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东源乡一处文物身份确定 为清代乾隆丙午年和尚墓塔

Posted 和尚

篇首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栗县东源乡一处文物身份确定 为清代乾隆丙午年和尚墓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上栗县东源乡一处文物身份确定 为清代乾隆丙午年和尚墓塔

2、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上栗县东源乡一处文物身份确定 为清代乾隆丙午年和尚墓塔

上栗县文广新局、东源乡政府、萍乡博物馆于近日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对当地东源乡竺塘村棉花冲发现的佛教文物进行调查,确定一处文物为清代乾隆丙午年和尚墓塔。

>

发现的和尚墓塔

该和尚塔为仿木结构石塔,坐西朝东,塔后有麻石罗围。该塔平面呈六边形,台式基座,六面体塔身,六边形屋面,葫芦形宝顶。塔身正面竖刻“示寂大公上如下峰法名从道老和尚位”十六个字。塔前原有墓碑和望柱在修水库时被拆除,砌入拦水坝中。该塔坐向右边有一座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和尚照贤续明的土堆墓,碑文中记载了续明和尚是广慈和尚的徒弟、是石塔墓主从道和尚的徒孙,该墓由续明和尚的徒弟佛佑、徒孙慧参立碑建造。

据村民介绍,当地原先有一座寺庙,前栋叫天井庵,后栋叫清泉寺,民国时期有尼姑住持。寺庙早年已毁无存,唯独后山有一座和尚塔和几座和尚墓。在石塔附近还发现了两座民国时期的土堆墓,在大路边还发现一块字迹模糊的捐碑。

萍乡博物馆有关人士称,当地天井庵和尚石塔和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萍乡佛教传播情况提供了实物参考资料,尤其是碑文中记载的以石塔墓主为首的五代和尚法名,为研究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天井庵的师承关系提供了确凿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据中国文化报7月14日报道,“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嘴头村。2012年,当地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报告文物部门。随后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使一个埋藏了众多珍贵青铜器的商末周初贵族墓葬群重见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铜器,包括了罕见的青铜器“禁”和“高领袋足鬲”,被认为是我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2013年8月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滨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石鼓山考古队,开展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

通过发掘,考古专家发现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该墓葬呈长方形,深8米、宽约4米,为竖穴土圹墓,口小底大,约16.26平方米,棺室周围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属于单人葬,头向朝着地势较高的方向,有东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为木质,随葬品一般置于头部附近的二层台或壁龛内。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龙纹的四角青铜簠,目前除了故宫有一件传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还属首次,十分罕见。不仅如此,在该墓葬中还发现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领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极其尊贵。”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从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壶、簋、罍、甗等,有着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点,且未发现兵器,据此推测,该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与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为姜族

M4墓的发掘,很容易让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发现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户氏家族的M3墓葬,现经专家考证,M4和M3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极其相似,应属于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

在商周时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着的人对过世人的称谓,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亲属的称谓,在商代最为流行)是殷商青铜器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着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铜器,其族属一般属于殷商系统。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铜礼器中,有16件发现有铭文,涉及的族徽有万、户、冉等。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禹之后姒姓有“有扈氏”,有专家据此推测,“户”当为“扈”,而“有扈氏”的后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袭为西羌的酋长,因此,“有扈氏”应当与羌(姜)族存在密切联系。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损的“中臣鼎”,根据鼎上刻有的铭文,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在其撰写的《石鼓山三号墓器铭选释》中指出:铭文内容应解释为“中臣尊鼎,帝后”。李学勤表示,“帝后”一词曾见于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的庚姬尊、卣。按照商周礼制,已故的王称“帝”,“帝后”则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铭文中的“中臣”两字为《周礼》书中的“内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动的职责,由此可以判断,“中臣鼎”的年代约在周成王时,参照M3墓出土的青铜器物,“帝后”应当是其父周武王之后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对此,尹夏清也表示认同,种种迹象表明,墓主与周王朝关系密切,或属于姜太公的家族。而“帝后”在这里就相当于族徽,表明“中臣”这个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此外,M3、M4墓共同发现的“高领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证明其族属毫无疑问为姜族。

邑姜——“姜太公”之女

目前,学术界也普遍认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晋国的开国君主唐书虞。

众所周知,姜太公(公元前1128至公元前1015),本名吕尚,字尚父。传说中,姜子牙胯下骑瑞兽,鹤发童颜,文韬武略,是辅佐周武王灭商的有功之臣。不过,关于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里人,出身和遭遇境况等,一直以来众说纷芸。但有关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却有明确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尹盛平表示,这就说明,姜太公的先祖为“四嶽”(四岳)。据考证,“四岳”不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领的名号,这也充分证明,姜太公吕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据史书记载,邑姜自幼聪明伶俐,悟性极好,虽为女儿家,却尤其喜欢家里的那把青龙剑,常常模仿父亲的样子比比划划。姜子牙见此,因势利导,一有空就指导女儿学习知识、练习剑术,可以说,邑姜的满腹才华与姜子牙的熏陶有很大关系。成为武王妻子后,邑姜常与武王商讨天下大事,为武王出谋划策,并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称作治理国家的十位能臣之一。作为大周朝的开国之母,邑姜不仅孕育了周朝两位国君,更用自己的智慧为周朝八百年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筠简介 清代时期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筠生平

  (1784-1854),山东安丘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所辖县级市安丘市)宋官疃人,语言学家,学家。父亲王驭超,乾隆丙午举人,考取咸安宫教习,历任遂宁、潜山、霍丘、阜阳知县,升寿州知州,为当时名宦。为便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据中国文化报7月14日报道,“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据中国文化报7月14日报道,“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

安龙的明十八先生墓,贵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游人感慨万分

安龙县城顺城街中段有一处特殊的建筑,喜欢历史人文朋友不要错过。百度地图上标注为「”南明历史博物馆”,但这里真实的身份是「”明十八先生墓”。这里也是安龙两个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十八先生是明永历帝的十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汉语拼音:jīnpíngchèqiān),中国用掣签于金瓶以确定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人选的制度。始自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金瓶,又依藏语音译为金奔巴或金奔巴瓶。在此之前,确定活佛转世

乾隆出了一个上联,纪晓岚一脸懵逼,却被一和尚对出下联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博览群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举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每当邻居家的孩子不好好读书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说道:“看看人家纪晓岚,你能有他十分之一的才华,就是咱们祖坟上冒青烟了。”后来

清代朝珠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它是显示身份

优秀“援疆干部”阿桂:清代伊犁屯田第一人

...阻隔,部队的吃饭穿衣如何解决?此时,刚刚以参赞大臣身份参加完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的阿桂向乾隆提出:派部分士兵,从南疆各地抽调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开荒屯田,自给自足。正为新疆驻军粮草犯愁的乾隆看到...

聊城名胜古迹有多少呀

 京杭大运河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双街南首,建于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

刘英姿,大安市东源机制砖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大安市东源机制砖有限公

梁山畅硕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梁山畅硕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2018-05-28在山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许寺村邮电局西50米路北。梁山畅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