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冲轶事典故爱憎分明,家门敦睦

Posted 尚书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冲轶事典故爱憎分明,家门敦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冲轶事典故爱憎分明,家门敦睦

李冲(450年—498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军李宝的幼子。北魏献文帝末年为中书学生。升为秘书中散。后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三长制设立之后,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任给事中。旋即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文明太后去世后,升任侍中、吏部尚书、咸阳王师。设立太子后,拜为太子少傅。高祖南征,加辅国大将军,率军跟随左右。官至尚书仆射,改封清渊县开国侯。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李冲去世,年四十九。追赠司空,谥号“文穆”。《全后魏文》录有其文。>>轶事典故>李冲身居要职而对待自身严厉,不计爱憎,处事公正。当初,李冲的兄长李佐与河南太守来崇一起从凉州来归附魏国,二人平时有些小矛盾,李佐罗织来崇的罪名,把他饿死狱中。后来来崇之子来护又检举李佐的贪污罪,李佐与李冲等人都被囚禁,遇上大赦才被放出,李佐很记恨来护。到李冲受宠显贵统管内外时,来护为南部郎,很担心被李冲陷害,常求退避,而李冲每每安慰他。来护后来因贪赃获罪,担心必定不能免罪。李冲于是详细上奏与来护的矛盾本末,请求原谅他,来护因此没有被处罚。>李冲的从甥阴始孙孤苦贫穷,往来李冲家就像子侄一样。有人想做官,通过阴始孙送马给李冲,阴始孙接受了马却不向李冲说。后来趁着方便时,借给李冲这匹马,马主见李冲骑他的马,他却没有得到官位,就自己去陈述事情的始末。李冲听到后,大吃一惊,抓起阴始孙,把实情上奏,阴始孙因此被处死。>家门敦睦>李冲兄第六人,分别由四母所生,相互之间常发生争斗。到李冲富贵后,封赏爵禄与恩赐都与他们共享,内外和睦。父亲死后,他与兄弟同住二十余年,到洛阳后才分开居住,但更是相互友爱,长期亲密无间。这都是李冲的恩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宋荦轶事典故有哪些 宋荦轶事典故介绍

题名“香雪海”>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冒雨来到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赏梅,放眼望去,但见白梅似雪,绵延数里,暗香浮动。遂写《雨中元墓探梅》一诗,诗曰:“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

汉朝历史 王陵有哪些轶事典故

王陵有哪些轶事典故?刘邦是如何评价王陵的?  和张良、萧何、陈平、曹参一样,王陵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不过汉高祖刘邦对他始终心存芥蒂,只因王陵做了两件事,令刘邦非常不爽。  秦朝时期,王陵是沛县的豪

历史人物 李冲生平简介 李冲是怎么死的

李冲别名李思冲、清渊文穆公,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名臣,著有《谏预召兵戍南郑表》《答诏有》《上书言宜立三长》等作品,为人公正严明,又温和有礼,那么他为何会在49岁突然去世呢?李冲生平简介李冲(450年—4

历史军事 台灣海軍敦睦艦隊營區隔離 最高階級是陳道輝少將

台軍「參謀總長」黃曙光視導敦睦返港官兵。軍聞社提供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台灣軍方官員說,敦睦艦隊700名官兵現緊急召回檢疫,並在營區隔離,據了解,隔離的官兵中,最高階級是敦睦訓練支隊支隊長陳道輝

历史军事 台灣海軍敦睦艦隊營區隔離 最高階級是陳道輝少將

台軍「參謀總長」黃曙光視導敦睦返港官兵。軍聞社提供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台灣軍方官員說,敦睦艦隊700名官兵現緊急召回檢疫,並在營區隔離,據了解,隔離的官兵中,最高階級是敦睦訓練支隊支隊長陳道輝

历史人物 冯占海人物轶事简介 冯占海有着什么样的轶事典故

老兵回忆:将军不堪中央军排挤下海经商>有一天我在昆明的一条大街上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家大旅馆的门匾上有“冯占海题”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我心头一惊,停下来仔细观看。字迹我越看越眼熟,很像第91师冯占海师长

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H有哪些轶事典故

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H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钱�H?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吴越国

历史人物 李冲的子女 李冲是什么样的人

李冲出生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年少时便成了孤儿,得到长兄等人的抚养才长大成人,被称作是家族的希望。李冲历任秘书中散、南部给事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少傅、辅国大将军等职,被封为清渊县开国侯。李冲的

李冲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内秘书令李冲生平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皓之曾孙,敦煌公李宝之子。李冲好交游,北魏孝文帝初年,任秘书中散、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兼给事中

历史人物 于谦的轶事典故 于谦诗词集合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的是,关于他本人的轶事典