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2、历史秘闻 皇帝写了一幅对联,状元看不惯踩了一脚,最后皇帝却给他升了官

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

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既然是密信,那么左宗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左宗棠跟曾国藩闹了一辈子的别扭。左宗棠自负聪明绝顶,向来也被天下人视为奇士,像林则徐、陶澍等名臣向以“国士”视之,晚清后来更是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可左宗棠考试运不好,他觉得曾国藩比自己笨得多,却在科举中屡屡高中,而自己连考个举人都很勉强,不由不叹命运的不公,所以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因为左宗棠的这种心理,所以他总是跟曾国藩过不去,而曾国藩口才不如他,吵起架来总是要落下风,所以曾国藩对左宗棠也每以克星视之。

现在这个克星居然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自己。左宗棠请胡林翼转交给曾国藩一封密信,信的内容是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尤其是下联这句“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一见,可谓触目惊心。因为问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借扑灭太平军之势,趋势反了满清,夺了天下!别看我老左平常喜欢跟你较劲,但你要反,我还是会唯你马首是瞻,还是把你当大哥!

据说曾国藩看完密信后,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语。后来过了很久,才拿起笔来在这八个大字上改了一个字,然后交还胡林翼,胡林翼又转给了左宗棠。据说左宗棠看了曾国藩的回复后,冷笑一声,什么也没说,把这封只改了一个字的密信放火上烧了。

那么,曾国藩到底改了哪一个字呢?是那个“似”字,他把“似”字改成了“未”字,于是这句话就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意思也很明确:兄弟,我不当老大很多年!不要迷恋哥,哥也只是个传说!这种造反的事儿,我是坚决不做的!

而且,胡林翼在转还这封信的时候,还附有他自己的一句话,叫:“一似一未,我何词费!”说明他和左宗棠一样,也想劝曾国藩造反,可见了曾国藩改字表明不反的心迹后,也颓然无话可说。

但即使无话可说,胡林翼还不死心,他后来专门写了封密信给曾国藩,信中只有一句话:“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

意思是说,就算不取天下,至少我们湘军可以独占东南,划江而治,只要你曾公有意,湘军上下,莫不舍生相从!可曾国藩还是不为所动。

此后不久,曾国藩手下水师主帅,也是晚清政坛最忠诚、最廉洁自律的奇男子、大丈夫彭玉麟也派人给曾国藩送来密信,说:“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只把胡林翼的话改了两个字,可见左、胡、彭之间都是有默契的,那还是让曾国藩造反。因为趋势很明朗,胡、彭的意思是打下天京之后,就算不趁势打过长江去、打到北京去,依我们的实力,占据东南半壁江山,清廷拿我们也是没办法的。

历史秘闻 皇帝写了一幅对联,状元看不惯踩了一脚,最后皇帝却给他升了官

朱元璋写了一幅对联,人人都在称好,唯有他直接道出了弊端! 文/一休道 很多人都觉得皇帝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位,但其实皇帝也有许多的无奈,尤其是那些开国皇帝更是艰难。明朝的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而他的手段也让许多的人们都闻风丧胆,在一上位之后就开始了大整顿,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即便是后来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身份也非常的尴尬,而且他有十分的痛恨贪官污吏,于是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条律,就连那些开国功臣们也被涉及其中。 尤其是在洪武三大案中,涉及到了上万人,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心慈手软,而是直接杀了一个干净,因此当朝的官员们一个个的都人人自危,过的心惊胆颤的,难保有一天自己的脑袋离了家。所以不管朱元璋做了什么事情,人们都是只敢说好,不敢拒绝。有一次朱元璋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 ”大明日月光天德”,下联「 ”洪武山河壮帝居”,但其实这幅对联是他抄袭的,他只在前面加了一个大明和洪武,只不过他自己洋洋得意还挂在了大殿之上让人观赏。 官员们看了之后纷纷称好,唯有一位状元郎表示不屑,他就是黄麟,不过虽然他表示不屑,但是却也不敢直接对抗皇威,于是就在上朝的时候假装跌倒,然后踢翻了楹联,朱元璋看了十分的生气,于是就质问他原因,而黄麟则不慌不慢的说到,这幅对联本来是陈后主所作,而这样做岂不是在效仿亡国之君。 后来朱元璋在仔细思考之后觉得确实如此,于是就对黄麟说到有什么其他佳作可以代替吗?这对于一个状元郎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开口就来:「 ”乾坤一统归洪武,日月双轮照大明”,朱元璋在听了之后觉得非常的好,于是不仅没有治黄麟的罪,最后还给让加官赏赐,而这也就成为了一段佳话。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相关参考

一幅对联让劝反将领散去

导读:据说曾国藩看完密信后,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语。后来过了很久,才拿起笔来在这八个大字上改了一个字,然后交还胡林翼,胡林翼又转给了左宗棠。据说左宗棠看了曾国藩的回复后,冷笑一声,什么也没说,把这封只

历史秘闻 皇帝写了一幅对联,状元看不惯踩了一脚,最后皇帝却给他升了官

朱元璋写了一幅对联,人人都在称好,唯有他直接道出了弊端!文/一休道很多人都觉得皇帝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位,但其实皇帝也有许多的无奈,尤其是那些开国皇帝更是艰难。明朝的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而他的手

纪晓岚送给大师一幅对联,大师高兴万分,明白其意后,差点没气死

纪晓岚,清朝的政治家、文学家,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纪晓岚虽然饱读诗书,却不是个书呆子,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经常用自己的文采戏弄同僚,尤其是和珅,每次都被纪晓岚整的没脾气

历史秘闻 纪晓岚送给大师一幅对联,大师高兴万分,明白其意后,差点没气死

纪晓岚,清朝的政治家、文学家,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纪晓岚虽然饱读诗书,却不是个书呆子,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经常用自己的文采戏弄同僚,尤其是和珅,每次都被纪晓岚整的没脾气

历史秘闻 却被一和尚对出下联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俗称对子、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记载的对联是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是一幅描述四海升平的对联。而到了五代时期,

历史秘闻 下联尴尬了

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习俗,至今流传上千年,从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迅速的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特别是到了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导下,逢年过节之

历史秘闻 神童的下联很经典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瑰宝,是写在纸上、布上、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以此为制,流传了下来

历史人物 表姐夫是

大家都看过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融出版的作品正好组成了一幅完美的对联,可是这幅对联上再也不会多加一个字了,金庸大侠于2018年10月30日去世了,享年94岁。>>说起

历史秘闻 学生的下联挺尴尬

在中华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它们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像对联文化,自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的第一幅对联开始,便迅速的在民间流传开来,特别是到了明朝,在明太祖朱元

历史秘闻 新娘的下联太经典了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成,它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相符,一副上佳的对子,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历史上第一幅对联出自于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