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 明朝的外交

Posted 明朝 朱元璋

篇首语:做人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 明朝的外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 明朝的外交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前来入贡,加入以大明王朝为主导的册封朝贡体系。

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出于对国内外安全大局和传统友谊的考量,立国之初朱元璋就高度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事与愿违,在他有生之年并没能亲见其成。

而朱元璋过世后不久,中日关系就出现了转机。十五世纪初,日本多次主动遣使奉表来朝,中日关系迅速升温,终于水到渠成。然而这前后二三十年间,日本对明朝的态度前倨后恭,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朝建国后,国内外环境十分严峻,除了北方还存在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外,周边国家因曾受元朝武力征讨而心有余悸,对刚成立的明朝充满警觉,而中日关系尤其紧张。

此前百年间,中日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在灭了南宋之后,忽必烈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对日本海上用兵,使自隋唐以来一直密切友好的两国关系由此交恶,日本对中国的态度由先前的敬仰崇拜转为敌视。蒙古入侵也间接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随着镰仓幕府灭亡,大量武士沦为浪人,其中一大部分成为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和不法商人流窜到东南沿海劫掠作乱,成为明代东南海上一大祸害。朱元璋即位后迫切与日本恢复邦交,一大原因也是希望两国携手消除“倭乱”,维护东亚海域的和平与稳定。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杨载携诏书出使日本,通告洪武登基的消息,同时谴责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命日方严加取缔并早来称臣朝贡,否则将出师讨伐云云,口气相当强硬。由于对当时日本国情缺乏了解,此次遣使遭遇重大挫折。

杨载一行按照传统的赴日航线,从宁波出发后在日本九州上岸,本应送到京都天皇朝廷的诏书,却落入九州怀良亲王手中。此时,正值日本南北朝时期。九州是南朝的势力范围,由后醍醐天皇之子征西大将军怀良亲王掌控。由于长期战乱,日本对中国发生的政权更替同样不明所以。朱元璋充满威胁意味的诏谕唤起了日本人的同仇敌忾,以为又是一次“元寇袭来”的前奏。执掌九州十年之久军势方炽的怀良亲王对朱元璋的诏谕嗤之以鼻,囚禁了杨载、吴文华等使臣,斩杀了5名随员。

首次外交受挫,并没有使朱元璋放弃进一步的努力。洪武三年(1370年),他再次遣使日本。此行明朝做了较为扎实的准备,特地选派山东莱州同知赵秩出任使节——因山东沿海是倭乱重灾区,以赵秩为正使可以胜任对日交涉禁倭事宜,而且诏谕上也多了委婉之语。这次出使相对顺利,怀良亲王对明朝的态度有所转变,其后派遣僧人祖来赴明奉表称臣,进贡马匹和方物,并送还被倭寇掳掠的浙江沿海百姓70人。

日本来朝,使朱元璋大为欣慰,但邦交并没有由此确立,因为明使没有见到正牌的“日本国王”,两次三番打交道的怀良亲王只是地方首脑,并不能代表日本朝廷。而正在经受南北战乱的日本也根本无力制止愈演愈烈的倭寇活动,这也令明朝大失所望。此后双方为打开外交僵局做了种种尝试,但最终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1387年10月,宁波卫所指挥林贤被捕,经审查他与六年前因谋反案被诛杀的胡惟庸有交集,连带牵扯出前日本使者瑶藏主有资助胡、林谋反的嫌疑,这使朱元璋对日本更加嫌恶,断然中止一切往来,并全力实行海禁。原本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倭乱”何以成为明朝的心腹之患?

明朝建立初年,正是日本的南北朝分裂时期,国内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掌握实际权力的足利幕府希望借助和明朝通商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缓解财政困难。但在分裂割据状态下,占有土地的地方诸侯和大封建领主并不听幕府

南明朝危在旦夕,周鹤芝赴日本请3万日军救援,为何始终没见来

明朝灭亡之际,曾经远在海上的日本答应要派援兵三万前来救助,为何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事情还得从长说起。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朝,他与前朝外交战略背道而驰,开创了自己的外交方式,当初元朝靠的是铁

曾想定都家乡,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主意

一个王朝的建立有三个要件,那就是国号、年号和定都。大明朝国号和年号都有了,可关于把首都定在哪里的问题,却颇让朱元璋感到为难,当年选择应天为根据地,是以其作为发展王业的基地使用的,当时是适用的。南京有长

明朝联军大胜日军倭寇 历史上明朝出兵援助朝鲜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不久前,记

明朝联军大胜日军倭寇 历史上明朝出兵援助朝鲜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不久前,记

为何曾想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

溥仪终日算计着复辟之事。他一面勾结国外帝国主义,还周旋于国内军阀、政客之间,一面又暗中做安排准备退路。他展开行动的第一步就是筹措经费,将眼光盯在了宫中文物上,打起了他的如意算盘。中国历代宫廷都有收藏珍

明末中朝倭乱中的关公信仰

来源:文汇报(上海)作者:万晴川图:忠义千秋关帝圣像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至嘉靖末年才基本肃清。万历二十年(1582),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又发动侵朝战争。在朝鲜国王李昖的吁请下,明廷

明朝抗倭援朝,3万将士战死沙场

 (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

曾想联手中国后改为侵华战争

石原莞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精英群掀起了一场“寻梦中国”的热潮。在来中国寻梦的日本精英人群当中,有一位陆军青年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军“大脑”、参谋石原莞尔。这位年轻的日军战略家,为

明朝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

明太祖十五个不征之国  “不征之国”是明朝宗藩制度和朝贡体系下的重要政策。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对明代外交定下基调:一要奉行和睦,二则厉行海禁。奉行和平外交是华夏天朝传统的“怀柔远人”之道的延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