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Posted 人马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2、第2节 用非常手腕驾驭手下

第3节 壮哉王翦,老夫聊发少年狂

  于是 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 >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升起的另一名明星级战将。 > >   在同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和儿子王贲为赢政灭掉了除韩国之外的另外五国,可以说是为秦国打下了半壁江山。 > >   王翦因为自己的军功受到 秦始皇的礼待,但是在王翦的军事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他先是遭到赢政的弃而不用,后来终于赢得了秦王的信任,统帅秦军灭掉最后一个障碍。 > >   王翦出生于一个战乱的时代,他的家乡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古时候叫做关中,在 春秋战国时代,关中因为军事地位很重要,因此成为诸侯争战的战场。 > >   小王翦目睹了诸侯的争雄争霸,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战士的白骨暴野,百姓的生灵涂炭。 > >   看着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大地;残遭屠毒、流离失所的百姓,青少年时代的王翦心里十分难过。 > >   他决心练飞好武艺,熟读兵书,将来报效国家,平定天下。 >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王翦已经长成一位英气逼人的健壮青年。 > >   18岁那年,王翦报名参军入伍。 > >   在战场上,王翦英勇杀敌、智能双全、屡建奇功,所以他的名声在军中逐渐升起。 > >   就在这年,仅仅十八岁的王翦被赢政封为大将军,统帅三军将士。 > >   王翦实现年少时的梦想的机会来了,他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军事强国赵国。 > >   他不负秦王厚爱, 运筹帷幄,屡出奇兵,出兵一年之后连拔赵国九座城池,赵国的军队也被他消灭掉十多万。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城,最后还让赵王做了阶下囚。 > >   第一出战,王翦就以这样辉煌的胜利亮相了。 > >   第二年,燕国的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刺杀秦王,没想到荆轲专业水平不过关,砍了秦王几剑都没把赢政放倒,最后反倒被赢政给刺死了。 > >   结果了荆轲后,赢政气得够呛,手指一指,挥兵灭燕。 > >   王翦作为秦方主将参与了灭燕战争,在秦军的猛烈进攻下,燕军迅速败退,在荆轲唱易水歌的那条易水河西边,燕军队有生力量被秦军一举消灭,燕国的日子不多了。 > >   燕王看到没戏了,仓皇间逃到了辽东半岛,王翦一直追着这群败军之将不放松,终于把燕国国王给活捉了,大胜而归。 > >   从此以后王翦威名大振,听到王翦的名字诸侯各国无不心悸胆寒。 > >   虎父无犬子,王翦的儿子王贲也不是孬种,秦始皇给了他留名的机会,他也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 > >   王贲奉秦王 嬴政之命三下五除二灭掉了魏国。王翦父子从此声誉鹊起。 > >   秦王的心腹大患是六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 > >   其他五国相继被灭之后,秦王把注意力放到了楚国。但楚国并非燕赵,地处江南,地大物博,兵源丰富,是个强劲的敌手。 > >   王翦本来想大展身手,率领父子兵再建奇功。然而秦王却认为他老而无用,反而任命李信为帅,即日出征讨伐楚国。 > >   于是,李信及蒙恬率领二十万军队就去攻打楚国。 > >   王翦看着秦王对刚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败无疑,本想再谏,又怕弄不好还会引起秦王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就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 > >   秦王以为王翦年老无用,寒喧几句,也不强留。于是,在秦军向南进发的时候,王翦正式踏上回乡的道路。 > >   而此时的秦王,正在长亭内亲自为李信饯行。 > >   李信受宠若惊,对秦王说:“大王放心,楚国不过弹丸之地,臣定会马到成功。大王只消在皇宫静候佳音就是了。” > >   李信看着秦王弃了王翦,对自己如此器重,不由得沾沾自喜。 > >   就这样,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 > >   战争进行初期,李信、蒙武还是打得十分顺手,时有捷报传回咸阳。 > >   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均大破楚军。 > >   李信攻下平舆,引兵急进,又很快攻下申城,约蒙武会师城父,一起进攻邾城。 > >   李信……秦始皇看着一张张捷报,想必已经心花怒放了。而远在乡下的王翦,却从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但自己远离朝堂,又能如何? > >   楚王听说秦国攻略本国领土,拜项燕为大将,率兵20万迎敌,楚军水、陆并进。 > >   李信一路耀武扬威,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项燕看李信年轻气盛,如此狂妄,不觉心中暗喜。他有意诱敌深入,佯装溃退。 > >   李信求功心切,轻敌冒进,长驱直入。 > >   不久,项燕探知李信大军正从申城开来,集中主力在寿春以北、淮河北岸的巨阳一带地区迎敌,令副将屈定在鲁台山一带埋伏七处人马。 > >   李信依仗自己一鼓之气,一路急行,正遇项燕主力,两军展开激战,难解难分。屈定的七处伏兵一起杀出,李信的军队抵敌不住,七个都尉被杀,秦军大败而逃。项燕率领楚军穷追不舍,连追三天三夜,秦军死伤无数,项燕全部收复被李信所夺之地。 > >   李信陷入楚军重围,多亏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蒙武闻听李信兵败窜逃,忙退兵回到原赵国境内。秦王闻迅,十分震惊,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错了人,寒了老将军的心,这才重新启用了王翦。 > >   秦王虽说请王翦出征,答应他统帅全国六十万人马,但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因为王翦这次统帅了几乎全国的人马,要推翻他秦王还不易如反掌,但又不好明言,只是暗暗派人观察王翦的行动。 > >   王翦也早知道秦王对他不放心,但为了国家,也只能忍辱负重。 > >   兵书云:“上下同欲者胜。”王翦相秦王对我产生狐疑,必然掣肘于我,即使有六十万军队也难以运用自如。 > >   为了解除秦王的疑虑,王翦在行军途中多次向秦王上书,说攻取楚国后要答应给他良田美宅,荣归故里。

第2节 用非常手腕驾驭手下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 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 >   君主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能发挥臣下的能力时,又能够控制得了他们。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越是有能力的手下越是危险。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就应当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只有精通控制之道,才能发挥部下最大的潜力而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 >   怎样控制手握大权的大将, 秦始皇自己有一套办法,在秦国消灭楚国的战斗中,这一点表现得很充分。 > >    消灭魏国之后,秦始皇又把目光转向了那个地大物博的楚国。事实上,楚国完全可以成为秦国最为难啃的一块骨头,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最大障碍。只是由于地理 环境的因素,楚国一直是一个地盘很大的大国。但是他的主人却向来没有真正觉醒,而现在已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咸阳宫中,35岁的秦始皇正踌躇满志,凯觎着 楚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 >   这次伐楚,秦始皇不得不格外谨慎。 > >   那么,选谁挂帅出征才能万无一失,一举成功呢?秦王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只有两个人可以胜任:一个是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李信,少壮派人物李信也是秦国有名的战将,他曾经率领几千名士兵追击燕国的太子丹,最后终于把他活捉,这件事赢得了秦王的好感。 > >   另一个是身经百战、深谋远虑的老将王翦。 > >   权衡利弊后,觉得这二人各有长短,秦始皇一时 犹豫不决。各位大臣又公理波理,各持已见,莫衷一是。最后,秦始皇决定亲自和二人当面对策,再作决定。 > >   于是,秦始皇问李信:“将军估计,讨伐楚国,需要用多少兵力?”话中也含有轻视楚国之意。李信说:“20万足够了!” > >   秦始皇又问王翦。 > >   王翦回答:“非60万人马不可!李信以20万人攻楚,必然不克。”秦始皇认为老年人比较胆怯,不如年轻人气盛勇敢,不用王翦,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率带20万军队攻打楚国。 > >   楚国自公元前278年被白起攻破鄢、郢之后,迁都淮阳,收兵自保,50年间,国势虽曾一度有所恢复,但是依旧是地大而兵弱。 > >    公元前253年,五国联兵攻秦失利,楚考烈王又急忙迁都寿春,企图避开秦兵锋芒。秦国攻破韩、魏、燕、赵之时,楚国依旧是一个南方大国,仍然占有现今河 南省东南及南部、山东南部、湖北省东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各省,但是由于楚国统治集团已经彻底腐败,无法逃避覆灭的命运。 > >   在李信攻打楚之前,公元前226年,王翦之子王贲曾率兵攻楚,结束了楚国50年不被进攻的历史,夺取楚国10余座城池,拉开了灭楚的序幕,可见楚国的确兵弱将寡。 > >   但是,李信还是低估了楚国的力量,要彻底消灭楚国,不是那么容易。 > >   由于李信轻敌冒进,这次伐楚终以惨败告终。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 >   秦始皇听说李信大败,怒气冲天,削去李信官爵和封地。不过,不久,秦始皇又派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去攻打燕,次年又与王贲攻齐,李信被封为陇西侯。秦始皇大概认识到自己用人不当,所以重新起用王剪。 > >   秦始皇对于李信兵败,深悔未听王翦之计,于是亲自去到频阳王翦家中,恳请这位已经退休了的老将军重新出山。 > >   王翦借口有病,不见。 > >   秦始皇在频阳整整等候了三天,才见到王翦。 > >   他明白王翦有气,再三赔罪说:“寡人不听将军良言,李信20万大兵果然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听说楚兵正在西进攻秦,将军虽然有病,难道忍心不管寡人?” > >   王翦依然推辞说:“老臣病得有些糊涂了,身心已经有些衰老,大王还是另选更有才能的将领带兵吧!” > >   秦始皇说:“这次征伐楚国,非你带兵不行,您就不要推辞了!今楚国士气正盛,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难道将军能无动于衷?将军纵然对我有气,难道能为一已之怨,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如果真这样,就算朕真看错人了。” > >   但王翦仍不肯答理。秦始皇沉思片刻,又问:“莫非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朕一概答应就是了。” > >   王翦看时机差不多了,便点头说道:“大王如果万不得已要用老臣,那么老臣非得60万人马不可。” > >   秦始皇一笑说:“寡人曾经听说,古代大国只有三军,中等国家只有二军,小国一军,出师时并不全部出动,以免国内缺乏兵力。王霸的威势凌架于诸侯之上,军队也只有战车千乘,一辆战车75名士兵,也从未达到10万。而今将军一定要用60万大兵,真是前无古人啊!” > >    嬴政说这么多废话,无非是不想给那么多兵力。谁知道你王翦一旦大权在握,会不会有不臣之心,这点是一定要防范的。 > >    没想到,王翦却毫不松口:“古代打仗,约定日期,摆开阵势,双方列阵而战,步伐有一定规矩,动干戈不致重伤,声讨罪过但不兼并土地,虽然诉诸武力,但仍 然寓含礼让之意。所以帝王用兵,数量不必很多。如今诸侯以力相争,恃强凌弱,逢人便杀,见地就占,兵力动辄万计,围城经常越年,农夫持刀枪,儿童入兵册, 形势所逼,没兵不行。楚国拥有东南,一声号令,百万兵员可备。我要60万,还恐怕不能克敌,无论如何,不能再少。” > >   条件已经开出来了:不给我60万,我就不出山。 > >   秦始皇叹息说:“将军征战多年,分析问题精辟透彻,寡人听将军的。” > >   这次,王翦总算点头了。 > >   于是,秦始皇车载王翦入朝,即日拜为大将,倾全国之兵力,组成60万大军,交付王翦,仍用蒙武为副将。出师之日,秦始皇亲到灞上送行。 > >   王翦敬秦始皇酒说:“大王请饮此杯,下臣有个请求。” > >   秦始皇一饮而尽,说:“将军请讲!” > >   王翦从袖中取出一简,上面开列咸阳美田住宅数处,求秦始皇:“请批臣家。”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8节 狂人狂为

  君偃(也就是宋康公)是亡国之君,没有继任者为他谥号,所以历史上也只能称他君偃。但他自称宋康王。>>  子偃是个“横茬”,不是个等闲之辈,他的一生正事没少干,坏事也没少为,因为有勇力光耀了宋国,也因

第2节 用非常手腕驾驭手下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历史秘闻 強烈推薦!

《易經》裏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命靠什麼而存活?除了必備的物質條件,恐怕就是一口“氣”了——浩然正氣,坦蕩於世。下面分享一些擁有“正氣”的古詩詞!《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

春秋战国 第39节 嬖臣乱国

  晋厉公打了胜仗,正像士燮所预料的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所以一天比一天骄狂。>>  天要让谁亡,必先让谁狂。狂者必骄、狂者必奢、狂者必淫。晋厉公也脱离不了这个周期率。>>  士燮头脑一直非常清醒,面

军事谋略 《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

第3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王翦灭楚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凡先处战

春秋战国 第8节 血气儿子和他的软蛋爹

  刺杀没成,更谈不上胁迫了,却激怒了秦王,加速了燕的灭亡。>>  秦王已有一支大军由王翦率领驻扎在赵燕边境上,发生了这事以后,嬴政又派王贲带兵加强力量。父子两人带兵伐燕。>>  太子丹听说了荆轲失败

春秋战国 第3节 以静制动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春秋战国 第3节 征战杀伐

  赵敬侯继位后,因为对叔叔的行为不满,也就没对武公进行谥封,所以武公做了十三年赵的国君,却没有得到谥号,在史书中,有的称他为武公,也有的称他为武侯。>>  赵敬侯赵章继了君位,但武公的儿子赵朝不服,

春秋战国 第3节 父夺子妻

  卫宣公姬晋继了位,尊石为国老,在卫世代为卿,也因为陈国帮了大忙,从此卫、陈两国关系很亲密。>>  可惜石怎么也没料到,姬晋也是个德行欠佳之君,对卫国来说,这次除掉州吁换了姬晋,顶多是“去了个孙悟空

春秋战国 第3节 假道伐虢

  晋国有两个邻国虞(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和虢(guó,今山西省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治所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李家窑),虢公的名字叫姬丑,骄狂好战,经常侵犯晋的南部边界,边关告急,献公想要伐虢,骊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