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曾想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

Posted 文物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曾想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曾想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

2、曾想联手中国后改为侵华战争

为何曾想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

溥仪终日算计着复辟之事。他一面勾结国外帝国主义,还周旋于国内军阀、政客之间,一面又暗中做安排准备退路

。他展开行动的第一步就是筹措经费,将眼光盯在了宫中文物上,打起了他的如意算盘。

中国历代宫廷都有收藏珍贵文物的传统,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宫廷收藏已经相当丰富,并且一直传承了下来。明清两朝的皇上更加重视文物收藏,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的收藏达到了极盛。

按理说,民国成立,这些珍品文物都应该收归国有,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他在《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的条文,把紫禁城内外财物包括文物在内,都当作清廷的合法私产。

正因为如此,溥仪摆出了从前“主子”的派头,对宫中文物任意处置。

最严重的是,1922年初,溥仪以宫内经济困难为由,打算把从沈阳故宫运到紫禁城保和殿的《四库全书》售给日本,并派人与日本人

商定了120万的售价。在民国教育部的竭力反对下,阴谋没有得逞。

明的行不通,溥仪又暗中盘算,起了盗宝之心。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弟弟溥杰和堂弟溥佳每天都来宫里上学,每天给他们些赏赐,让他们装在包袱里面,出宫时带出去。其中有宋版的《抱朴子内篇》,宋版李涛刻《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都是传世稀有之物。为了存放宝物,溥仪还派人在天津英租界内秘密买了一幢楼房。

溥仪盗宝时,发现了乾隆的珍藏

等昭仁殿里面的古籍善本被带出去得差不多了,溥仪又打起了别的算盘。一天,他让太监打开建福宫那边的一座库房。

这座库房有几十年没有开过了。溥仪走进去,看到满屋子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庆年的封条。打开一个箱子一看,全是手卷字画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

溥仪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载沣,载沣告诉他,这都是乾隆当年最喜欢的珍玩。乾隆去世后,嘉庆下令把这些珍宝全部封起来,装满了建福宫一带的很多库房。画家郎世宁给乾隆画的很多画也藏在里面。

以前,溥仪对宫中的许多古物都不怎么感兴趣,自从盗宝计划实施以来,对宫中的珍奇宝物特别留意。听说了这些,他的心里又开始盘算着新的计划。他将视线从古籍善本转向了晋唐以来的书画。

溥仪先是每天分别给溥杰和溥佳“赏赐”书画十卷或者十册,有时胆子大起来,竟一天赏赐了30幅画,包括唐寅的《野航雨景》、赵孟的《乐志论》、文徵明的《赤壁赋图》、宋人摹顾恺之的《斫琴图》、黄公望的《溪山无尽图》等等。就用这种逐次递增、分批转移的方法,溥杰、溥佳兄弟几乎每天从紫禁城带走几大包书画。从1922年9月到12月,总共盗出去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

久而久之,内务府官员及太监们也学着“皇上”的样子,干起了偷盗之事。那段时间,毓庆宫的库房门锁被人砸掉了,后窗户也打开了;乾清宫的窗子被人打开,里面的大钻石也不见了踪影。北京著名的琉璃厂到处流传着宫廷文物。溥仪刚准备彻查此事,就有人为了掩盖偷盗真相,纵火烧毁建福宫,无数珍贵文物和近十处宫廷建筑毁于一旦。

溥仪出宫时,将王羲之墨宝偷偷卷进随身行李

这样的宫廷闹剧,李石曾他们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他上书总统和国会,再提筹办博物馆的事,要把内廷彻底改造过来,使得紫禁城变成民众共享的文化场所。

1924年10月23日,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的助力,推动了北京局势的改变

。修正后的《清室优待条件》应运而生,条款中写道,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移出宫禁。

1924年11月5日,宣统皇帝溥仪结束了他的紫禁城时代。

不过,他在忙乱收拾东西的时候,居然没有忘记将藏在西暖阁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偷偷卷进随身行李中。

那天,溥仪和他的后妃们随着父亲载沣走出御花园。御花园外的神武门广场内停着等候在这里的5辆汽车。溥仪的行李由太监拎着,和所有人的行李一样被要求放下搜查。国民军士兵从里面搜出了《快雪时晴帖》。太监不肯放手,与士兵争辩起来,溥仪做贼心虚,忙不迭让太监交了出去。

当李石曾看到这件稀世国宝时,他惊呆了。因为各宫殿已经上封上锁,无法送回保管,李石曾派人到街上买回一个大保险柜,亲手将它锁在了柜内,外面再加上封条,临时存放在神武门内的一间办公室中。

再后来,张作霖向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索要此帖,院长推说这件珍品锁在了保险柜中,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人持有,因此无法打开。几个小时后,张作霖就被炸死,这件宝物差点成了随葬品。当然,这是后话了。

曾想联手中国后改为侵华战争

石原莞尔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精英群掀起了一场“寻梦中国”的热潮。在来中国寻梦的日本精英人群当中,有一位陆军青年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军“大脑”、参谋石原莞尔。这位年轻的日军战略家,为本国设计的第一个方略,是联合中国,代表东方去博弈西方。 1920年春天,带着联合中国抗击欧洲的东方梦,他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武汉。三月的武汉,枯水期已经结束,扬子江黄金水道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一艘接一艘的江轮来来往往挤满了航道,大型运输船蜂拥而至,码头上川流不息。年轻的石原莞尔穿着旧棉袄,和两位同伴一起来到汉阳码头,打扮成码头上寻找工作的苦力。 在码头,他看到了一个现实中国。码头工经常遭到码头警察的欺压与盘剥。那些警察当然不知道他是日本人,日本干什么都认真,石原装码头苦力装得很像。一次警察把盘剥的目光放到他身上,让他上贡,他拒不表示。把警察惹怒了,他们还从未发现敢反抗的苦力,于是一拥而上,扒光了石原的衣服搜身,抢走了他身上最后一个铜板。 中国警察抢走了石原的钱,也浇灭了石原的“中国心”。和他一起来的伙伴见此情况都回国了,觉得这个样子的中国没有联合的必要。但石原却继续中国之行。之后,他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观”。那是怎样的“中国观”呢?石原的考察报告写下了这样结论:中国“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是一个政治失败的民族”。离开中国后,石原莞尔去了德国。 在德国,他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民族。1922年7月,他踏上德国领土,虽然此时德国一战战败不久,但从国民精神状态上看不到一点下降。 历史上的德国数次被打倒,又数度重新崛起。一战战败后,德意志民族的意志并没有消沉,反而变本加厉地燃起民族烈焰。《德意志报》等报章不断出现知耻后勇的警示:“德意志民族,不要忘记这件事情……德国的荣耀被送进坟墓。不要忘记这件事!德国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前进,重新夺得其在国际上应享有的地位。到那时,洗刷1919年耻辱的时候就到了。”“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石原很佩服德国,但是德国人佩服的却不是日本。 我们看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救护中国人的国际人士,有不少德国人的身影。很多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视剧都忽略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国际友人对水深火热的中国难民伸出援救之手,其中表现较突出的,除了美国人,便是德国人。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到德国驻华使馆的法尔肯豪森,这些挽救中国无辜百姓性命的友人,竟都是德国人。 日本频频向德国暗送秋波,后来还结成轴心国,可是,德国人为何不帮日本而帮中国?因为他们和日本一样,也曾做过中国梦——联合中国,统治世界。他们的元首对中国人具有天生好感。1925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在他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表达了对中国人的好感:“中国人并不能等同于靼鞑人和匈奴人,他们是特殊的人种,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种。”后来,即便与日本“手拉手”,但希特勒还是不能忘怀对中国的好感,2003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贾存德根据选译的档案,曾发表《孔祥熙和希特勒的历史密谈》一文,公布了当时会面照片。希特勒在接见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时,说了些很动情的话,可作为希特勒“中国情结”的佐证。 但是,个人的好恶毕竟不能取代现实的国家利益诉求。虽然德国元首对日本人不感兴趣,更愿意和中华民国合作,但远东的现实、中日力量的对比,使他最终还是选择和日本组合。因为此时世界,唯有大和民族与日耳曼民族以强悍傲世,不分伯仲。 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但结果却似乎相反。日耳曼人充满激情,而华夏人却精神不振。虽然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后来都被军国主义者利用走上歧路,但是民族精神不亡,很快又让他们屹立于世界强林。 世界上的两个最强悍的国家,都曾做过中国梦,但最终又放弃了中国。这似乎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民族的尊严,只能在不亡的精神中产生。 据相关史料称,当石原莞尔从武汉码头归来时,就改变了他的“联华抗欧”战略,而变为“吞华抗欧”——吞并中国,去占领统治他们,利用他们的广袤资源,做大日本,然后与西方较量。 石原莞尔为日本吞华找到了这样理由:我们与你是同文同种,但我们一步到位就变成了强国,而你们却迟迟不能崛起,甚至看不到这种可能。那么,既然你不争气,就都交给我们吧,我来带领改变你们的命运。 对于占领中国,他有十足的信心,理由是:“中国的官府对民众实在太苛刻,民众决不会和官府站在一起。” 而在日本这边,有石原类似想法的不止是军界。彼时逐步迈向军国化的日本,从军界到学界,普遍传递出对中国咄咄相逼的论调。如内藤湖南,把中国比喻成没有灵魂的腔肠类动物,即便切割也不会有剧烈反应:“中国恰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能没有感觉,仍然能够继续活着。” 另一个学者加藤虎之亮对“中国人的民族性”进行“盖棺论定”,认为汉民族是注定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国的统治阶级和下层民众的关系很淡薄,作为国家组织的朝廷,实际是君主和百官结为一体,休戚与共,而他们的国家却与下层民众没有关系,就好比海水,君与臣是表面的波澜,虽然波浪起伏,但底层却是什么动静也没有。” 无论这是不是一个侵略者的借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当时中国北洋政府给予民众基本政治权利,中国人足够团结,没有一盘散沙的景象,那么石原“吞华”的念头即使萌生,也未必能实现半步。

相关参考

张松为何不把西川卖给曹操呢?

刘备大半辈子都是个军事流浪汉,先后依附过陶谦、吕布、曹操、袁绍还有刘表,就是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后来,刘备很快就打败了刘璋,拥有了西川之地,蜀汉国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说起来,刘备能够代替刘璋拥有西川

商人将铁器卖给胡人,汉武帝为何杀商人赏胡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汉武帝为何杀商人赏胡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彻底击破匈奴,在汉军的赫赫神威下,盘踞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族——浑邪和休屠部落决定向汉朝投

战败后,日本想把百万侨民丢在东北,幻想有一天还能“复兴帝国”

1945年日本战败,原来移民东北的100多万日本侨民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从头等公民降级成了下等人。原来当地人见了日本人都是低头弯腰绕着走,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日本人给当地人低头弯腰了。不但地位降了,生活

他为什么将劣质煤炭卖给北洋水师 导致甲午战争全军覆没

1894年9月17日上午10点23分,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相遇了。在茫茫无边的大海里,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首先发现北洋水师的舰船。这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舰船发出一大片

葡萄牙曾想有条件归还澳门 清廷收回计划为何流产

核心提示:这时,清政府改变了初衷,主要原因还是财政困难,向外国商人借贷的130万两白银,连同利息须支付150万两以上,代价太大,所以宁可不要澳门了,将金登干从里斯本召回,赎回澳门的计划就此流产。澳门资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本有意卖给芬兰领土,为何最后还是谈崩了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历史上俄罗斯对于领土,一直有着嗜血般的渴望,从当年一个小小的金帐汗国,发展到一千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当世第一领土大国,俄罗斯没用多长时间。从历史上看,从来都是他吞并别人,他攫取

1978年访日 邓小平为何称要找“长生不老之药”

核心提示:邓小平谦逊而诚恳地表示:“我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日本早有蓬莱之称,听说有长生不老之药,这次访问,也是为了得到它,或许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带回去

秦孝公为何如此信任商鞅?甚至于晚年还想把君位都传给商鞅?

秦孝公为何如此信任商鞅?甚至于晚年还想把君位都传给商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孝公和商鞅剧照其实秦孝公与商鞅的君臣关系跟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比较相似,其二人基本就像一个整体,他们有着共同

为何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要烧毁大批书籍?

清朝的大功劳之一是编撰「四库全书」那为何编撰「四库全书」时同时焚毁大量古代书籍?「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否有偏见?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有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并且大量

为何说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

为何说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永乐大典不是比其规模比其宏伟吗?再者人家不是说四库全书编修弘历烧了很多书,那弘历兼容并蓄不及明成祖吧,怎么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就和答衔一样,要比前面的人内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