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刁难孙中山是怎么回事?张之洞是个怎样的人?

Posted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之洞刁难孙中山是怎么回事?张之洞是个怎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之洞刁难孙中山是怎么回事?张之洞是个怎样的人?

  那时,孙中山刚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乍眼一看,不就是一个学生气十足的青年而已嘛。孙中山早就听说过张之洞的大名,他想自己一定要去认识这位人物,便信心满满的跑去张之洞的府上拜会了。谁知道,最后他竟然被张之洞的大门拒之门外了!

  张之洞的脾气还是挺好的呀,为什么不肯见这个男学生呢?原来啊,是孙中山呈上去的一张名帖惹怒了张之洞。孙中山在拜会名帖上写了九个字“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了这几个字,暴跳如雷,大喝道:“一个平民小儿,也敢和我这等封疆大吏称兄道弟,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我让你吃闭门羹吃个够!”

  张之洞想了想,气不过的他命人把孙中山的拜帖还给孙中山,还在孙中山拜帖的后面写了一个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你好大的口气啊!后生!)

  门房把拜帖还给孙中山,说:“我家大人不愿意见你,你走吧!”

  孙中山愣在门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他拿着拜帖,左看右看,没什么不对呀,这时,他看见了张之洞写给他的那句上联,心里一下就懂了,嘀咕道,张大人竟如此瞧不起我?他也不客气,向门房讨来笔墨,当即就在张之洞府门前对了一个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大人可不要小瞧了我!)

  写完后,孙中山又请求门房把帖子送到张大人手里,门房见他对了自家大人的对联,也就答应了孙中山,又把那帖子拿给自家大人看,谁知道这一次自家大人看了以后竟然没有生气,反而还大笑起来,让他快快把门外那后生请进来。

  张之洞的确是被孙中山的文采和自信给折服的,他预料此子将来定是不俗,不愿错过,和孙中山见面以后,对孙中山满意极了。

  实际上,张之洞这个人是很大度的,他也允许手底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就拿辜鸿铭这个人来说吧,此人在慈禧太后60岁大寿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写了这种诗,还有得活?张之洞爱才,他凭一己之力把这件事压了下来,所以最后这个人没有死。

  还有一件事,张之洞不是长得矮么,有人就利用这个大作文章,画了张之洞和他那两个矮子助手,还专门取名《三个矮子》来嘲笑张之洞。张之洞完全可以以官压人,把这人杀掉,但是他没有,反而斥巨资把这幅画买回家了,还连连称赞,画得不错。

  可见,张之洞最后能欣赏孙中山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大度的人,哪里会这么小气呢?不过是一时之间气不过,觉得后生没有礼貌罢了。

  除了能容人,张之洞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出勤率最高的官员,他就是个工作狂,有时候工作起来,24小时不间歇的工作他也不会倒下,他的秘书们都是轮班倒来陪他工作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之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之洞,贵州兴义府人,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是晚清著名的汉族重臣,为晚清作出重要贡献,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

张之洞是何许人也

张之洞是何许人也?张之洞是清末重要的政治家,清流派中坚,洋务运动后殿,也是晚清推行新政的重要角色。本文为大家揭秘张之洞简介以及张之洞轶事。张之洞简介,图为张之洞生活照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

张之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张之洞,贵州兴义府人,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是晚清著名的汉族重臣,为晚清作出重要贡献,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历史人物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是怎么死的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

历史人物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是怎么死的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

张之洞是怎么死的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是怎么死的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是大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

张之洞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

张之洞是如何征服慈禧,一夜之间连升四级的

一夜之间,张之洞连升四级!这实在是一个升官奇迹!在封建社会,官员每升一级,都要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张之洞虽然没在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的职位上历练过,但他以前的升迁速度太慢了。他太憋屈了,他是那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张之洞是没有政见的骑墙派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说张之洞是没有政见的骑墙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之洞是晚清时期极具争议的一名大臣,其争议不亚于前辈曾国藩和李鸿章。张之洞少年科第,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