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内秘书令李冲生平
Posted 陇西
篇首语:马看牙板,人看言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冲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内秘书令李冲生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李冲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内秘书令李冲生平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皓之曾孙,敦煌公李宝之子。
李冲好交游,北魏孝文帝初年,任秘书中散、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兼给事中。随后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各设一长。北魏国力大增。改置百司,咸阳王师。立太子后,拜为太子少傅。
493年,北魏迁都洛阳,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封阳平郡开国侯。迁尚书仆射、仍领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太子元恂被废时,李冲罢领少傅。
李冲受文明太后(冯太后)所宠幸,每月赏赐多达数十万钱,进爵陇西公,太后又密赠珍宝、御物到其府第,外人不得而知。李冲原本家境清贫,自此成为富室;然而李冲谦虚自牧,慷慨散财,从族人姻亲到乡里邻人,都分及财物。
李冲年四十余岁时,鬓发班白,姿貌丰美,未有衰老之状。李冲因自己提拔的李彪跟自己利益相背,而跟其他贵族一起攻讦李彪。李冲个性素来温柔,但一旦暴怒时,便发病狂悸,言语错乱,且会扼腕叫骂,称李彪为小人。医药无法治疗,医师或有诊断李冲为肝藏受伤破裂的。十余日后卒,卒年四十九,赠司空,谥曰文穆。葬于覆舟山。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历史人物 李冲生平简介 李冲是怎么死的
李冲别名李思冲、清渊文穆公,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名臣,著有《谏预召兵戍南郑表》《答诏有》《上书言宜立三长》等作品,为人公正严明,又温和有礼,那么他为何会在49岁突然去世呢? 李冲生平简介李冲(450年—498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军李宝的幼子。>北魏献文帝末年为中书学生。升为秘书中散。后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三长制设立之后,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任给事中。旋即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文明太后去世后,升任侍中、吏部尚书、咸阳王师。设立太子后,拜为太子少傅。高祖南征,加辅国大将军,率军跟随左右。官至尚书仆射,改封清渊县开国侯。>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李冲去世,年四十九。追赠司空,谥号“文穆”。>李冲是怎么死的>李冲年龄才四十多岁鬓发就已经斑白,但体貌健美,没有衰老的迹象。后来高祖南征,李冲与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都认为李彪傲慢无礼,于是拘禁了他。上奏他的罪状,奏章是李冲亲手写的,他家中人都不知道这事,语辞非常激烈率直,还作了自我检讨。李冲当时极为愤怒,多次数落李彪前后的过错,瞪起眼睛大呼,摔坏了几案。他又把御史都抓起来,让他们叩头至地,把他们两手反绑在身后,任意辱骂。李冲向来性情温和,而突发狂怒,于是发病,思维紊乱,精神失常,言语错乱,还扼腕叫骂,称李彪是小人。医药不能治疗,有人认为是肝脏破裂。十多天后他就去世了,当时才四十九岁。有关部门上奏谥号为文穆。安葬在覆舟山,邻近杜预墓,这是高祖的主意。相关参考
李冲(450年—498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军李宝的幼子。北魏献文帝末年为中书学生。升为秘书中散。后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三长制设立之后,升
李冲别名李思冲、清渊文穆公,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名臣,著有《谏预召兵戍南郑表》《答诏有》《上书言宜立三长》等作品,为人公正严明,又温和有礼,那么他为何会在49岁突然去世呢?李冲生平简介李冲(450年—4
李冲出生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年少时便成了孤儿,得到长兄等人的抚养才长大成人,被称作是家族的希望。李冲历任秘书中散、南部给事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少傅、辅国大将军等职,被封为清渊县开国侯。李冲的
杨大眼,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是武都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但是因为他是侧室所生,所以不受人待见。 杨大眼能当上将军完全是因为他毛遂自荐的结果,那时正值北魏孝文帝准备,他令尚书李冲选
杨大眼,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是武都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但是因为他是侧室所生,所以不受人待见。 杨大眼能当上将军完全是因为他毛遂自荐的结果,那时正值北魏孝文帝准备,他令尚书李冲选
...中国“第一飞人”杨大眼(生卒年不详),原名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省陇南市)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擅长奔跑,勇猛善战,因眼睛大,而被称为“大眼”,敌人都非常怕他...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高允历仕北魏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高允历仕北魏
(443~493)> 安世以贵胄子弟出仕。11岁即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时,迁主客令,奉诏接待齐使刘缵,应对自如,迁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485),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
(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时期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历仕五帝,以太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