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Posted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之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之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张之洞,贵州兴义府人,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是晚清著名的汉族重臣,为晚清作出重要贡献,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长大,加之其勤奋好学,所以在学识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张之洞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就中了解元。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尚还年弱的张之洞与其他学子一起,参加了顺天府考试。虽然张之洞年纪轻轻,但并不代表他学识粗浅,相反经过潜心治学十数年,他不仅通过了顺天府考试,而且还中了解元。
中了解元的张之洞,并没有贸然的前去参加殿试。他选择了蛰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识,为后来一飞冲天做准备。苍天从来都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张之洞多学的十二年并没有白费。公元1863年,也就是咸丰二年,这一年张之洞已经二十七岁。距离他上一次参加科举已经过去十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他终于继续接受国家的考验。多年的治学,并不是白费的,毫无疑问张之洞得到了一个好的结局。他不仅高中进士,而且还位列第三,成为了新一代探花郎。
高中探花之后,张之洞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要说张之洞此人,实在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早年是请流派主干,后来又成了洋务派代表人物。你说他是一个先进的官员,他的确比同时期大多数人看的要长远。但你仔细一看,他好似又并不是那么先进,他的创新是建立在维护传统制度的基础上的。所以他的革新,并不是彻底的革新。
清朝末年内外交困,内有各种大大小小农民起义无数,外有西方列强觊觎。在吃过西方国家船坚炮利的痛苦之后,很多官员看到了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因此涌现了一批先进的人物,他们主张通过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而强大自己的国家,从而摆脱当时的困境。而张之洞就是当时倡导向西方国家学习的人之一,张之洞主张的是在维护现有统治的情况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提出的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也就是说,中国的封建体制是最基本的根基,在不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上,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从而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这个想法,在后世人眼里是一个极具局限性的想法。但放在当时,特别是放在当时封建体制已经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情况下,在一直自诩中国是天朝上国的基础上,张之洞能抛开固有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实际上已经是他先进性的体现了。而至于他为什么不主张进行彻底的改革,大概是因为他毕竟是清朝的官员,而且自小受儒家传统教育长大吧!
张之洞的历史成就,主要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实业,一个是教育方面。
通过推行洋务运动,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为中国军事实力,与工业实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做之事,更是为后来辛亥革命在武汉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间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张之洞不仅主张创办实业,而且极为重视对下辈人的教育。在他主持下,先后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为后世输送了大批量的人才,是后来中国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关参考
那时,孙中山刚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乍眼一看,不就是一个学生气十足的青年而已嘛。孙中山早就听说过张之洞的大名,他想自己一定要去认识这位人物,便信心满满的跑去张之洞的府上拜会了。谁知道,最后他竟然被张之
张之洞是何许人也?张之洞是清末重要的政治家,清流派中坚,洋务运动后殿,也是晚清推行新政的重要角色。本文为大家揭秘张之洞简介以及张之洞轶事。张之洞简介,图为张之洞生活照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
为什么说张之洞是没有政见的骑墙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之洞是晚清时期极具争议的一名大臣,其争议不亚于前辈曾国藩和李鸿章。张之洞少年科第,以言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
一夜之间,张之洞连升四级!这实在是一个升官奇迹!在封建社会,官员每升一级,都要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张之洞虽然没在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的职位上历练过,但他以前的升迁速度太慢了。他太憋屈了,他是那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张之洞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
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借着上奏请建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获得批准的东风,张之洞正式从两广总督任上调任湖广总督。第二次来到湖北这块土地,唯一的区别是当年的张之洞只是一个小小的湖北学政,而如今他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