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高允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高允生平
Posted 大臣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高允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高允生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高允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高允生平
(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时期 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 历仕 五帝,以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死后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泰。父亲高韬,少时以英朗知名,同乡人封懿雅相敬慕。任后燕慕容垂的太尉从事中郎。北魏道武帝灭后燕,任高韬为丞相参军。早年过世。>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亲眼见到。」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净。不久又还俗。高允喜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求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爱好《春秋公羊传》。郡中召他为功曹。> 神麚三年(430年),太武帝拓跋焘的舅舅阳平王杜超任征南大将军,镇守邺城,任命高允为从事中郎,当时他已有四十多岁。杜超因为春天快到而诸州囚犯多不能判决,于是上表让高允与中郎吕熙等人分头前往各州,共同评决狱事。吕熙等人都因贪污枉法获罪,惟有高允因清廉公正而得到嘉赏。杜超幕府解散之后,高允回家教书,受其学业的有一千多人。神麚四年(431年),他与卢玄等人一起被征召,拜为中书博士。迁任侍郎,与太原张伟二人都以本官兼任卫大将军、安乐王拓跋范从事中郎。拓跋范是太武帝的宠弟,西镇长安,高允辅佐他很得当,秦地人很是称赞他。不久高允就被征召还朝。高允曾经作《塞上翁诗》,诗有混同高兴悲伤、遗落得失的情致。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西讨上邽,高允又以本官参与拓跋丕军事。凉州平定后,因参与谋划之功,朝廷赐高允爵汶阳子,加授建武将军。>相关参考
南北朝人物本名:高允别称:高令公字号:字伯恭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渤海蓨县出生时间:390年去世时间:487年(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
高允(390年D487年),字伯恭,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高允历仕北
南北朝时,在鲜卑拓跋部人建立的北魏朝廷中,发生了一起残酷屠杀史官的事件。 北魏太武帝时!50年久司徒崔浩奉旨率众史官编撰国史,他们对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直书不讳,书写成后,还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竖在
高允高允年幼丧父,却造就了他气度非凡,历任中书侍郎、中书令、镇东大将军、光禄大夫、怀州刺史等职,封爵咸阳公。一生历经五朝,为官公正清廉、为人宽容仁爱,深得同僚、朝廷和百姓崇敬,时人赞其“必为一代伟器”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
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
北魏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不倒翁”高允,他经历过五代君王,创连这个纪录,除了因为历代君王的器重与喜爱,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他足够长寿。高允信佛,他曾乐观地估计自己会有百岁的寿命,结果活到了98岁。 有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皓之曾孙,敦煌公李宝之子。李冲好交游,北魏孝文帝初年,任秘书中散、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兼给事中
(443~493)> 安世以贵胄子弟出仕。11岁即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时,迁主客令,奉诏接待齐使刘缵,应对自如,迁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485),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