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竟六次用化名高天赐

Posted 夫人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下江南竟六次用化名高天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下江南竟六次用化名高天赐

2、乾隆为何要下江南

乾隆下江南竟六次用化名高天赐

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七次微服私访巡游江南,其中六次化名“高天赐”。他为什么叫这个名,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康熙末年,乐清高岙有个叫高海生的后生,父母相继亡故,靠卖柴维持生计。这年乐清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柴卖不出价,高海生只好背井离乡,辗转来到海宁,替一个姓陈的老员外家帮工。他为人忠厚老实,手脚勤快,没多久便深得陈老员外的赏识。陈员外年近半百,膝下只有一女,长得花容月貌,陈员外夫妇视她若掌上明珠。

一天,陈小姐在后花园荡秋千,心爱的项珠不知何时耍丢了,她正在着急,老夫人说:“女儿莫烦恼,项珠被海生在草丛里捡着了。这孩子命苦做长工,人倒是正正派派的。”陈小姐接过项珠,脸一下红了。她平日偶然撞见高海生,发现这小伙子衣衫褴褛,相貌却也端正,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大户人家的女孩儿平时难见生人,她早对海生有了心,偶然见面,每次都莫名其妙地脸红心跳。

不久陈老员外病逝,老夫人见高海生机灵可靠,就把一应外事托付给他。高海生读过几年书,银钱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夫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时陈小姐已到了出嫁年龄,老夫人舍不得女儿嫁出去,就想招个上门女婿。这天,老夫人和女儿说闲话,说到女儿的婚事,老夫人为难地说:“你该找个人家了,只是为娘舍不得你,又没有门当户对的肯入赘,真不知如何是好。”陈小姐满脸绯红,低头说道:“娘,只要心地善良,勤俭能干,出身贫寒倒也无妨。家里不愁吃穿,何必一定门当户对。”老夫人心中会意,说道:“远寻千里客,不如眼前人,海生这人你看怎样?”老夫人说中了陈小姐的心事,她的脸顿时红成了一朵娇艳的桃花,轻声说道:“女儿的事全凭母亲作主。”就这样,高海生成了陈家的入赘女婿。第二年陈小姐生了个大胖小子,老夫人喜欢得不得了,入赘生子随母姓,这小外孙就姓了陈。

孩子聪明伶俐,6岁入蒙馆,学业日进,中举中进士点翰林,最后做到内阁尚书。陈尚书为官清廉,做人豁达,性喜交友,与四皇子胤 最为交厚。陈尚书40岁时,夫人生下一子,恰好与胤 的妃子同时分娩。王妃听说两家小儿同年同月同日又同时出生,便派人将陈家公子抱进宫中,陈尚书唯命是从,让来人把孩子抱走了。谁知第二天早上,孩子送回府中,陈尚书谢了恩,打开襁褓一看,儿子变成了女儿?陈尚书不敢声

张,只把这事埋在心底。后来胤 当了皇上,陈尚书更得重用,身为两朝元老,朝野均称其为“陈阁老”。

乾隆继位后,陈阁老已告老还乡,不久便病故了。乾隆隐约听到一些有关自己身世的风言风语,心中颇为惊疑,自是不信。后来他的嬷嬷病故,临终前道出真情,其父是陈阁老。乾隆见确有其事,心中大骇,从此便生了一块心病。身为人子,不知其祖,不能尽孝,枉为人王,这才微服巡游江南,名为巡游,实为寻祖。

乾隆带着大队人马来到浙江海宁,吓坏了海宁大小官员,海宁知县更是诚惶诚恐,不知其来何为。直到乾隆说出要去陈阁老府第,才放下心来,前面引路,旌旗招展,直奔陈阁老府第。乾隆到了陈阁老府门外下得大轿,太监高声喝道:“皇上驾到?”陈府人由陈老夫人率领,早已等候在门外,听到喝声,慌忙跪倒在地,恭迎圣驾,齐颂吾皇万岁万万岁。乾隆和颜悦色地摆摆手,说罢“平身”,进了府中。

陈府上下簇拥着乾隆进得府中,陈老夫人又在中堂重新叩拜皇上。乾隆看着满头银丝的陈老夫人,一时心潮起伏,忙上前扶起老夫人,说道:“阁老乃先帝重臣,朕无缘获见,深以为憾,今日得见老夫人慈颜,实乃平生之望。”老夫人早知就里,听得皇上如此说,顿时百感交集,说道:“老身能一睹龙颜,也为平生大幸,死也无憾了。”说罢泪水潸然而下。乾隆又说:“老夫人如此健朗,朕放心了,朕祝老夫人晚年康泰。”陈老夫人谢恩后,陈阁老的儿子陈公子又上前拜见皇上,乾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见他面貌神态与自己颇为相似,不由亲切地拉着他的手,促膝交臂,言谈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长兄的关爱之情。陈老夫人纵有千言万语,只能埋在心里,在一旁只是一味地抹着眼泪。

乾隆为何要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非同小可。
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侍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要耗费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高龄了,如此长途跋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什么皇帝却不辞辛劳连续南巡呢?
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解释,他下江南有四条原因:一是江浙官民诚心恭请;二是朝中百官一再建议;三是江浙人稠物丰,地位重要,应当亲自去考察民情戎政;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这些说法不过是一种官样文章,其实乾隆心中有着更重大更深层的用意。
第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丰饶之地、工商中心、财赋重镇,是清政府的主要“粮袋子”和“钱柜子”,维系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在当时,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当时盐课银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盐课银的60%以上来自江浙,仅扬州盐商每年上交的盐课银最多时达600万两。京城每年需要的400万石粮食,2/3从江浙漕运进京。如果没有江浙的巨大财力支持,就不可能造就乾隆盛世景象。每次南巡,除了确保这些正常的国库收入以外,皇帝和权臣还通过摊派、赞助、买官卖官、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手段,向江浙的官员和富商捞取许多私房银。可以说,牢牢控制江浙,充分调用当地丰厚的财力物力资源来支撑庞大的清朝帝国,是乾隆下江南的首要原因。
第二,江南出才俊,自古多风流。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中,江苏人有49位,占到43%。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考生达2万多人。清代的状元一半多出自江南贡院。乾隆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培植士类、笼络人心。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实从江南物色了大批政界能臣、饱学之士、学界泰斗、书文大家。每次南巡,乾隆都要会见文人士子、名流缙绅,并亲自命题考试,对考试优秀者特批扩招“生员”名额,特赐“举人”称号,当场授予官位,以争取名士,宣扬圣恩。
在清代,江浙也是明末移民众多的地方,反清思想广有市场。乾隆南巡时,一方面对文人士子采取怀柔笼络手段;另一方面又严加思想控制,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严厉打击,大兴文字狱。清朝是历史上文字狱最盛的时候,而乾隆执政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的最高峰,罪名之荒唐,株连面之广,手段之残酷,远远超过康熙、雍正。乾隆较高的文化修养助长了他的文化神经质和思想多疑症。其中最典型的一件文字狱,就是在乾隆首下江南后,有人冒充大臣奏稿,批评乾隆下江南时奢侈浪费、严重扰民、赏罚不公等问题,乾隆大怒,下令在全国追查这份伪奏稿的炮制者和传播者,被关押、撤职、杀头的人不计其数。
第三,江南是重要的水利水患之乡。尤其苏北地区是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像洪泽湖、高邮湖等都是“悬湖”,一旦泛滥,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地则是一片汪洋。乾隆在《南巡记》中称:“六巡江浙,计民生之要,莫如河工堤防,必亲临阅视。”清朝每年固定的河工“岁修银”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1/10,是当时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每次下江南,乾隆必到洪泽湖流域巡查河防工程。六次南巡中,乾隆共发出数百条治水命令,实施了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动用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减少水患、保护田园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江南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山川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厚,金粉佳丽众多,用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话来说是:“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在乾隆时期,长江运河两岸的都市商业繁华、人气旺盛。当时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有十座,江苏占据其三——南京、扬州、苏州。南京人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十里秦淮,九曲金波,六朝金粉,一帘幽梦。苏州园林,享誉天下;苏州刺绣,巧夺天工。再加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充满着诗情画意。扬州更是富商云集,美景、美女、美味,一应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当时的扬州是一个著名的梦幻之都、休闲之都、消费之都。皇帝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兴,吃得可口,购得满意,当然是乐此不疲、频频光顾了。
对江南的园林,乾隆更是情有独钟。每次下江南,他都带来一些画师,把江南的一些著名园林描绘下来;而后,在北京颐和园、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中,对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十景、无锡寄畅园、镇江金山寺等园林景观加以仿建。
第五,皇帝出巡,安全第一。江苏没有高山峻岭、荒蛮之地,盗贼流寇难以藏身。特别是江苏人禀性温顺,循规蹈矩,不狂不蛮,安分守己,加上日子比较富庶,属于那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地方,是少有的一个良民区、顺民区、治安模范区。皇帝到这里,凶险较少,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乾隆江南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乾隆找姓

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七次微服私访巡游江南,其中六次化名“高天赐”。他为什么叫这个名,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康熙末年,乐清高岙有个叫高海生的后生,父母相继亡故,靠卖柴维持生计。这年乐清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

究竟为什么执着于下江南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

乾隆帝名叫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即位,89岁辞世,做皇帝做了60年。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野史上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汉人生母,因乾隆是雍正与一名汉族女子所生,因当时清政府执行的是满汉不能通婚...

乾隆为何要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乾隆为何爱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真豪杰!怪人彭玉麟为何竟六辞省部级职务?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为官做宰是一个读书人的毕生所求,当高管更是最大的梦想。当然,也有例外清朝就有这么一位官人,他曾六次省部级高官这是为什么呢?前文曾说,曾国藩借着镇压太平军起家,带出了虎狼之师——湘军,湘

真豪杰!怪人彭玉麟为何竟六辞省部级职务?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为官做宰是一个读书人的毕生所求,当高管更是最大的梦想。当然,也有例外清朝就有这么一位官人,他曾六次省部级高官这是为什么呢?前文曾说,曾国藩借着镇压太平军起家,带出了虎狼之师——湘军,湘

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乾隆六下江南 却是为了找寻龙脉宝物

  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可见他对下江南行动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他晚年,他又对军

历史人物 乾隆帝最爱的女儿是谁

  乾隆帝,是康熙帝的孙子,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与康熙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