下500士兵。这500饥饿的士兵居然担负着剿灭农民军挽救大明朝的历史重任! 李建泰只好沿用惯例,找地方政府解决军粮问题。但是连年征战,再加上连续的灾荒,地方上也早被压榨净尽,所以州县一听说官兵来了,避之唯恐不及。以至于当大军来到广宗县城的时候,知县竟然紧闭城门,不让李建泰的部队进城。李建泰的部队硬是在城外呆了三天。李督师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发兵攻打县城。一个小小县城当然不是官兵的对手,县城很快被攻下来了。愤怒的李建泰下令杀死乡绅,鞭笞县令。想不到李督师的第一仗居然是对自己的县城开战。 后来不久,他就收到了家乡沦陷的消息,而且还得知他家的财产先是遭到家丁的哄抢,然后才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抄没。据说他家里曾经拥有上千家丁,其富裕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不过上千家丁如果一起哄抢其破坏力也可以想见。所以他听说家产抄没的消息后,就病了,他已经没有心思再去剿贼了。他当初请命督师,其实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他原打算用朝廷的兵去保护自家的家产,没想到愿望落空,他还有什么心思去剿贼?所以他赶忙收拾数百残军准备进入保定城躲避。非常有意思的是,他根本没有跟农民军打仗,身边却只剩下残军! 但是战火已经烧到了保定周围,附近的很多州县已经或者被攻占,或者献城投降。他来到保定城下,但保定守军早已把城门紧闭,不让他进城。他于是向守城将士喊话,称自己是朝廷派来的李建泰,带领大军前来剿灭反贼的。保定同知邵宗元登上城墙,李建泰拿出朝廷印信给邵宗元看,邵宗元怀疑他是冒充的,就对他说:「 ”你既然深受皇帝信任,就应该向西征讨李贼,你现在进城难道是为了躲避贼寇吗?”李建泰于是拿出尚方宝剑威胁邵宗元。幸而邵宗元身边的将领有认识李建泰的,才把李建泰放进城来,不然说不定李建泰又要下令攻城,他打自己的城池太在行了。 李建泰进城不几天,刘芳亮的部队就杀到城下,他派中军郭中杰出城投降。据说李建泰在大顺还做过丞相。但很快清兵就杀了过来,他又马上投降清朝,并在清朝继续做他的大学士。但是不久他却因事被清朝免官,只得回家乡曲沃养老。后来姜瓖在大同举兵,派人联络李建泰,李建泰也想赌一把,于是举兵响应,但是清兵一来,他的部队马上瓦解,这回他即使想投降,清朝也不会接受了。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已到,就对自己的50个妻妾说:「 ”你们哪个愿意跟我同死?”结果没有一人回应。但是临死前他却说了一句貌似很爷们的话:「 ”老夫终是明臣,死亦何恨!”但是这个人短时间内三降三叛,他的话还有什么斤两! 李建泰所部是崇祯朝派出的最后一支征讨部队,崇祯帝选了李建泰这么个貌似负责又有钱的文职人员,说明他用人不当,把军国大事视同儿戏。而李建泰出征后的一系列行为,更加荒唐可笑。大明朝落在这样的君臣手里,岂有不亡之理?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陈抱成:《明代人物轶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清)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樊树志:《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相关参考
崇祯十七年的凌晨,崇祯亲手砍断女儿的手臂,逼死皇后。他跌跌撞撞跑到奉天殿擂鼓撞钟,然而文官不见,武将不朝。万念俱灰的崇祯用鲜血写下诏书之后,自缢于煤山,维持近300年的明朝大厦轰然倒塌。其实,明王朝到
崇祯皇帝一生最后悔的事,并不是处死袁崇焕,而是重用这两个人,否则明朝不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于李自成,二是自杀殉国。没有任何的犹豫,崇祯帝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做到了祖训所规定的“君王死社稷”
历史秘闻 崇祯皇帝一生最后悔的事,并不是处死袁崇焕,而是重用这两个人,否则明朝不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于李自成,二是自杀殉国。没有任何的犹豫,崇祯帝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做到了祖训所规定的“君王死社稷”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说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当时来说,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就是崇祯帝的哥哥。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从万历皇帝之后,明朝的问题就不断出现,这时候的明朝走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无论从在位时间,还是在位所处的大环境,乾隆都是清朝12位皇位中最有福气的皇帝,因此自称“十全武功”也是有道理的。>可乾隆有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让中国失
崇祯,是明代的末朝皇帝。据史学家介绍,崇祯皇帝本人,倒并不是那种骄奢淫逸、昏庸无道的君主。相反的,他还比较务实,勤于朝政。在生活上,更是提倡朴素,节衣缩食。说起来,也可算是个很想搞好朝政、懂得节俭的皇
魏忠贤权倾一朝天启初年,后金接连打败明军,朝廷震动。明熹宗不去整顿内政国防,却听从魏忠贤的胡言,挑选太监和宫女在宫内操练取乐。整个过程如同儿戏,皇帝常兴致勃勃地亲临观看。时人诗曰:“天子宫中肄六韬,红
崇祯皇帝朱由检堪称是明朝最勤政却也是最悲情的帝王之一,他继位的17年里,旰食宵衣,不近女色,每天仅睡三五个小时,30来岁就已有了白发。然而,命运却和朱由检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崇祯朝17年里,有15年时
...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无恶不作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祯手上灭亡的,而崇祯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魏忠贤都死了,为什么明朝还会灭亡?明朝只亡于流寇,归根结底,亡于东林党。你可以查查,天启皇帝在的时...
张献忠杀襄王张献忠、罗汝才部再起,熊文灿惊慌失措,忙派兵追击,结果官军大败而归。崇祯得知大怒,令熊文灿削官,不久更逮捕下狱,杀头示众,招抚彻底失败。杨嗣昌推荐熊文灿有罪,他只得自己请战,皇帝当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