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非同小可。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侍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要耗费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高龄了,如此长途跋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什么皇帝却不辞辛劳连续南巡呢?
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解释,他下江南有四条原因:一是江浙官民诚心恭请;二是朝中百官一再建议;三是江浙人稠物丰,地位重要,应当亲自去考察民情戎政;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这些说法不过是一种官样文章,其实乾隆心中有着更重大更深层的用意。
第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丰饶之地、工商中心、财赋重镇,是清政府的主要“粮袋子”和“钱柜子”,维系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在当时,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当时盐课银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盐课银的60%以上来自江浙,仅扬州盐商每年上交的盐课银最多时达600万两。京城每年需要的400万石粮食,2/3从江浙漕运进京。如果没有江浙的巨大财力支持,就不可能造就乾隆盛世景象。每次南巡,除了确保这些正常的国库收入以外,皇帝和权臣还通过摊派、赞助、买官卖官、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手段,向江浙的官员和富商捞取许多私房银。
可以说,牢牢控制江浙,充分调用当地丰厚的财力物力资源来支撑庞大的清朝帝国,是乾隆下江南的首要原因。
相关参考
北宋官员“退休难”: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51年,乾隆仿效圣祖康熙,开始了第一次南巡,此后至1784年,共经历六次南巡。>>江南,对于清朝统治者的特殊意义>清朝统治者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89岁高龄的清高宗乾隆死了。五天之后,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科给事中广泰、吏科给事中王念孙等人参奏乾隆帝宠臣大学士「弄权舞弊,僭妄不法」。> 嘉庆帝不顾「三年无改于
乾隆帝作为“康乾盛世”的承继者和维护者,当然享有无上的权威。自然,乾隆极重视养生之道,希望能多享有这无上权威一些日子。不过,做为皇帝,清心寡欲这最基本的养生之道,乾隆帝是办不到的。所谓“寡人有疾,寡人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勤政体民,曾多次巡幸江南。这年,他来到杭州巡游。一天上午,他忽然心血来潮,竟悄悄微服登上吴山游玩起来。偏偏天公不为天子作美,时近中午,天降大雨,势如倾盆。乾隆被淋得象个落汤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皇后,比如大汉贤后卫子夫、唐高宗皇后武则天、清末帝皇后婉容等等。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一位容德极美的花神皇后,她11岁嫁给皇帝舅舅,成为皇后,15岁丈夫去世,养子即位,升为太后,年
乾隆为何选择提前退位?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乾隆为什么要选择在他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做出如此举动?在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否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上是一权独大,也因此后宫佳丽三千,不少人都希望可以被皇上宠幸,进而生下皇子在宫中稳固自已的地位。而能够在白髮苍苍年届79岁时,还被翻牌子,清朝以来也仅有这一人!就是「愉妃」!愉妃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