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3节 征战杀伐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3节 征战杀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3节 征战杀伐
赵敬侯继位后,因为对叔叔的行为不满,也就没对武公进行谥封,所以武公做了十三年赵的国君,却没有得到谥号,在史书中,有的称他为武公,也有的称他为武侯。> > 赵敬侯赵章继了君位,但武公的儿子赵朝不服,就领着自己的支持者叛乱,结果战败跑到魏国去了。> > 敬侯考虑到中牟离魏国太近,易于受到魏国的影响,发生战事容易受到攻击,而且这个时候魏国很强盛,为规避魏国的锋芒,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把国都迁到了邯郸。> > 敬侯时期,赵国和齐国的磨擦比较多。赵国趁着齐国“吕齐”和“田齐”过渡时期,发兵攻打灵丘(今山东省高唐县南),并战胜了齐军。第二年又在廪丘(今山 东省郓城市西北)援救魏国,再次打败了齐军。刚帮助魏国打败了齐国,赵魏之间又产生了冲突,魏军在兔台(今河北省成安县西)打败了赵军。接着魏和齐又联合 伐赵,占领了赵国刚建成不久的刚平城(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赵国为了报复魏国,向楚国借兵进攻魏国,攻占了魏国的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两年后,又攻 占了魏国的黄城(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一年后又征伐了齐国。> > 公元前376年,赵和韩、魏彻底瓜分了晋国,晋国灭亡。> > 公元前375年,为征战而操劳了十二年的赵敬侯去世。他的儿子赵种继位,是为成侯。> > 赵成侯在任期内,基本上和敬侯一样,赵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 成侯一上任,就面临熊胜叛乱。熊胜是成侯的弟弟,对成侯嗣位不服,就和支持者一起发动叛乱,但成侯大权在握,很快就平定了内乱。> > 内乱一除,相国太戍午就率兵伐卫,一下子夺占了卫国大小城邑七十三个。卫国本来就弱小,这以后已濒临灭亡。胜了卫,马上又败给了魏,魏国在蔺打败了赵 军,但败给魏之后的第二年又和秦发生战争,在战争中战胜了秦国。这时赵国士气较高,转年又在鄄地(今山东省鄄城县北旧城镇)打败了齐军,但又在怀地(今河 南省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败给魏军,一年后,赵军又在泽(即浊泽,今河南省长葛县西)打败了魏军,甚至困住了魏王。之后的几年,伐过齐,还和韩国联合伐 过周,连天子也不在话下,甚至在战胜了周以后瓜分了周的部分土地,把周的王土分割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 这期间,上苍给赵、韩两国一次瓜分魏国的极好机会。> > 魏武王去世,魏和公中缓争夺王位,韩、赵趁机联兵伐魏,已经包围了魏都安邑,结果赵成侯和韩懿侯闹了矛盾,懿侯先使性子带兵走了,气的成侯也解围而 去,魏获得喘息机会杀了公中缓夺了王位自立为王。当时如果韩懿侯听了成侯的主意,攻破魏都把魏平分,战国的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 这次瓜分没成,惠王得了王位,后来又得了大将庞涓,从此赵、韩的恶梦开始了,屡遭侵害又屡遭败绩。> >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伐赵,赵军屡战屡败,被魏军围了国都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结果田忌 用孙膑之计,并没有直接救赵,而是玩了个“围魏救赵”,虽然在桂陵打了个伏击,齐军大胜魏军,让庞涓尝到了战败的滋味,但因为魏国围的时间太长,邯郸已经 失守并被魏国占领。邯郸再回到赵的手中那是两年后魏又把邯郸还给了赵国。还的原因是魏国受不了秦的连续打击,想多个帮手对付秦国,为此魏惠王和赵成侯还在 漳水旁建坛搞了一次会盟。> > 公元前350年,成侯驾着赵国这部战车搏杀了二十五年,在心力交瘁中病故。他的儿子继位,就是赵肃侯。> > 赵肃侯一继位,就继续上演父亲那“昨天的故事”。先内战,后外战。> > 先是公子赵绁不服气和太子赵肃侯争侯位,结果兵败逃到了韩国,第二年公子赵范又偷袭邯郸,被肃侯镇压,赵范也兵败被杀。> > 外战的对象主要是魏国。在小试锋芒夺占了齐的高唐之后,肃侯转兵伐魏,十年时间三次伐魏都打了胜仗。尤其是在公元前332年,正是苏秦搞合纵热情最高、 赵肃侯对苏秦支持最大的时候。秦惠王为了破坏“合纵”,采取欺骗的手段联合齐、魏攻伐赵国,赵国大敌当前,挖开了黄河大堤用河水阻击和打击联军,联军不得 不退了回去。> > 公元前328年,秦军伐赵,杀死了赵国大将赵疵,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第二年,在与齐、魏军队的作战中,大将韩举又战死在桑丘。> > 接踵而来的压力,压的肃侯透不过气来,在紧张、恐惧和忧郁中赵肃侯于公元前326年去世,他的儿子赵雍继位,也就是赵武灵王。相关参考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卫宣公姬晋继了位,尊石为国老,在卫世代为卿,也因为陈国帮了大忙,从此卫、陈两国关系很亲密。>> 可惜石怎么也没料到,姬晋也是个德行欠佳之君,对卫国来说,这次除掉州吁换了姬晋,顶多是“去了个孙悟空
晋国有两个邻国虞(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和虢(guó,今山西省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治所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李家窑),虢公的名字叫姬丑,骄狂好战,经常侵犯晋的南部边界,边关告急,献公想要伐虢,骊姬知
季札走了,给吴王僚提供了登台的机会。众大夫辅夷昧之子姬州吁继位,改名叫僚,是为吴王僚。>> 诸樊的儿子叫姬光,很善于用兵,吴王僚用他为大将,和楚军大战在长岸(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沿岸)这个地方,
田齐桓公继位时,那些小诸侯国一般都被大国吞了。大国之间也征战不断。>> 秦国和魏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就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桓公问大家: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 有人说:不如不
鲁桓公以不光彩的手段得了君位,也很窝囊地丢了性命。>> 桓公上任马上兑现诺言,用姬挥为太宰。>>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桓公和姬挥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其实鲁国上下都知道这事,只是碍着
楚文王熊赀继位后,把都城迁到了郢,这个时候,楚国日益强盛,灭了邓国,攻克了权国,逼服了随国,打败了郧国,会盟了绞国,奴役了息国,汉江以东的小国,都向楚国称臣纳贡。惟有蔡国仗着和齐国是联姻国,不买楚
燕惠王一即位,不是鼓励安抚乐毅继续努力作战,再建奇功。而是想用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抓紧把权力和利益拢到自己手里。>> 乐毅在外连年征战,没机会和太子沟通感情,所以和这个新王没什么私交。更糟的是惠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不断,真可谓一个风起云涌的大争之世。时势造英雄,于是两三百年的时间涌现出来无数人杰,其中名将之数甚多,征战杀伐是时代的主旋律,今天我们就来给战国四大名将排一个顺序。首先战国四大名将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